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在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埋首研究后,往往还要等待数年才能把自己的创新成果商业化。这个过程不仅漫长而复杂,还可能错失市场机会和竞争优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TU)联合推出了一系列新的知识产权许可机制,旨在简化和加快科技转移的流程,让科研人员的心血更快走向市场。

知识产权许可时间有望缩短三分之一
在新加坡,申请专利的过程通常需要两到四年的时间。科研人员在取得突破后,由所属大学申请发明专利。大学在获得专利后,会通过专利许可协议(Licensing Agreement)的方式“卖”给想要运用相关技术的私人业者。
业者只有在获得许可协议后,才能使用专利技术展开进一步的研发和推出衍生产品。国大企业机构协理副校长郑志强博士说,制定协议的过程通常需要九个月到一年的时间。
在国大和南大联合推出的新机制下,制定许可协议的过程更加简易,业者有望在约六个月就获得专利许可。这意味着知识产权许可时间有望缩短三分之一。
新联合平台促进跨行业合作
过去五年,国大和南大各有约2000项新发明,为了帮助投资方和企业寻找合适的技术,两所大学也推出了一个新联合平台,宣传各项专利。这意味着不同利益相关者能接洽,甚至成立起步公司。有些发明相关专利的科研人员也会加入起步公司参与商业化过程,把自己的科研心血转化成具有实际影响的产品。

图源:新加坡南洋大学
淡马锡控股旗下初期精深科技投资平台Xora Innovation与南大科研团队合作成立起步公司Amperesand,生产和出售全球首创的智能电源变压器,团队自2016年起开始研发变压器,目前已申请了12项不同专利,团队预计变压器2025年在本地和美国市场开始投入运作,让电网更好地应付电动汽车业者的快速充电需求。
起步公司享受优惠政策 减轻财务负担
为了帮助这些起步公司,两所大学也允许他们在营业额超过100万元时才支付专利许可费等,在传统模式下,公司须先支付数万元的相关费用才能使用专利技术,导致运营资金更有限,影响业务的发展。
副总理兼经济政策统筹部长、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主席王瑞杰在活动上说,随着科技周期越来越短,业者须把握机会把最新科技带入市场,以扩大影响力和受益。
为促进跨行业合作,淡马锡、国大和南大也联合推出创投计划,让两所大学的科研人员借调至Xora,全职研发可商业化科技。
尽管现有科技发展和国际局势充满不确定性,王瑞杰重申了政府对资助科研工作的决心,并呼吁本地更多中小企业也投入资源进行研发,维持竞争力。

图源:雅虎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推出的新的知识产权许可机制,是一种创新性的探索,旨在打通科研与市场之间的通道,激发科研人员和投资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推动精深科技的发展与应用。这对于提升新加坡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