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 嚴格監測境外輸入
其實觀察新加坡最近的病例數據,會發現其實大部分都是境外輸入病例,新加坡本土的疫情,不管是客工宿舍還是本地社區,都已經將疫情控制得很平穩了。
為了保經濟,新加坡開始逐步開放邊境。

但是,目前的輸入型病例情況,允許新加坡開放邊境嗎?
衛生部長顏金勇11月2日在國會以書面答覆前進黨非選區議員梁文輝有關輸入型病例數據的詢問時表示:
「我們會定期審查我們的邊境措施,以管控冠病輸入風險。自9月17日起已要求從印度來的入境旅客出發前進行冠病檢測。自10月20日起,這個規定也適用於菲律賓和印尼。」
沒錯,新加坡不是一味地放鬆邊境限制:
首先,新加坡分析各個國家及地區的疫情狀況,按照實際情況調整相對措施,不「一刀切」——如與疫情控制得較為平穩的香港開放「航空泡泡」,向中國、澳洲單方面開放邊境;又如向印度入境人員索取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其次,政府正在考慮採用最新的新冠檢測來取代訪客履行居家通知。
為此,新加坡樟宜機場已設每日可為多達一萬人進行冠病檢測的設施。王乙康部長說,機場下來幾個月也會設立實驗室來化驗樣本,以加快出結果的速度。
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亞太學會會長淡馬亞表示:
以新加坡目前的檢測水平來看,這項安排是可行的,但還是得搭配能夠有效追蹤旅客的方案,才能達到最佳防疫效果。
此外,新加坡已要求所有入境者佩戴電子追蹤器,以便更好的記錄其行程。一旦出現陽性病例,可以第一時間查詢記錄,聯繫密切接觸者並公布到訪地。
不難發現,新加坡為開放邊境,也為防控輸入型病例可以說是準備齊全。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輸入型病例或許不會在新加坡銷聲匿跡,但民眾也大可不必太過恐慌。

說到這裡,新加坡在此次疫情控制中屹立不倒的原因就再清楚不過了。
不管是客工宿舍、社區病例還是輸入型病例,新加坡細緻而又周詳地在疫情防控的每一個環節上花心思、費力氣,才有了今天這樣的結果。
但疫情受到控制,社區確診病例降到零,並不表示新加坡已經戰勝疫情。當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疫情還在持續惡化的時候,第三階段的解封僅表示新加坡進入更長期的抗疫戰鬥。
11月2日這場大雨下得好,因為雨過了,才會天晴。

新加坡的抗疫晴天,不遠了。
只是人人都須記得這晴天的來之不易,必得好好珍惜,不再重蹈覆轍。
資料來源:
1. 聯合早報:李顯龍:新加坡抗疫關鍵在於迅速調整應對方式
2. 聯合早報:政府明年下半年前共完成15間速建宿舍 可容納2萬5000名客工
3. 聯合早報:抗疫成功在於社會群體意識
4. 參考消息:西媒:公民精神助亞洲抗疫完勝美歐
5. 聯合新聞網:新加坡科技阻斷病毒口罩廠進駐啟動防疫產業發展
6. 新加坡紅螞蟻:新加坡衛生部公布冠病確診病患到訪地點,不是為了嚇唬你,而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