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了中国的辛亥革命,竟有三次起义在新加坡策划

2021年10月12日   •   1万次阅读

编者按:一百一十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拉开了近代以来中国深刻社会变革的序幕。

新加坡是辛亥革命在中国海外最重要的基地之一,新加坡华人华侨为辛亥革命出钱出力,甚至献出生命。在广州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烈士中就有新加坡华侨。

新加坡的中山公园内有一块石碑,碑上隽刻着几个字:“孙中山:一个改变中国命运的人”。题词者乃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

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为革命事业四处奔走,九次抵达新加坡,其中四次住宿晚晴园。孙中山在晚晴园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并在此策动中国历史的几次重要革命,晚晴园可说是孙中山推翻满清的革命事业的重要历史现场之一。

(图源:晚晴园官网)

在新加坡,孙中山有支持者, 当然也有反对者。本文以新加坡的立场,研究孙中山在新加坡的行事,从而透视这场重大的中国近代史事件对当地社会的冲击。

为何选址新加坡?

就在辛亥革命成功的前四年,1907年底,孙中山却把其海外革命基地从日本转移至南洋一带。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孙中山离开日本把海外革命基地南移,原因是复杂的。一说是日本政府受到清政府的压力,因此,1907年底孙中山被日本政府驱逐出境;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当时同盟会东京分会内部,也有反对孙中山的声音。不过无论如何,孙中山把革命基地南移,并选择新加坡作为其海外革命活动中心,是有其历史轨迹可寻。

从地理位置上说,新加坡是东西交通的汇点,在晚清的海外笔记中早已被誉为“南洋第一埠头”。新加坡也是东南亚地区中,华人人数最多,财力最富的。作为革命党的整个东南亚华人社会活动的总机关,新加坡无疑地是有极大的潜能。更何况历史上,新加坡与中国关系渊远流长,新加坡是中国在海外设置领事的第一个地方(1877年)。作为反清革命运动的总领袖,孙中山期望海外华人在经济上支援中国的军事起义,新加坡于是成了孙中山在海外的一个重要革命基地。

再者,明末反清运动失败后,不少反清义士避难新马一带。马六甲第二任甲必丹李为经就是反清复明义士。新加坡劳明达街的社公庙也有73个“反清复明义士”的神位。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是受梁亚发的《劝世良言》一书所影响。梁亚发是一名刻书匠,曾经在马六甲及新加坡两地工作。这一切说明新马地区早已有革命火种,孙中山的到来只是点燃火种而已——晚晴园见证了这段历史。

早期南来新马地区的移民多为闽粤人士。闽粤地处中国东南沿海边陲,其族人很早就与海洋发生关系,眼界开阔,思想较闭塞的内地开明得多,能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十九世纪已经是海洋文明的时代,不少闽粤族人飘洋过海,以个人冒险的无畏精神,写下了在异地他乡建立家园,拼搏成功的悲壮历史。由于这些移民长期漂泊在外,他们所祈望的是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作后盾,以提高他们在海外的地位,故而对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容易引起共鸣!

孙中山曾说过:“华侨为革命之母”,反映了海外华人在近代中国革命建国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新加坡虽是这场大历史事件中的小注释,但在改变中国近代史上扮演重要角色。

《图南日报》与“星洲三杰” 1905年, 《图南日报》为了庆祝乙巳年的新年,印赠日历牌,上有“忍令上国衣冠沦于涂炭,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的题词。此外,还有“自由锺”及“独立旗”插图,旗上有“同胞国民万岁万岁万岁”字样 。

孙中山在檀香山看到这份日历牌后, 对其革命立场与反清的设计,十分欣悦,乃寄美金20元购买20张。孙中山还专函给在新加坡的尢列探问《图南日报》的详情,这样才了解到新加坡华人的革命活动。

必须指出,1900年孙中山第一次来新加坡时,新加坡并没有任何革命党人。是年他被驱逐出境,也就很少注意这里的革命动向。一直等到他在檀香山看到《图南日报》后,新加坡才又引起他的注意。从此,孙中山与新加坡结下不解之缘,直至辛亥革命成功。

《图南日报》的创办人是张永福与陈楚楠, 他们两人既是富二代,也是新加坡辛亥人物的中坚份子, 孙中山在海外宣传革命活动的主要助手。

张永福祖籍广东省饶平县樟溪镇青岗村杨梅坑,是个土生土长的海峡侨生。他的祖父早年南来,在柔佛州种植甘蜜胡椒。张永福的父亲张礼(一作张理)经营绸缎与布匹生意,兼任取佣代理,同时投资地产。到了张永福这代,已经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左起:张永福、孙中山、陈楚楠于二十世纪初摄于晚晴园。)

陈楚楠是张永福的商业伙伴,祖籍福建省厦门。陈楚楠的父亲陈泰更是赫赫有名的殷商,经营杂货木材出入口生意。还有张永福的外甥林义顺也是孙中山的忠诚支持者,此三人被誉为“星洲三杰”。

正是由于家境殷实,有良好教育背景,容易接受新思潮。张永福本身会写旧体诗;陈楚楠也曾以“思明洲少年”的笔名在《天南新报》发表政论 ,鼓吹革新,后筹办宣传革命的报纸《图南日报》, 该报成了当时革命党人在新加坡的喉舌。

林义顺于辛亥革命前夕更把革命宣传品带到闽南潮梅各处分发,助长了华南地区反清的革命运动,遂有中国近代史上的黄冈起义(黄冈位于闽粤交界处),这是新加坡华人影响晚清革命的一个实例。

这些有识之士认识孙中山后,更愿意接受孙中山的领导, 并以实际行动在经济上与精神上支持孙中山,奠定了日后同盟会在新加坡设立分会的基础。

张永福把他的私人豪宅晚晴园让出,供孙中山用作反清革命基地,足以说明一切。孙中山通过张永福与陈楚楠的社会关系网络,进一步结认识了许多本地富商,如陈嘉庚、陈武烈等华社领袖人物,有利于革命的推动与发展。辛亥革命成功后,林义顺、陈嘉庚、陈武烈等人仍然继续支持国民政府,就是这个时期打下的基础。

因此,新加坡与孙中山有不解之缘,并使新加坡在近代中国革命中作出贡献,胥赖《图南日报》的宣传, 可见传媒的力量。此后十数年,报纸传媒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

孙中山在新加坡策划三次起义 晚晴园位于新加坡马里士他路(Balestier Road)旁的大人路(Tai Gin Road)12号。这是一座古老的双层式楼房,1902 年落成,经过数次重修,至今已有119年的历史。在中国近代史上,晚晴园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功不可没!

当时为什么要选择晚晴园作为孙中山下榻之处呢?陈楚楠在1940年元旦追述〈晚晴园与中国革命史略〉的演讲中说:“第一固然是因为张永福同志昆仲的物产,第二是因为这座屋子在那一个时候还算是很不错的。

……最重要的,就是这里的地方很静肃,离市区颇远,我们在这里聚会,才不会惹人们的注意,引起误会”。

张永福以晚晴园招待孙中山,“并无收一文的屋租”,至于孙中山在新加坡期间的一切开销,都是由陈楚楠和张永福两人分担。

孙中山第一次下榻晚晴园是在1906年2月16日。当时,中国同盟会已于数月前在东京成立(1905年8月)。孙中山在晚晴园住三四天后,就成立了同盟会新加坡分会。东南亚华人社会之有革命党的正式组织,即在晚晴园开始。

此后三年,晚晴园不仅成了新加坡革命志士聚会的场所,也是整个东南亚华人革命党的总机关。孙中山、胡汉民、汪精卫、黄兴等近代风云人物,在这里商谈国事,为推翻数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权,呕尽心血;同盟会党章在这里制定(由胡汉民起草),这份党章成了日后东南亚各地同盟会分会的楷模,甚至中国近代史上许多著名的战役,如黄冈起义(1907年5月)、镇南关起义(1907年12月)、河口起义(1908年4月)等,事前都是在晚晴园策划的。

孙中山在新加坡,除了以晚晴园为主要的反清革命基地外,也用陈楚楠位于美芝路327号的板厂,和张永福的新长美布庄为通讯协商地。

1908年12月以后,孙中山改住在客纳街85号及丝丝街77号的旅店。客纳街85号遗址尚在,现为一家法国餐馆; 丝丝街旅店已于1930年代拆除。

1970 年4月,当新加坡南洋大学历史系同学展开《兴利芭村史调查》的时候,当地父老说孙中山也曾到过义顺区。根据当地父老的口述资料,在明美树胶厂(Nee Soon & Sons Ltd Rubber Works,即通益公司树胶厂 Thong Aik Rubber Factory),后为炎洲贸易(私人)有限公司(Kota Trading Co Sdn Bhd)的熏房内,有一口 “中山井”(井的四周并没有注明是“中山井”),是当年孙中山用来冲凉的。“通益”是林义顺开设的,厂址在三巴旺十里处。至于中山井,如今已荡然无存! 父老们的口述资料,是否正确,目前没有文献佐证,只好存疑。

原址在亚米尼亚街51号, 现已搬迁至广东民路“同德书报社”牌匾,乃是孙中山题赠,这是新加坡珍贵的历史文物。同德书报社是在孙中山亲自鼓励下创立的,而其英文United Chinese Library 也是孙中山亲自命名的。这是孙中山以英文命名唯一的团体,在南洋似乎找不到第二家。

顾名思义,United Chinese Library 是一所中文图书馆。但与一般公共图书馆不同,同德书报社除提供书报给读者,其最大使命就是以革命书刊, 文教宣传激励群众运动, 吸收新党员推展革命。换言之,目标是革命,书报文教宣传是手段。这些手段之实施,对新马华族社会的文化、教育、风气;对华族的思想、行为、素质,产生直接与巨大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华人的政治意识,并为1930年代所展开的新马华人援华抗日运动,奠定历史的基石。

孙中山到南洋宣传革命,乃借用书报社这概念,并发扬光大,使之成为宣传推翻满清的革命机关,与革命志士活动的联络中心。此外孙中山也藉演剧向低层侨民宣传革命思想。革命党人常在牛车水梨春园剧场演粤剧后,向观众发表演讲。

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新加坡吸引了大批中国南方移民,主要以闽南人和潮州人居多。在华语(普通话)尚未普及的年代里,方言帮派分化明显,不谙闽南、潮语的孙中山如何宣传革命思想?

张永福在《南洋与民国创立》一书透露了孙中山的语言倾向。张永福说:“平时讲话时,中山先生多用广东方言或国语(华语),对于英文,不轻于出口,演说时,亦不讲英语。他认为中文优于西方文字,方块字比较好记,而拼音文字,往往误拼字母”。

1928年9月,林义顺亲手抄录的《星洲同盟会录》,其中就有一份〈孙中山、汪兆铭、胡汉民各先生来新加坡演说时之译员姓名表〉,可见当年孙中山在新加坡宣传革命思想,还是需要靠翻译的。 面对三股势力挑战 孙中山在新加坡至少面对三股势力的挑战:一是清朝驻新加坡总领事;一是康有为的维新派; 还有海峡殖民地政府。

从1900年孙中山第一次抵达新加坡,至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的十一年期间,清朝共派出六任的驻新总领事。目前我们所看到直接与孙中山在新加坡活动有关的淸宫秘档中,有一封由左秉领总领事发给外务部的电文,很能说明问题:

1/2
下一页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6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新币攻破5.6关口!大选倒计时,抢占政策+汇率“黄金交叉点”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