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媽媽圈裡
南洋小學
那絕對是頂流中「頂流」啊~

然而今天我們要分享的這位媽媽
在孩子就讀南洋小學後
竟然中途又帶著孩子
回中國讀書了!?
所以是南洋小學不夠好嗎......
一起來聽聽她的故事
看看這位媽媽如何看待:
中新小學教育之間的區別 以及南洋小學教育特色
素材|漂洋過海讀南洋@小紅書
編輯|伯爵紅茶
小一入學時差點放棄南洋小學
我家孩子出生在中國,今年11歲,現在在南洋小學小五。我先生是在中國工作的新加坡人,所以之前我們都生活在中國。
孩子也是在中國出生,到了上小學的年齡,便順理成章地在中國當地的政府學校上了小學。
新加坡的小學比中國入學晚半年,所以還有一個選擇就是回新加坡上小學。 因為當時我在中國還有些生意,想到如果來新加坡讀書,孩子要跟爸爸分開生活,我也要兩頭跑,當時也想著要不就放棄南洋小學的名額算了。 但是新加坡小一報名前,我們還是回新加坡參加了南洋小學的開放日活動,對學校充分的了解之後,覺得南洋小學非常不錯,於是下定決心讓孩子回新加坡上小學。
因為孩子的爸爸是南洋小學的校友,所以孩子順利拿到了學額。當時競爭還不像現在這麼激烈,沒有經歷抽籤,孩子很順利地入讀了南洋小學,一直到小二結束。
疫情之中還是決定回中國讀書
2020年11月底,孩子小二結束,學校開始假期了。疫情期間爸爸一直在中國工作,已經9個月沒有跟我們見面了,於是我們就趁著放假的時間回中國探望爸爸,那時還需要隔離21天。


因為孩子的學業還不是很繁重,所以我們當時計劃給她請假先待在中國,過完春節之後再回新加坡。但是後來新加坡疫情非常的不穩定,而中國當時控制得非常好,於是我們就決定讓孩子留在中國繼續讀政府學校。我們向南洋小學說明了原因,也獲得了學校的理解,幫我們暫時保留了學位。
兜兜轉轉又回到新加坡
到了小四下學期的時候,我就知道我一定要做個抉擇: 1、直接在中國讀完小學; 2、小四下學期前回新加坡。
當時我經過慎重的考慮之後,決定2022年6月份帶孩子回新加坡,繼續在南洋小學讀書。 我們之前保留了學位,所以給學校寫信說明情況,申請小四下學期回來,學校就同意了。於是孩子順利地回到新加坡南洋小學,繼續入讀小四。
在南洋小學當上班長
回到新加坡讀書之後,孩子適應得也很快,半年之後還通過競選成為了南洋小學的班長。

新加坡的小學在班幹部選舉這件事上是非常公開和民主的,只要孩子性格外向,善於表達,其實每個孩子都能獲得展示自己的機會。
這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點,因為我覺得在孩子的培養上,除了學習之外,還有很多品質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自信大方、溝通邏輯、團隊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兼容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

我一直特別注重並刻意地訓練孩子,她從七歲的時候就可以自己坐飛機往返新加坡和廈門。

在中國讀書的那一年半,我們家走到學校要十分鐘,也都是孩子自己上下學。
而在新加坡和中國之間來迴轉學的經歷,讓孩子經歷了不同的文化氛圍,適應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所以孩子比較外向,善於溝通,很容易跟同班的同學打成一片,喜歡分享和幫助他人。
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帶孩子兜兜轉轉這麼一大圈之後,
對於新中兩國不同的基礎教育環境
這位媽媽有很多話想說~
中新兩地的小學教育對比
因為孩子在中國和新加坡都讀過公立小學,有了對比之後。我個人認為兩國的基礎教育還是區別不小的。
01 新加坡教育資源相對比較寬裕
我家孩子在中國就讀的班級,1個班有50多個學生。
低年級的小孩是非常難管的,老師除了教孩子課程之外,還有很多學校和教育部門下達的各種任務,日常的工作真的很繁忙,所以老師對孩子整體來說是非常嚴格的。
但是我很感謝在中國學習的那些經歷,讓孩子養成了一個比較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她將來的學習有很大的好處。

在新加坡,小學1個班差不多30多個孩子。也可能是學生人數相對比較少,老師沒有那麼嚴格,對每個孩子還是比較有耐心,也非常尊重他們的個性,沒有聽說過有體罰的情況,孩子明顯的感覺在新加坡上學會比較放鬆。
02 中國小學生的作業壓力更大
在中國上學的時候,孩子每天都有很多的家庭作業。
我女兒剛回中國的時候,三年級的中文就已經非常深了。很多的古詩,包括文言文都是需要背和抄寫的。她回來跟我說:「媽媽,我只是看到老師的嘴巴動,完全不懂他在說些什麼。」
但是她很幸運,遇到了一個很好的語文老師。在了解了她的情況之後,老師讓我家孩子都不用上副課,其他孩子上副課的時候,我家孩子就到辦公室寫作業。有時候作業都要寫到晚上11點半,不到一個月,孩子的手上就磨起了一個大大的水泡,很疼,但孩子貼著創可貼還在堅持寫字。
每周五晚上六點放學之後,還要上兩個小時的寫作課,到九點鐘才能回到家。

等著上菜的時候也要抓緊時間寫作業
想起那段經歷確實我也很心疼,但是既然在中國讀書了,就要按照中國老師的要求去做。

在新加坡上學,基本上是沒有什麼課後作業的,偶爾一些作業也是很快都能完成。平時放學之後就是孩子自己的時間了,所以孩子們也都有時間去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03 兩地學校對家長的要求也很不同
在中國政府學校讀書,需要父母跟學校的聯繫非常的密切。比如說老師要求幾號前做個什麼任務,需要家長在群里打卡,要錄好視頻,並上傳班級群。如果父母工作比較忙的話,會是非常辛苦的。
新加坡的學校里,老師的通知都在Parents Gateway、ClassDoJo等APP上,或者寫郵件直接聯繫。相對來說輕鬆一點,但是課後補習這些,還得家長多上心。
學業之外還需要多培養興趣愛好
不論在中國還是新加坡,我覺得幫助孩子培養興趣愛好都非常重要。我家孩子的興趣愛好挺多的,羽毛球、鋼琴、街舞……。
以前她的同學會打羽毛球,總是取笑她連羽毛球都不會打。她就回來跟我說:「媽媽我想學羽毛球。」
那時是3年級,我就在中國給她報了大課,一個禮拜練兩次。後來覺得大課人太多,進展太慢,就給她換成了一對一的羽毛球教練,就這樣一直都有練習。
沒有參加過什麼比賽,也沒獲過什麼獎。但她自己比較感興趣,就越打越喜歡,一直堅持了下來。

回新加坡以後也參加了學校羽毛球CCA,孩子現在是南洋小學羽毛球校隊的成員,禮拜一禮拜二有固定的訓練,下午5點20才能放學;

每周學習鋼琴課45分鐘 平時也要堅持練習


每周六還有一個小時的街舞


在新加坡作業並不多,有很多自己的時間,所以孩子才能有機會堅持著這麼多的愛好。教育部也是鼓勵孩子們多一些興趣愛好,包括CCA、DSA這些制度,我覺得都挺好的,可以幫助孩子們平衡學習和玩樂。
最後分享一些南洋小學
讓我印象深刻的「閃光點」
在新加坡,每個學校的教材都不同,所以我無法跟別的學校去比較有什麼不同,我就從我自身經歷的兩件事情,聊一下對南洋小學的感受吧。
01 羽毛球校隊的選拔「特別公平」
據我女兒說,當時報名參加羽毛球校隊選拔的學生從三年級到五年級都有,水平參差不齊。選拔制度是每個報名的選手必須要和同年級的所有對手對打,即便有些選手一看就很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