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晚年當眾坦言:新加坡雖是個華人國家,但不會「回歸祖國」
1965年8月,馬來西亞聯邦以126票全票通過了將新加坡「踢出」聯邦的決定。
不久,新加坡宣布獨立。這一事件引起了許多人的疑問,特別是關於為什麼新加坡不選擇回歸祖國大陸的問題。
通過對世界政治體系的了解,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國家都存在海外省,比如美國的關島。那麼,當時陷入政治困境的新加坡為何在被馬來西亞踢出後,多次尋求回歸馬來西亞聯邦,卻不願意回歸祖國大陸呢?

這一切,離不開新加坡特殊的國情,也與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有著密切的關係。
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為英國的殖民地,經歷了一段殖民統治的時期。二戰中,日本打敗英國成為新加坡的新主宰。
在日本統治時期,數以萬計的華人在日軍的屠刀下喪生。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戰時期,新加坡華人給予了祖國大陸極大的支援,他們捐款捐物,甚至有不少新加坡華人來到祖國大陸參加抗日戰爭,新加坡成為南洋華人支援抗日的中心。

1959年6月,李光耀成為新加坡的最高領導人。四年後,新加坡併入馬來西亞聯邦。
然而,馬來西亞對華人持有深深的戒心,因為華人在整個南洋商業圈的影響力非常大,無論是新加坡還是馬來西亞,華商都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力量。當時的馬來西亞首相東姑深知李光耀的政治能力非常出眾,他們越來越擔心,在不久的將來,華人將主導整個聯邦。
如果李光耀得到中國的支持,後果將是無法想像的。

因此,1965年,新加坡被迫宣布獨立。
事實上,李光耀一直試圖通過各種努力重新回到馬來西亞聯邦。然而,在這個時候,為什麼新加坡不願意回歸祖國大陸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首先,新加坡雖然被稱為華人主導的國家,實際上卻受到西方影響非常大,西方陣營在新加坡擁有很大的影響力,甚至掌握著相當的權力。在新加坡,大部分華人的價值觀體系基本上是西方的,包括李光耀和李顯龍父子。

新加坡的華人對祖國大陸的社會主義思想並沒有產生認同感。經過一百多年的西方文化滲透,西方國家對新加坡的控制非常大,許多新加坡華人精英都曾在歐美留學。
因此,他們更親近西方,難以接受祖國大陸的社會制度。其次,新加坡商業體系中有許多由西方商人控制的商業集團,這是不可小覷的因素。
在一個以經濟為導向的國家中,商業是基石。馬六甲海峽作為一個重要的水路要塞,決定了西方不會讓新加坡回歸中國。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新中國還未與西方國家建立正常的外交關係,如果新加坡宣布回歸祖國,英國肯定不會讓中國得到馬六甲海峽。因此,這一舉動很有可能引發新中國和英國之間的外交紛爭。
此外,新加坡當時對祖國大陸的信心還不足。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的經濟依然非常困難,外部環境也不友好,美國和蘇聯都對中國實施制裁。
在大部分新加坡人看來,祖國自身的發展也存在問題,他們怎麼能相信新加坡會快速發展呢?

在他們心中,只有西方的資本主義體系才能讓新加坡走向富強。作為一個資源稀缺的小國,新加坡甚至需要依賴馬來西亞提供飲用水。
如果新加坡回歸祖國,當時的中國真的能夠遠運水源嗎?一旦馬來西亞切斷水源,新加坡將面臨巨大的困難。此外,新加坡的領導人李光耀本人並沒有強烈的回歸祖國的意願。
作為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在新加坡擁有極高的聲望和影響力。在當時馬來西亞「拋棄」新加坡的特殊歷史環境下,如果李光耀動用影響力宣布回歸祖國,這一決定是有可能通過的。

然而,李光耀也受到西方思想的影響。他從小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他在價值體系和執政政策中體現了西方價值觀的影響。
此外,新加坡的民族矛盾也是李光耀選擇不回歸祖國的原因。新加坡分離事件讓他意識到,馬來西亞對華人懷有深深的戒心。
如果新加坡選擇回歸祖國大陸,馬來人和華人之間的民族矛盾將進一步惡化。這對新加坡的發展和國土安全都是極其不利的。
當然,李光耀儘管曾說過「新加坡不會回歸祖國」,但是他對中國的感情是深厚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充當了台灣和平統一的「聯絡人」,鄧小平和蔣經國將他視為朋友,為兩岸關係的正常化做出了相當大的努力。
時至今日,儘管大部分新加坡人屬於華人,但是在價值觀、思維習慣等方面,新加坡人與我國已經截然不同,現如今的新加坡已經無法回歸祖國。總之,新加坡獨立時沒有選擇回歸祖國大陸的原因是非常複雜的。
這其中包括特殊的歷史環境、思想價值觀的差異,以及新加坡和西方之間的緊密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