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1年,新加坡乒乓球队受邀到北京参加亚非拉乒乓球友谊赛。翌年,中国乒乓球队访问新加坡并进行友谊赛。李光耀回忆,当时有一大群新加坡本地人在球场上嘲弄新加坡队,高呼赞美毛XX的口号,李光耀感到生气,并公开批评“这些幼稚的左翼分子是新加坡的小毛XX”。
从“走狗”到“老朋友”的华丽转身
60年代,中苏分裂。1969年发生珍宝岛事件,中苏交恶。1972年2月的尼克松访华,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珍宝岛事件)
由于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中国对新加坡的立场也悄悄发生了转变。
1974年,中国副外长乔冠华在联合国与新加坡外长拉惹勒南会面,问起苏联船只在新加坡维修的事。拉惹勒南说,新加坡的海港是对任何国家船只开放的,但是,他保证,绝不容许任何势力利用新加坡对邻近国家进行颠覆活动。
其实,关于新加坡港口一事,早在1970年9月,李光耀在苏联会见苏联总理柯西金时,柯西金就提出,苏联有意使用新加坡的船坞,准备派各种船只包括军舰到新加坡进行维修;柯西金也问李光耀中国对新加坡受华文教育者的影响力。
李光耀首次访华
1975年6月和9月,泰国首相和伊朗首相分别给李光耀传来周恩来的口信,邀请他访问中国,并补充说,“时间不多了”。李光耀决定访华,并且把时间定在1976年5月。但是,李光耀尚未成行,周恩来就去世了。

1976年5月10日,李光耀应华国锋之邀,首次访华。5月12日下午,已病重不常见客的毛XX支撑着身体,会见了李光耀。第二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标题是“毛XX主席会见李光耀总理等贵宾”。

此时的李光耀,已经不是60年代笔下的“走狗”,而是“贵宾”。
1978年,邓小平访问新加坡。《人民日报》引邓小平的话称:“勤劳勇敢的新加坡人民在李光耀总理的领导下,在发展国民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第二天刊发了题为《发展中新友好关系警惕霸权主义侵略东南亚》的报道。
1980年11月,李光耀第二次访华,《人民日报》的新闻标题是 “李光耀总理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从1971年5月2日到1980年11月,十年时间,在《人民日报》笔下,李光耀完成了从“帝国主义走狗”到“贵宾”,然后再到“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三级跳华丽转身。
亚洲的后院岂容一只虎取代一头狼?
在访华之前,李光耀重申,作为自由经济体,新加坡允许苏联在新加坡设立莫斯科人民银行新加坡分行,以便处理贸易事宜,但绝不允许苏联在新加坡进行任何反华活动。
至于中国人担心苏联人收买新加坡华商领袖以换取对苏联的支持,李光耀向中国保证,“我们不亲苏,也不亲中,我们亲西方,因为这符合新加坡和我们邻国的利益”,对苏联在新加坡和本区域的活动,新加坡完全清楚并且会密切留意;另一方面,新加坡虽不愿触怒苏联,但希望鼓励并扩大与中国的交流合作。
1976年5月10日,李光耀从香港入境罗湖,之后辗转抵达北京。在与华国锋见面时,李光耀说:“中国越是强大,就越有利于维持美、苏、中三强之间的势力均衡,这对世界和新加坡来说都是个更安全的局面。”

(华国锋在机场迎接李光耀)
李光耀回忆,华国锋说,美国和苏联为称霸世界而展开竞争,世界将走向另一场战争。不过,中国把美国和苏联都看作是纸老虎,野心太大,能力不足,苏联人进行扩张和侵略的政策肯定以失败告终;中国所关心的是,“亚洲的后院,岂容一只虎(苏联)取代一头狼(美国)?”
5月12日,李光耀再次与华国锋会见。华国锋说,支持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人民“抵抗美国的侵略是中国的国际任务”,同时,苏联从中进行干预和制造不和,未必会成功,因为这些国家不会把辛辛苦苦争取到的独立主权奉送给苏联。

(华国锋、李光耀会谈)
5月13日,两人又一次会见。华国锋说,中国人和新加坡华人“有着亲戚一般的关系”,希望这种关系能在李光耀本次访华之后进一步改善。
李光耀说,《人民日报》刊登了他与毛的会见,必定引起东南亚各国的疑虑;由于新加坡的邻国华人虽属少数,但在经济上扮演重要角色,已经引起这些国家原住民的不满;中国越要以“亲戚国”的身份接触新加坡,越容易让新加坡的邻国起疑心。
只要有朝一日回归正轨登上世界首席是必然的趋势
在结束首次访华之后,李光耀在2000年出版的回忆录中分析,“我们同华南各省的中国人在外表上这么相似,有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对家庭关系看法一致,都强调长幼有序的家庭观念,对朋友、对家庭有相同的一套社会准则。”
他接着写道:“然而,我们的世界观,以及我们对自己的世界的定位,却大不相同。他们是这么一个泱泱大国,有绝对的信心,只要有朝一日回归正轨,登上世界首席之位是必然的趋势。”
他说:“中国在重振文明之后会有怎样的命运和发展,中国人谁也不会怀疑——这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具有延续了数千年不曾间断的悠久历史。我们这些过番客,斩断了自己的根,寻觅另一种气候、另一片土地重新扎根,欠缺的正是这种自信。我们对自己的前途忧心忡忡,老是想着,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命运将会做出什么安排。”
ABC丨编辑
KT丨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