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晚年当众坦言:新加坡虽是个华人国家,但不会“回归祖国”
1965年8月,马来西亚联邦以126票全票通过了将新加坡“踢出”联邦的决定。
不久,新加坡宣布独立。这一事件引起了许多人的疑问,特别是关于为什么新加坡不选择回归祖国大陆的问题。
通过对世界政治体系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国家都存在海外省,比如美国的关岛。那么,当时陷入政治困境的新加坡为何在被马来西亚踢出后,多次寻求回归马来西亚联邦,却不愿意回归祖国大陆呢?

这一切,离不开新加坡特殊的国情,也与新加坡的国父李光耀有着密切的关系。
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经历了一段殖民统治的时期。二战中,日本打败英国成为新加坡的新主宰。
在日本统治时期,数以万计的华人在日军的屠刀下丧生。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战时期,新加坡华人给予了祖国大陆极大的支援,他们捐款捐物,甚至有不少新加坡华人来到祖国大陆参加抗日战争,新加坡成为南洋华人支援抗日的中心。

1959年6月,李光耀成为新加坡的最高领导人。四年后,新加坡并入马来西亚联邦。
然而,马来西亚对华人持有深深的戒心,因为华人在整个南洋商业圈的影响力非常大,无论是新加坡还是马来西亚,华商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力量。当时的马来西亚首相东姑深知李光耀的政治能力非常出众,他们越来越担心,在不久的将来,华人将主导整个联邦。
如果李光耀得到中国的支持,后果将是无法想像的。

因此,1965年,新加坡被迫宣布独立。
事实上,李光耀一直试图通过各种努力重新回到马来西亚联邦。然而,在这个时候,为什么新加坡不愿意回归祖国大陆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首先,新加坡虽然被称为华人主导的国家,实际上却受到西方影响非常大,西方阵营在新加坡拥有很大的影响力,甚至掌握着相当的权力。在新加坡,大部分华人的价值观体系基本上是西方的,包括李光耀和李显龙父子。

新加坡的华人对祖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思想并没有产生认同感。经过一百多年的西方文化渗透,西方国家对新加坡的控制非常大,许多新加坡华人精英都曾在欧美留学。
因此,他们更亲近西方,难以接受祖国大陆的社会制度。其次,新加坡商业体系中有许多由西方商人控制的商业集团,这是不可小觑的因素。
在一个以经济为导向的国家中,商业是基石。马六甲海峡作为一个重要的水路要塞,决定了西方不会让新加坡回归中国。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新中国还未与西方国家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如果新加坡宣布回归祖国,英国肯定不会让中国得到马六甲海峡。因此,这一举动很有可能引发新中国和英国之间的外交纷争。
此外,新加坡当时对祖国大陆的信心还不足。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的经济依然非常困难,外部环境也不友好,美国和苏联都对中国实施制裁。
在大部分新加坡人看来,祖国自身的发展也存在问题,他们怎么能相信新加坡会快速发展呢?

在他们心中,只有西方的资本主义体系才能让新加坡走向富强。作为一个资源稀缺的小国,新加坡甚至需要依赖马来西亚提供饮用水。
如果新加坡回归祖国,当时的中国真的能够远运水源吗?一旦马来西亚切断水源,新加坡将面临巨大的困难。此外,新加坡的领导人李光耀本人并没有强烈的回归祖国的意愿。
作为新加坡的国父,李光耀在新加坡拥有极高的声望和影响力。在当时马来西亚“抛弃”新加坡的特殊历史环境下,如果李光耀动用影响力宣布回归祖国,这一决定是有可能通过的。

然而,李光耀也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他从小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他在价值体系和执政政策中体现了西方价值观的影响。
此外,新加坡的民族矛盾也是李光耀选择不回归祖国的原因。新加坡分离事件让他意识到,马来西亚对华人怀有深深的戒心。
如果新加坡选择回归祖国大陆,马来人和华人之间的民族矛盾将进一步恶化。这对新加坡的发展和国土安全都是极其不利的。
当然,李光耀尽管曾说过“新加坡不会回归祖国”,但是他对中国的感情是深厚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充当了台湾和平统一的“联络人”,邓小平和蒋经国将他视为朋友,为两岸关系的正常化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
时至今日,尽管大部分新加坡人属于华人,但是在价值观、思维习惯等方面,新加坡人与我国已经截然不同,现如今的新加坡已经无法回归祖国。总之,新加坡独立时没有选择回归祖国大陆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这其中包括特殊的历史环境、思想价值观的差异,以及新加坡和西方之间的紧密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