-新加坡出售管控杂菜饭,天价菜饭或即将成为过去
- 在该计划下,这家连锁食阁咖啡店的所有杂菜饭摊位菜品将被挂上标签分类,以提高透明度,让食客吃的明白
- 新加坡有不少杂菜饭摊位提供便宜的选项,椰子列出了其中10家
在新加坡,你是不是经历过被“杂菜饭刺客”只配的恐惧?
好消息来了!新加坡政府现在要对它下手了!
就在前天,新加坡消费者协会和本地知名食阁连锁品牌口福合作,计划在今年底在口福旗下所有77家食阁和咖啡店推出价格标签计划,明确标示杂菜饭菜品价格,以提升价格透明度。

图源:早报
或许,这是一项试点计划,未来会推广到全新加坡。到那时,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被杂菜饭的价格震惊到了!
天价菜饭即将成为过去时?
目前,这项计划已经开始在新加坡登加新镇的一处食阁里开始试运行了。
根据计划,杂菜饭的价格标签分为四色,海鲜类为蓝色、肉类为橙色、蔬菜为绿色,而精选菜肴则是白色。
不同种类食材都明码标价。以登加食阁的杂菜饭摊位为例,海鲜、肉类和蔬菜的价格分别为2.5新、1.5新和1新;精选菜肴则视个别菜品而定,一般会在3新以上。

图源:早报
也就是说,今后我们只要看一看标签颜色,再对照摊位张贴的颜色说明,就能知道菜品的价格。不会再出现“点了一条鱼结果发现被收了好几新币但又不得不付钱”的情况了。

图源:CNA
这项计划将在未来一年多时间内,逐渐推广到口福集团旗下在全岛所有77家食阁和咖啡店内,约有70家杂菜饭摊位将效仿。
但是,不同咖啡店/食阁内的杂菜饭摊主将自行对菜品进行定价,已试行的价格并不会作为参考价全岛推广。

图源:CNA
当然,仅仅是在杂菜饭摊位推广也不够。印度罗惹(Indian Rojak)和巴东咖喱饭(Nasi Padang)摊位今后也有可能加入这个行列。
此外,消协也希望与口福的试点计划能鼓励本地所有杂菜饭摊位效仿,标明每一道菜品的价格。
目前,已经有其他咖啡店业者正在观察消费者的态度,再考虑是否鼓励旗下咖啡店的杂菜饭摊位效仿这个做法。
《联合早报》采访的一位业者就表示,“如果消费者反应好,杂菜饭业者自然会愿意配合。如果做法麻烦、不可行及难以持续,我们再怎么大力鼓励,业者的反应也不会好。”

图源:Yahoo
为啥要推出这个标签?
政府下属机构消协选择在这时候公布这个杂菜饭标签计划,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新加坡杂菜饭价格最近真的太贵了,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有买到过“天价菜饭”的经历。
1)“3肉1菜,被收了21新”
去年6月,有网友表示自己在乌节路一个商场食阁里点了一份3肉1菜的杂菜饭,结果被收了21新币!
事主是名游客,她说当时她只点了6新元的套餐,包含了1盘白饭,酸甜鸡和青菜。
她觉得不够吃,于是又叫了1份三层肉和2份酸甜猪扒,结果分别被收了5新币和10新币!
可当她要求店家打印收据时,店家却说收银系统坏了......迫于无奈女主只好“认栽”交了钱吃了“在新加坡吃过的最贵的饭”。

21新币的东西一共就这么点,图源:FB@Yuu Chan
2)“7.9新币杂菜饭,里面没有肉”
还有一位网友,之前在淡滨尼美食广场花了7.9新币买了杂菜饭,明明点了2个肉菜,但端上来却发现什么都没有......
网友表示,当时杂菜饭摊位的工作人员告诉他,蘑菇和豆皮都算是肉菜(?),还说这是他们的标准......
虽然最后店家向这名网友道歉了,但网友认为杂菜饭摊位应该在每道菜上贴一个小标牌来标明价格,以避免食客误解。

图源:Stomp
3)“3.5新币的五花肉和3新币的排骨,让人震惊”
还有网友说,自己在一家杂菜饭摊位里点了一盒花了她9.3新币的饭,结果很薄的几片五花肉要3.5新,略显寒酸的排骨也被收了3新币......
很多网友都看不下去了,甚至有人留言声援表示这就是“光天化日下的‘抢劫’!”

图源:AsiaOne
4)“一小片鱼肉,8新币!”
在本地著名吐槽社区Complaint Singapore里,有人分享了他刚刚吃到的,12新币的杂菜饭。

从网友的分享可以看出,他点的应该是一鱼一肉一菜的搭配,配菜的分量才行,差不多能盖住饭的表面。
不过,12新币一份还是相当夸张的。因为平时我们吃杂菜饭,往往也只要5-6新币而已。
网友介绍,这份天价杂菜饭,光是这片鱼就收了他8新币!起初,他还以为只要3新币,因为他看到摊主列出的鱼肉价格,也不过是2.5至6新币而已......

5)“这一餐花了17.2新,感觉好像被敲诈!”
这个倒不是杂菜饭了,但也是被消协点名希望推广价格标签的“巴东饭”摊位。
一个新加坡网友吐槽,买了一份巴东椰浆饭吃出了昂贵双人份麻辣烫的感觉!他发文写道,"以17.20新(约95元)的价格购买这个(饭),我感觉自己被骗了 😂。用这个价格我已经可以享受一顿美味的双人份麻辣烫。"

网友是在巴耶利峇的一家美食广场买的巴东饭,里面有一个荷包蛋、一小撮炸花生、一份羊角豆(即秋葵)、一些凤尾鱼块和一块鸡腿肉👇

而事实上,如果只是价格高也就罢了,只要不是不合理收费,很多人也会默默认了。
但没有价格标签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很多时候食客根本不清楚自己都点的东西要多少钱!在不知道价格的情况下点了很贵的菜品,最后也只能认栽,让人相当无奈。
比如这名网友,点了两道菜的经济米饭就被收取了6.40新币,让她感到震惊:
“我觉得收费过高,于是要求男小贩给我列出费用明细。他告诉我,鱼3新币、鸡肉2.50新币、米饭0.9新币。”
“我告诉他我当时想选猪排,但鱼看起来太像猪排了。如果确实是鱼,而且价格昂贵,那么店家应该在托盘上贴上标签,让食客知道这一信息,这样我们在付款时就不会感到惊讶了。

图源:Stomp
因此,对于这项新试行计划,新加坡网友普遍都表现出了强烈欢迎。

“价格透明化是良好的开端。这也应该扩展到咖啡店里的其他杂菜饭摊位。”

“终于!其他的杂菜饭摊主该瑟瑟发抖了!”
还有一些网友认为这个举措虽然好但仍然不够,依然存在可被操作的空间,希望消协日后能弥补上。

“听起来这个想法和日本回转寿司中不同颜色的盘子里装着不同价格的菜品很相似。但是,与那些餐厅不同,杂菜饭虽然标有价格,但没有标明分量。这是否会给一些投机取巧的老板留下漏洞,故意提供较少的分量?这些摊位是否也应该标明“单位价格”?”
椰友们,如果你们想吃到价格透明的杂菜饭,就认准下面这些口福旗下的食阁/杂菜饭地址哦~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