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7年作者在“亚洲电视节”的宣传会后台与范文芳合影。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总裁李焯尧、章能容先生和大名鼎鼎的金庸大师有个饭局,我当时陪着艺人铭顺、文芳和金庸大师吃饭聊天。大师当时70岁左右,神情自若,眼晴炯炯有神,手指手掌比一般人粗大且长,说话贴切谦卑,后来他还亲自签名送给我一幅图卷以资纪念。其实,早期台湾娱乐圈蛮抗拒海外艺人进入台湾市场的,认为我们是去抢他们的饭碗。新视在海外开拓总经理司徒立光(已故)的穿针引线下,逐渐打入竞争激烈的台湾市场。司徒立光曾经在台湾念大学和当地人常有联系,他成功地协助新加坡艺人在亚洲舞台崭露头角,尤其是范文芳和李铭顺已在台湾打出名气。

1991年在台北宾馆和大侠金庸合影。左起:时任戏剧组高级监制马兆骏、台湾艺人马景涛、时任新加坡广播局总裁李焯尧、金庸、时任戏剧组处长章能容、 作者和新加坡艺人李铭顺。
其实,自从演员训练班停办后,公司便采取新策略来网罗艺人。1988年新广主办了第一届的《才华横溢出新秀》,在接下来的22年里的10届《才华》发掘和塑造了很多本地出色的艺人,包括郑惠玉、陈汉玮、李铭顺、陈泰铭、陈丽贞、周初明、郑秀珍、陈秀丽、郭妃丽、陈泂江、陈邦鋆和陈罗蜜欧等,人才不胜枚举;《才华》停办九年后新传媒在 2019年再次出击,重办《才华》发掘演员新血。冠军张哲通、亚军郭坤耀和季军叶佳昀,以及其他优秀艺人都是公司未来期待的艺人接班人。

众星芸芸的2007年《才华横溢出新秀》。
在发掘演员阵容,新传媒近年也多管齐下,前往校园寻找有潜质的艺人。我们安排艺人去校园与学生互动,以综艺节目如 《创作年轻歌手大赛》以及歌台式节目来寻觅新人新歌手,已备受瞩目的新生艺人包括罗美仪、何莹盈、黄振荣和黄俊融。
公司继续采用开放式制作方针的政策,无论是签约还是已离开公司的非合约艺人,都有机会在同一个平台合作拍摄,艺人们都得靠实力和努力才得以在连续剧里发光发热。
我很幸运在负责管理艺人约20年后,被调配到部门里的“艺人商业组”从事艺人市场销售。由于之前拥有协调海内外艺人的经验,因此与商家谈论艺人代言、出席商业活动、安排艺人出国表演、上电台节目和特别录音录像等安排,都比较驾轻就熟。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体验了人世间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的滋味。
经历了36个春秋洗礼,体会到要成为一名专业艺人,必须具备高度适应力和配合度的本领,还得要有毅力耐力,不怕吃苦,有急智,好学不倦,跟得上新科技,保持身心健康,以退为进,谦卑合群,不能与监制导演抬杠,需要塑造出一个自信且坦然的个性,亦要演好每个角色……,要当一名专业艺人还真不容易啊!

林俊豪
作者简介:
林俊豪在1984年加入新加坡电视广播局担任艺人联络员,负责安排本地与海内外艺人在第八波道录制节目。后来转为负责协调公司全职合约艺人以及武术指导和替身的工作。90年代常与演员一道出席海外如台湾与中国等地的媒体宣传活动。2003年起负责开拓公司艺人商业广告代言活动至今。
《回望加利谷山》是第一本详细记录新加坡广播电视发展史的重要中文书籍,是50多位曾在加利谷山新传媒(MediaCorp)中文节目组的台前幕后人员撰写的集体记忆,图文并茂地讲述了80年来发生在加利谷山(Caldecott Hill)的重大事件和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本书50个篇章分为八辑:统帅、先驱、广播、新闻与时事、综艺节目、华语戏剧、幕后大军、熠熠星光,时间跨度从1942年日本占领新加坡时期一直到2016年新传媒搬迁到纬壹科技城。真实地记录了一批热爱广播电视事业的台前幕后人员,如何在摸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从零开始不断追求卓越;如何为观众制作更好更精彩的广播和电视节目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