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 严格监测境外输入
其实观察新加坡最近的病例数据,会发现其实大部分都是境外输入病例,新加坡本土的疫情,不管是客工宿舍还是本地社区,都已经将疫情控制得很平稳了。
为了保经济,新加坡开始逐步开放边境。

但是,目前的输入型病例情况,允许新加坡开放边境吗?
卫生部长颜金勇11月2日在国会以书面答复前进党非选区议员梁文辉有关输入型病例数据的询问时表示:
“我们会定期审查我们的边境措施,以管控冠病输入风险。自9月17日起已要求从印度来的入境旅客出发前进行冠病检测。自10月20日起,这个规定也适用于菲律宾和印尼。”
没错,新加坡不是一味地放松边境限制:
首先,新加坡分析各个国家及地区的疫情状况,按照实际情况调整相对措施,不“一刀切”——如与疫情控制得较为平稳的香港开放“航空泡泡”,向中国、澳洲单方面开放边境;又如向印度入境人员索取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其次,政府正在考虑采用最新的新冠检测来取代访客履行居家通知。
为此,新加坡樟宜机场已设每日可为多达一万人进行冠病检测的设施。王乙康部长说,机场下来几个月也会设立实验室来化验样本,以加快出结果的速度。
临床微生物学与传染病学亚太学会会长淡马亚表示:
以新加坡目前的检测水平来看,这项安排是可行的,但还是得搭配能够有效追踪旅客的方案,才能达到最佳防疫效果。
此外,新加坡已要求所有入境者佩戴电子追踪器,以便更好的记录其行程。一旦出现阳性病例,可以第一时间查询记录,联系密切接触者并公布到访地。
不难发现,新加坡为开放边境,也为防控输入型病例可以说是准备齐全。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输入型病例或许不会在新加坡销声匿迹,但民众也大可不必太过恐慌。

说到这里,新加坡在此次疫情控制中屹立不倒的原因就再清楚不过了。
不管是客工宿舍、社区病例还是输入型病例,新加坡细致而又周详地在疫情防控的每一个环节上花心思、费力气,才有了今天这样的结果。
但疫情受到控制,社区确诊病例降到零,并不表示新加坡已经战胜疫情。当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疫情还在持续恶化的时候,第三阶段的解封仅表示新加坡进入更长期的抗疫战斗。
11月2日这场大雨下得好,因为雨过了,才会天晴。

新加坡的抗疫晴天,不远了。
只是人人都须记得这晴天的来之不易,必得好好珍惜,不再重蹈覆辙。
资料来源:
1. 联合早报:李显龙:新加坡抗疫关键在于迅速调整应对方式
2. 联合早报:政府明年下半年前共完成15间速建宿舍 可容纳2万5000名客工
3. 联合早报:抗疫成功在于社会群体意识
4. 参考消息:西媒:公民精神助亚洲抗疫完胜美欧
5. 联合新闻网:新加坡科技阻断病毒口罩厂进驻启动防疫产业发展
6. 新加坡红蚂蚁:新加坡卫生部公布冠病确诊病患到访地点,不是为了吓唬你,而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