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妈妈圈里
南洋小学
那绝对是顶流中“顶流”啊~

然而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这位妈妈
在孩子就读南洋小学后
竟然中途又带着孩子
回中国读书了!?
所以是南洋小学不够好吗......
一起来听听她的故事
看看这位妈妈如何看待:
中新小学教育之间的区别 以及南洋小学教育特色
素材|漂洋过海读南洋@小红书
编辑|伯爵红茶
小一入学时差点放弃南洋小学
我家孩子出生在中国,今年11岁,现在在南洋小学小五。我先生是在中国工作的新加坡人,所以之前我们都生活在中国。
孩子也是在中国出生,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便顺理成章地在中国当地的政府学校上了小学。
新加坡的小学比中国入学晚半年,所以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回新加坡上小学。 因为当时我在中国还有些生意,想到如果来新加坡读书,孩子要跟爸爸分开生活,我也要两头跑,当时也想着要不就放弃南洋小学的名额算了。 但是新加坡小一报名前,我们还是回新加坡参加了南洋小学的开放日活动,对学校充分的了解之后,觉得南洋小学非常不错,于是下定决心让孩子回新加坡上小学。
因为孩子的爸爸是南洋小学的校友,所以孩子顺利拿到了学额。当时竞争还不像现在这么激烈,没有经历抽签,孩子很顺利地入读了南洋小学,一直到小二结束。
疫情之中还是决定回中国读书
2020年11月底,孩子小二结束,学校开始假期了。疫情期间爸爸一直在中国工作,已经9个月没有跟我们见面了,于是我们就趁著放假的时间回中国探望爸爸,那时还需要隔离21天。


因为孩子的学业还不是很繁重,所以我们当时计划给她请假先待在中国,过完春节之后再回新加坡。但是后来新加坡疫情非常的不稳定,而中国当时控制得非常好,于是我们就决定让孩子留在中国继续读政府学校。我们向南洋小学说明了原因,也获得了学校的理解,帮我们暂时保留了学位。
兜兜转转又回到新加坡
到了小四下学期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一定要做个抉择: 1、直接在中国读完小学; 2、小四下学期前回新加坡。
当时我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决定2022年6月份带孩子回新加坡,继续在南洋小学读书。 我们之前保留了学位,所以给学校写信说明情况,申请小四下学期回来,学校就同意了。于是孩子顺利地回到新加坡南洋小学,继续入读小四。
在南洋小学当上班长
回到新加坡读书之后,孩子适应得也很快,半年之后还通过竞选成为了南洋小学的班长。

新加坡的小学在班干部选举这件事上是非常公开和民主的,只要孩子性格外向,善于表达,其实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
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点,因为我觉得在孩子的培养上,除了学习之外,还有很多品质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自信大方、沟通逻辑、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兼容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

我一直特别注重并刻意地训练孩子,她从七岁的时候就可以自己坐飞机往返新加坡和厦门。

在中国读书的那一年半,我们家走到学校要十分钟,也都是孩子自己上下学。
而在新加坡和中国之间来回转学的经历,让孩子经历了不同的文化氛围,适应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所以孩子比较外向,善于沟通,很容易跟同班的同学打成一片,喜欢分享和帮助他人。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带孩子兜兜转转这么一大圈之后,
对于新中两国不同的基础教育环境
这位妈妈有很多话想说~
中新两地的小学教育对比
因为孩子在中国和新加坡都读过公立小学,有了对比之后。我个人认为两国的基础教育还是区别不小的。
01 新加坡教育资源相对比较宽裕
我家孩子在中国就读的班级,1个班有50多个学生。
低年级的小孩是非常难管的,老师除了教孩子课程之外,还有很多学校和教育部门下达的各种任务,日常的工作真的很繁忙,所以老师对孩子整体来说是非常严格的。
但是我很感谢在中国学习的那些经历,让孩子养成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她将来的学习有很大的好处。

在新加坡,小学1个班差不多30多个孩子。也可能是学生人数相对比较少,老师没有那么严格,对每个孩子还是比较有耐心,也非常尊重他们的个性,没有听说过有体罚的情况,孩子明显的感觉在新加坡上学会比较放松。
02 中国小学生的作业压力更大
在中国上学的时候,孩子每天都有很多的家庭作业。
我女儿刚回中国的时候,三年级的中文就已经非常深了。很多的古诗,包括文言文都是需要背和抄写的。她回来跟我说:“妈妈,我只是看到老师的嘴巴动,完全不懂他在说些什么。”
但是她很幸运,遇到了一个很好的语文老师。在了解了她的情况之后,老师让我家孩子都不用上副课,其他孩子上副课的时候,我家孩子就到办公室写作业。有时候作业都要写到晚上11点半,不到一个月,孩子的手上就磨起了一个大大的水泡,很疼,但孩子贴著创可贴还在坚持写字。
每周五晚上六点放学之后,还要上两个小时的写作课,到九点钟才能回到家。

等著上菜的时候也要抓紧时间写作业
想起那段经历确实我也很心疼,但是既然在中国读书了,就要按照中国老师的要求去做。

在新加坡上学,基本上是没有什么课后作业的,偶尔一些作业也是很快都能完成。平时放学之后就是孩子自己的时间了,所以孩子们也都有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03 两地学校对家长的要求也很不同
在中国政府学校读书,需要父母跟学校的联系非常的密切。比如说老师要求几号前做个什么任务,需要家长在群里打卡,要录好视频,并上传班级群。如果父母工作比较忙的话,会是非常辛苦的。
新加坡的学校里,老师的通知都在Parents Gateway、ClassDoJo等APP上,或者写邮件直接联系。相对来说轻松一点,但是课后补习这些,还得家长多上心。
学业之外还需要多培养兴趣爱好
不论在中国还是新加坡,我觉得帮助孩子培养兴趣爱好都非常重要。我家孩子的兴趣爱好挺多的,羽毛球、钢琴、街舞……。
以前她的同学会打羽毛球,总是取笑她连羽毛球都不会打。她就回来跟我说:“妈妈我想学羽毛球。”
那时是3年级,我就在中国给她报了大课,一个礼拜练两次。后来觉得大课人太多,进展太慢,就给她换成了一对一的羽毛球教练,就这样一直都有练习。
没有参加过什么比赛,也没获过什么奖。但她自己比较感兴趣,就越打越喜欢,一直坚持了下来。

回新加坡以后也参加了学校羽毛球CCA,孩子现在是南洋小学羽毛球校队的成员,礼拜一礼拜二有固定的训练,下午5点20才能放学;

每周学习钢琴课45分钟 平时也要坚持练习


每周六还有一个小时的街舞


在新加坡作业并不多,有很多自己的时间,所以孩子才能有机会坚持着这么多的爱好。教育部也是鼓励孩子们多一些兴趣爱好,包括CCA、DSA这些制度,我觉得都挺好的,可以帮助孩子们平衡学习和玩乐。
最后分享一些南洋小学
让我印象深刻的“闪光点”
在新加坡,每个学校的教材都不同,所以我无法跟别的学校去比较有什么不同,我就从我自身经历的两件事情,聊一下对南洋小学的感受吧。
01 羽毛球校队的选拔“特别公平”
据我女儿说,当时报名参加羽毛球校队选拔的学生从三年级到五年级都有,水平参差不齐。选拔制度是每个报名的选手必须要和同年级的所有对手对打,即便有些选手一看就很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