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seeable Podcast是一档系列播客节目,在节目中,主持人将与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教师、政策专家或从业者进行对话,以此了解他们对未来趋势和政策的预测。
本期播客中,David Austin和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实践副教授何伟伦(Terence Ho)一同探讨了多重压力下新加坡的经济前景及新加坡应对各种压力的政策。

▲点击图片,收听第一部分音频
David Austin:世界经济正在经历增长放缓和通胀飙升的艰难时期。新加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不利影响,目前我们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5.6%。而供应中断又导致了生熟食品、燃料和电力价格的迅速上涨,这已经影响到了许多新加坡人的正常生活。那么,在何教授看来,政府应当如何应对通货膨胀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呢?
何伟伦:政府可以利用货币政策来遏制输入性通胀。近期,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宣布收紧货币政策,这是自去年10月以来新加坡第四次实施紧缩政策。新元兑除美国外主要贸易伙伴的货币升值的确有利于缓和年初以来的输入性通胀,但这种缓和是以出口需求疲软和经济增长放缓为代价的。
同时,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帮助民众降低生活成本:例如,政府发放的邻里购物券(Community Development Council Vouchers,CDC vouchers )可供民众在熟食摊位和邻里商店消费;此外,政府还针对性地为家庭和企业提供了补助。政府最近宣布了15亿新元的援助配套措施,重点帮助低收入家庭,为低收入家庭发放额外的现金补助,并调高社区关怀计划(ComCare)中的补助金。
David Austin:这么说,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帮助人们降低生活成本。但同时,目前有民众呼吁“推迟商品及服务税上调、延缓碳税上涨”,何教授对此有何看法?您是否同意这些建议?
何伟伦:这类呼吁完全在情理之中。但在我看来,新加坡的通胀程度可能会继续加剧。俄乌战争仍在继续,未来政府不一定有更好的机会来提高商品及服务税(GST)。政府目前已经推迟上调商品及服务税,但我们的结构性支出需求仍在持续增长。

▲点击图片,收听第二部分音频
David Austin:生活在新加坡这样一个全球城市,生活成本会非常高昂,这是不可避免的吗?我们能否做些什么来帮助低收入的新加坡人和退休人员应对高昂的生活成本?
何伟伦:新加坡的生活成本总是很高,毕竟这里是一个国际大都市,生活着许多富裕的本地人和外国人。以住房成本为例,房地产价格将影响商业运营成本以及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因此,政府通过就业入息补助计划(Workfare Income Supplement)、针对退休人群的乐龄补贴计划(Silver Support)和消费税补助券(GST voucher)来发放社会补贴在这种情况下显得至关重要。
住房教育补贴,尤其是医疗保健补贴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除了发放补贴外,政府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影响供需关系,进而稳定价格。例如,提供稳定和充足的住宅和商业用地将保证房价和商业租金走势稳定,即使是面对房地产需求的时涨时跌。
政府还可以在医疗保险的需求侧进行改革,例如综合健保计划(integrated shield plans)设立的最低共付比例将有效控制民众在医疗方面的消费,从而缓解医疗通胀。除此之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还实施了降温措施以抑制房价飙升。在提供公共设施和服务方面,我认为应进一步优化公共设施和服务,以降低新加坡民众的生活成本。
因此,政府可能需要建设更多的小贩中心或扩大美食广场摊位的规模;住房方面,政府要保证小型组屋和其他设施的供应充足。
住房教育补贴,尤其是医疗保健补贴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除了发放补贴外,政府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影响供需关系,进而稳定价格。例如,提供稳定和充足的住宅和商业用地将保证房价和商业租金走势稳定,即使是面对房地产需求的时涨时跌。
政府还可以在医疗保险的需求侧进行改革,例如综合健保计划(integrated shield plans)设立的最低共付比例将有效控制民众在医疗方面的消费,从而缓解医疗通胀。除此之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还实施了降温措施以抑制房价飙升。在提供公共设施和服务方面,我认为应进一步优化公共设施和服务,以降低新加坡民众的生活成本。
因此,政府可能需要建设更多的小贩中心或扩大美食广场摊位的规模;住房方面,政府要保证小型组屋和其他设施的供应充足。

David Austin:那么沿着这一思路,何教授认为是否有必要为公民提供更大的保障力度?这样既能保障民众的工作和收入,同时也能确保民众可以接受医疗保健服务,并且有充足的退休金。
何伟伦:是的,我认为政府有必要提供更大的保障力度,但这显然是建立在全球经济动荡和新加坡仍处在调整经济结构的背景下。在我看来,政府更有责任给予民众足够的安全感,尤其是在保障其工作收入和获得充足的退休金方面。
除此之外,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失去工作和收入的人可能需要政府提供失业保险或失业救济金。
政府设立了各式各样的临时救助计划,为民众提供帮助,例如冠病疫情薪金补贴(COVID-19 Support Grant)和之后推出的冠病疫情复苏补贴(COVID-19 Recovery Grant),这些计划的受益群体不限于社区关怀计划(ComCare)的受益者或储蓄很少、甚至没有储蓄的人。我认为政府应该持续推出类似的临时救助计划来帮助民众。
另外,新加坡全国职工总会(NTUC)和新加坡全国雇主联合会(Singapore National Employers Federation)成立的联合工作组研究了专业人士、管理人员和高管当下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为非自愿失业者提供临时收入减免的建议。我认为这是政府应该考虑的问题。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群体是个体经营者或一些被称为“零工”的人,政府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保护,使其免受工作中的疾病或伤害,并为他们准备退休储蓄金。据我所知,目前有一个平台人员咨询委员会正在考虑是否应要求雇用这些员工的公司缴纳公积金(CPF),以便为员工的住房和退休需求提供资金支持。
本文节选自Foreseeable Podcast系列《新加坡的经济前景:通货膨胀、社会压力等》(Foreseeable Podcast-Singapore's economic outlook: Inflation, Social Stresses and More)。
收听播客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文章来源:Global-is-Asian,2022年08月26日,星期五
作者:Global-is-Asian Staff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内容来自于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官方机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