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新冠疫情在全球多個地區「捲土重來」,一時間各國人人自危。
位於北半球的歐洲即將進入冬天,情勢不容樂觀。11月1日,法國和德國幾乎同時宣布將實施第二次封城,以應對日益惡化的疫情挑戰。

赤道附近的新加坡鄰國——馬來西亞也沒能倖免,近日疫情持續升溫,單日確診連續兩天破千,第三波疫情來勢洶洶。
印尼也沒討到好,在10月底確診病例正式突破四十萬大關,成為東南亞確診病例數最高的國家。
眼看著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相繼「淪陷」,同是東南亞熱帶國家,新加坡卻成了「顏色不一樣的煙火」,不僅疫情得到控制,還不慌不忙,淡定地慢慢開始開放邊境。
其實,進入10月以來,新加坡的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只剩下零星個案,更是連續40多天沒有新增感染群。

深藍色:社區病例;灰色:輸入病例;粉色:客工宿舍病例
11月2日,新加坡單日確診病例達到八個多月來最低 ,僅新增一例境外輸入病例。
上一次單日僅一例新增確診,發生在遙遠的2月25日,也就是新加坡正被全球當做抗疫模板,大加讚許的時候。
如今,相似的情況再度出現,難道新加坡這是又雙抗疫成功了?
在全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還籠罩在疫情再度爆發的愁雲慘霧下的時候,新加坡到底憑啥「殺出一條血路」?

01. 客工宿舍痛定思痛
新加坡的客工們在這次疫情中受到了極大的關注。
在疫情爆發初期,新加坡開展「佛系抗疫」,成為全球抗疫典範,卻忽略了人口密度極大的客工宿舍。四月開始,疫情開始在新加坡的客工宿舍肆虐,新加坡也隨之進入了抗疫緊急狀態。

為此,新加坡成立了特別工作組,集中各部門的優勢力量,專門處理客工宿舍的疫情。
衛生部、人力部以及新加坡武裝部隊和內政團隊等部門都參與這項特別工作。工作組已向所有客工宿舍派出前線保障支援小組,建立醫療站、提供食物和其他物資、管理後勤和清潔服務。

疫情在客工宿舍的飛速傳播主要是由於客工過於密集的居住環境。
原來,一個狹小的屋子要住上至少12名客工,再加上衛生狀況不良,疫情爆發,就成了必然。

新加坡政府痛定思痛之下,決定:改!我們新建一批宿舍!
截至目前,新加坡已建成七間客工專用的速建宿舍。到了明年下半年,速建宿舍還將增至至少15間,為2萬5000名客工提供更寬敞、設施和防疫措施更完善的居住環境。

10月30日,新近落成的西雅克蘭芝大道(Westlite Kranji Way)速建宿舍開放讓媒體參觀。
為了減少人員交集,宿舍分為三個分區,每個分區有自己的接駁處和走道。宿舍採用單層長方樓型,每座宿舍樓能容納30到40人,每間房也最多只有五人居住。

客工宿舍的衛生狀況改善是另一重要課題。
而這一點,不僅在於宿舍的管理者,更在於客工自身的衛生水平。為此,新加坡人力部向客工宿舍業者和客工推出防疫教材,希望通過教育與培訓來提高衛生水平,達到持久的防疫效果。

所有的宿舍經營商及客工將獲得一套培訓幻燈片、防疫措施評估清單、自我評估指南以及防疫海報,協助他們制定優良管理系統,以遵守防疫措施,並在出現疏忽時及時補救。
具體的衛生培訓內容包括:把客工的睡床隔開至少一米、保持房間整潔、客工有正確戴口罩,以及有在飯前用搓手液或肥皂洗手等等。

因為客工宿舍疫情控制地較為平穩,客工們已陸續復工,但這並不代表新加坡放鬆了對客工宿舍疫情的警惕。
新加坡制定了一系列詳盡的復工安全措施以防控客工宿舍疫情的再次爆發。同時,還在檢測和追蹤上下足了功夫。
原本制定的計劃是每兩周為住在宿舍的客工進行一次檢測,為了更早測出並隔離沒有症狀的冠病病患,新加坡決定將檢測改為每周進行。不過檢測方法會是以拭子檢測和抗原快速檢測輪流進行,而抗原檢測方式能在半小時內獲得檢測結果。

與此同時,隨著客工自由活動的逐步開放,新加坡也加大了對住在宿舍的客工的活動軌跡的追蹤,防止客工與社區的交叉感染。
10月16日,人力部、建設局及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發布聯合文告宣布:本地超過45萬名在客工宿舍居住或工作的客工與本地工人,將在下來幾周各獲得一個攜手防疫器,以便當局能更有效地追蹤和隔離與新冠患者有接觸的人。
如此面面俱到的措施管控下來,病毒再難在客工宿舍容身。

02. 社區追蹤一絲不苟
社區病例幾乎是左右新加坡疫情防控措施的最重要指標之一。
四月,疫情由輸入型病例及客工宿舍病例傳播到社區,再加上當時政府並沒有採取什麼限制大規模人群聚集的活動,也沒有強制要求出門戴口罩,社區病例一度暴漲。
新加坡一看形勢不好,決定從4月19日起,實行「斷路器」措施。後來的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其實也都是在社區病例控制得較為穩定之後逐步放開的。

剛剛過去的十月,新加坡在31天中有19天無新增確診社區病例,且就算是有,單日也不超過3例。
如此卓有成效的社區疫情控制,其實大部分要歸功於新加坡制定的一系列社區疫情防控措施以及循序漸進的解封政策。
目前新加坡仍處於解封第二階段,居民出行需要佩戴口罩;進入公共場所後需要保持一米安全距離;部分公共場所嚴格控制人數;外出聚餐不得超過五人;禁止大規模聚集活動……
諸如此類,都是新加坡社區抗疫的有效之策。

新加坡政府對那些不遵守防疫要求的人和事向來是毫不客氣的。10月6日至14日間,新加坡就有16人因沒戴口罩被罰款,其中15人被罰300元,另有一人因重犯被罰1000元。
在這之前,還有許多餐館因允許超過五人同桌就餐而被罰。可以說,新加坡決不允許好不容易控制的社區疫情因這些人的僥倖心理而再度面臨爆發的風險。
一旦發現此種行為,必定嚴懲不貸!

但要說最厲害的,還是當屬新加坡算無遺策的追蹤之術。
目前,新加坡規定到訪任何一個公共場所都要登錄SafeEntry訪客登記系統,所有顧客須掃描QR碼登入SafeEntry訪客登記系統,或讓工作人員掃描身份證才能進入。

這並不是裝裝樣子而已。那些曾與確診病患有過密切接觸的人,都已接獲衛生部通知。
例如,早前衛生部在怡東購物中心SLR Revolution相機店發現三起確診病例後,衛生部就安排254名曾在8月15日至18日到訪該店的人接受檢測,所幸所有人的檢測結果都呈陰性。
同時,新加坡在公布確診病例數據時會一併公布他們的行蹤供公眾自檢。萬一出現疑似症狀,就立即求醫,以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已經傳染給他人。
不過新加坡公布這些確診病例到訪地點並不是為了引起恐慌或是讓公眾對這些地方「敬而遠之」。
事實上,所有在衛生部名單上的確診病患曾逗留過的場所,都必須在國家環境局工作人員的監督下進行徹底清潔。其清潔力度之大,共有22個建議步驟。
其中包括他們正確的清潔方式以及應使用的清潔液、細節如洗滌抹布的適宜溫度,以及如何處置清潔工人佩戴的個人防護設備的說明,都在建議步驟中一一列出。

與此同時,新加坡一直致力於更精準的社區追蹤。一周前,新加坡智慧國及數碼政府署發表文告宣布,政府會等到所有的人領取了防疫器(token)之後,會強制推行「合力追蹤」的使用。
「合力追蹤」的攜帶器(token),官方稱「攜手防疫器」,成了下載應用之外的另一選擇,尤其方便年長者。

新加坡政府至今已分發了40萬個防疫器,加上250萬人已經下載「合力追蹤」的手機應用,參與「合力追蹤」計劃的人口已達半數。維文預計12月底,就能全面落實強制使用「合力追蹤」。
有了追蹤科技,結合「新常態」的安全措施,社區疫情想要再掀波瀾,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