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7年作者在「亞洲電視節」的宣傳會後台與范文芳合影。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總裁李焯堯、章能容先生和大名鼎鼎的金庸大師有個飯局,我當時陪著藝人銘順、文芳和金庸大師吃飯聊天。大師當時70歲左右,神情自若,眼晴炯炯有神,手指手掌比一般人粗大且長,說話貼切謙卑,後來他還親自簽名送給我一幅圖卷以資紀念。其實,早期台灣娛樂圈蠻抗拒海外藝人進入台灣市場的,認為我們是去搶他們的飯碗。新視在海外開拓總經理司徒立光(已故)的穿針引線下,逐漸打入競爭激烈的台灣市場。司徒立光曾經在台灣念大學和當地人常有聯繫,他成功地協助新加坡藝人在亞洲舞台嶄露頭角,尤其是范文芳和李銘順已在台灣打出名氣。

1991年在台北賓館和大俠金庸合影。左起:時任戲劇組高級監製馬兆駿、台灣藝人馬景濤、時任新加坡廣播局總裁李焯堯、金庸、時任戲劇組處長章能容、 作者和新加坡藝人李銘順。
其實,自從演員訓練班停辦後,公司便採取新策略來網羅藝人。1988年新廣主辦了第一屆的《才華橫溢出新秀》,在接下來的22年里的10屆《才華》發掘和塑造了很多本地出色的藝人,包括鄭惠玉、陳漢瑋、李銘順、陳泰銘、陳麗貞、周初明、鄭秀珍、陳秀麗、郭妃麗、陳泂江、陳邦鋆和陳羅蜜歐等,人才不勝枚舉;《才華》停辦九年後新傳媒在 2019年再次出擊,重辦《才華》發掘演員新血。冠軍張哲通、亞軍郭坤耀和季軍葉佳昀,以及其他優秀藝人都是公司未來期待的藝人接班人。

眾星芸芸的2007年《才華橫溢出新秀》。
在發掘演員陣容,新傳媒近年也多管齊下,前往校園尋找有潛質的藝人。我們安排藝人去校園與學生互動,以綜藝節目如 《創作年輕歌手大賽》以及歌台式節目來尋覓新人新歌手,已備受矚目的新生藝人包括羅美儀、何瑩盈、黃振榮和黃俊融。
公司繼續採用開放式製作方針的政策,無論是簽約還是已離開公司的非合約藝人,都有機會在同一個平台合作拍攝,藝人們都得靠實力和努力才得以在連續劇里發光發熱。
我很幸運在負責管理藝人約20年後,被調配到部門裡的「藝人商業組」從事藝人市場銷售。由於之前擁有協調海內外藝人的經驗,因此與商家談論藝人代言、出席商業活動、安排藝人出國表演、上電台節目和特別錄音錄像等安排,都比較駕輕就熟。在這個大家庭里,我體驗了人世間悲歡離合、酸甜苦辣的滋味。
經歷了36個春秋洗禮,體會到要成為一名專業藝人,必須具備高度適應力和配合度的本領,還得要有毅力耐力,不怕吃苦,有急智,好學不倦,跟得上新科技,保持身心健康,以退為進,謙卑合群,不能與監製導演抬槓,需要塑造出一個自信且坦然的個性,亦要演好每個角色……,要當一名專業藝人還真不容易啊!

林俊豪
作者簡介:
林俊豪在1984年加入新加坡電視廣播局擔任藝人聯絡員,負責安排本地與海內外藝人在第八波道錄製節目。後來轉為負責協調公司全職合約藝人以及武術指導和替身的工作。90年代常與演員一道出席海外如台灣與中國等地的媒體宣傳活動。2003年起負責開拓公司藝人商業廣告代言活動至今。
《回望加利谷山》是第一本詳細記錄新加坡廣播電視發展史的重要中文書籍,是50多位曾在加利谷山新傳媒(MediaCorp)中文節目組的台前幕後人員撰寫的集體記憶,圖文並茂地講述了80年來發生在加利谷山(Caldecott Hill)的重大事件和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本書50個篇章分為八輯:統帥、先驅、廣播、新聞與時事、綜藝節目、華語戲劇、幕後大軍、熠熠星光,時間跨度從1942年日本占領新加坡時期一直到2016年新傳媒搬遷到緯壹科技城。真實地記錄了一批熱愛廣播電視事業的台前幕後人員,如何在摸索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從零開始不斷追求卓越;如何為觀眾製作更好更精彩的廣播和電視節目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