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在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埋首研究後,往往還要等待數年才能把自己的創新成果商業化。這個過程不僅漫長而複雜,還可能錯失市場機會和競爭優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和南洋理工大學(NTU)聯合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智慧財產權許可機制,旨在簡化和加快科技轉移的流程,讓科研人員的心血更快走向市場。

智慧財產權許可時間有望縮短三分之一
在新加坡,申請專利的過程通常需要兩到四年的時間。科研人員在取得突破後,由所屬大學申請發明專利。大學在獲得專利後,會通過專利許可協議(Licensing Agreement)的方式「賣」給想要運用相關技術的私人業者。
業者只有在獲得許可協議後,才能使用專利技術展開進一步的研發和推出衍生產品。國大企業機構協理副校長鄭志強博士說,制定協議的過程通常需要九個月到一年的時間。
在國大和南大聯合推出的新機制下,制定許可協議的過程更加簡易,業者有望在約六個月就獲得專利許可。這意味著智慧財產權許可時間有望縮短三分之一。
新聯合平台促進跨行業合作
過去五年,國大和南大各有約2000項新發明,為了幫助投資方和企業尋找合適的技術,兩所大學也推出了一個新聯合平台,宣傳各項專利。這意味著不同利益相關者能接洽,甚至成立起步公司。有些發明相關專利的科研人員也會加入起步公司參與商業化過程,把自己的科研心血轉化成具有實際影響的產品。

圖源:新加坡南洋大學
淡馬錫控股旗下初期精深科技投資平台Xora Innovation與南大科研團隊合作成立起步公司Amperesand,生產和出售全球首創的智能電源變壓器,團隊自2016年起開始研發變壓器,目前已申請了12項不同專利,團隊預計變壓器2025年在本地和美國市場開始投入運作,讓電網更好地應付電動汽車業者的快速充電需求。
起步公司享受優惠政策 減輕財務負擔
為了幫助這些起步公司,兩所大學也允許他們在營業額超過100萬元時才支付專利許可費等,在傳統模式下,公司須先支付數萬元的相關費用才能使用專利技術,導致運營資金更有限,影響業務的發展。
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新加坡國立研究基金會主席王瑞傑在活動上說,隨著科技周期越來越短,業者須把握機會把最新科技帶入市場,以擴大影響力和受益。
為促進跨行業合作,淡馬錫、國大和南大也聯合推出創投計劃,讓兩所大學的科研人員借調至Xora,全職研發可商業化科技。
儘管現有科技發展和國際局勢充滿不確定性,王瑞傑重申了政府對資助科研工作的決心,並呼籲本地更多中小企業也投入資源進行研發,維持競爭力。

圖源:雅虎
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推出的新的智慧財產權許可機制,是一種創新性的探索,旨在打通科研與市場之間的通道,激發科研人員和投資者之間的合作與競爭,推動精深科技的發展與應用。這對於提升新加坡在全球科技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