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当铺,大家会想起在电影里看见的情景:昏暗的灯光、铁栏栅后高高的柜台、被陈年灰尘覆蓋的物品。
现代社会里当铺数量减少,人们典当物品的习惯也渐渐被改变。
可是,在新加坡好像不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当铺,有的时候一个商场还有两三个当铺。
根据官方(新加坡当商公会网站)统计的数字,目前新加坡一共有超过210间当铺。
这么小的地方有这么多的当铺已经够奇怪的了,而且有些当铺看起来根本就不像当铺!
更像是奢侈品店。

或是珠宝店。
不过当铺看起来像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新加坡是如何把当铺做得风生水起的?
新加坡人到底是在当铺里当什么?
新加坡当铺的诞生
新加坡的第一间当铺“生和当”由大埔客家人蓝秋山和朋友于1872年合资创立。
由于19到20世纪新加坡金融业和银行业体系尚不健全,当铺成为了新加坡经济的关键领域,对民生的影响非常大。
之后,典当行几乎被大埔客家人垄断,2000年前已经有69间当铺在营业。
新加坡的当铺逐渐改变,用电脑系统取代传统的算盘和当票。
三个当铺的业务大同小异,可以典当的物品也不尽相同,彼此之间相互竞争。
为什么新加坡这种高生活水平的国家还会有当铺,而且生意越来越好呢?
其实,随着物价上涨,许多中低收入家庭在财务上也面临不小压力。
当铺典当过程比银行贷款方便,让许多人选择通过当铺获取应急现金。
只要年满18岁,出示身份证、护照或工作准证就可以进行抵押典当。
疫情之下,虽然很多其他行业都受到了影响,但是当铺的影响不大。
除了阻断措施期间少了人典当物品之外,之后贷款总金额很快回升至疫情前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