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1年,新加坡桌球隊受邀到北京參加亞非拉桌球友誼賽。翌年,中國桌球隊訪問新加坡並進行友誼賽。李光耀回憶,當時有一大群新加坡本地人在球場上嘲弄新加坡隊,高呼讚美毛XX的口號,李光耀感到生氣,並公開批評「這些幼稚的左翼分子是新加坡的小毛XX」。
從「走狗」到「老朋友」的華麗轉身
60年代,中蘇分裂。1969年發生珍寶島事件,中蘇交惡。1972年2月的尼克森訪華,世界格局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珍寶島事件)
由於世界格局發生了變化,中國對新加坡的立場也悄悄發生了轉變。
1974年,中國副外長喬冠華在聯合國與新加坡外長拉惹勒南會面,問起蘇聯船隻在新加坡維修的事。拉惹勒南說,新加坡的海港是對任何國家船隻開放的,但是,他保證,絕不容許任何勢力利用新加坡對鄰近國家進行顛覆活動。
其實,關於新加坡港口一事,早在1970年9月,李光耀在蘇聯會見蘇聯總理柯西金時,柯西金就提出,蘇聯有意使用新加坡的船塢,準備派各種船隻包括軍艦到新加坡進行維修;柯西金也問李光耀中國對新加坡受華文教育者的影響力。
李光耀首次訪華
1975年6月和9月,泰國首相和伊朗首相分別給李光耀傳來周恩來的口信,邀請他訪問中國,並補充說,「時間不多了」。李光耀決定訪華,並且把時間定在1976年5月。但是,李光耀尚未成行,周恩來就去世了。

1976年5月10日,李光耀應華國鋒之邀,首次訪華。5月12日下午,已病重不常見客的毛XX支撐著身體,會見了李光耀。第二天《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的標題是「毛XX主席會見李光耀總理等貴賓」。

此時的李光耀,已經不是60年代筆下的「走狗」,而是「貴賓」。
1978年,鄧小平訪問新加坡。《人民日報》引鄧小平的話稱:「勤勞勇敢的新加坡人民在李光耀總理的領導下,在發展國民經濟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第二天刊發了題為《發展中新友好關係警惕霸權主義侵略東南亞》的報道。
1980年11月,李光耀第二次訪華,《人民日報》的新聞標題是 「李光耀總理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從1971年5月2日到1980年11月,十年時間,在《人民日報》筆下,李光耀完成了從「帝國主義走狗」到「貴賓」,然後再到「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的三級跳華麗轉身。
亞洲的後院豈容一隻虎取代一頭狼?
在訪華之前,李光耀重申,作為自由經濟體,新加坡允許蘇聯在新加坡設立莫斯科人民銀行新加坡分行,以便處理貿易事宜,但絕不允許蘇聯在新加坡進行任何反華活動。
至於中國人擔心蘇聯人收買新加坡華商領袖以換取對蘇聯的支持,李光耀向中國保證,「我們不親蘇,也不親中,我們親西方,因為這符合新加坡和我們鄰國的利益」,對蘇聯在新加坡和本區域的活動,新加坡完全清楚並且會密切留意;另一方面,新加坡雖不願觸怒蘇聯,但希望鼓勵並擴大與中國的交流合作。
1976年5月10日,李光耀從香港入境羅湖,之後輾轉抵達北京。在與華國鋒見面時,李光耀說:「中國越是強大,就越有利於維持美、蘇、中三強之間的勢力均衡,這對世界和新加坡來說都是個更安全的局面。」

(華國鋒在機場迎接李光耀)
李光耀回憶,華國鋒說,美國和蘇聯為稱霸世界而展開競爭,世界將走向另一場戰爭。不過,中國把美國和蘇聯都看作是紙老虎,野心太大,能力不足,蘇聯人進行擴張和侵略的政策肯定以失敗告終;中國所關心的是,「亞洲的後院,豈容一隻虎(蘇聯)取代一頭狼(美國)?」
5月12日,李光耀再次與華國鋒會見。華國鋒說,支持越南、寮國和柬埔寨人民「抵抗美國的侵略是中國的國際任務」,同時,蘇聯從中進行干預和製造不和,未必會成功,因為這些國家不會把辛辛苦苦爭取到的獨立主權奉送給蘇聯。

(華國鋒、李光耀會談)
5月13日,兩人又一次會見。華國鋒說,中國人和新加坡華人「有著親戚一般的關係」,希望這種關係能在李光耀本次訪華之後進一步改善。
李光耀說,《人民日報》刊登了他與毛的會見,必定引起東南亞各國的疑慮;由於新加坡的鄰國華人雖屬少數,但在經濟上扮演重要角色,已經引起這些國家原住民的不滿;中國越要以「親戚國」的身份接觸新加坡,越容易讓新加坡的鄰國起疑心。
只要有朝一日回歸正軌登上世界首席是必然的趨勢
在結束首次訪華之後,李光耀在2000年出版的回憶錄中分析,「我們同華南各省的中國人在外表上這麼相似,有共同的文化價值觀,對家庭關係看法一致,都強調長幼有序的家庭觀念,對朋友、對家庭有相同的一套社會準則。」
他接著寫道:「然而,我們的世界觀,以及我們對自己的世界的定位,卻大不相同。他們是這麼一個泱泱大國,有絕對的信心,只要有朝一日回歸正軌,登上世界首席之位是必然的趨勢。」
他說:「中國在重振文明之後會有怎樣的命運和發展,中國人誰也不會懷疑——這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具有延續了數千年不曾間斷的悠久歷史。我們這些過番客,斬斷了自己的根,尋覓另一種氣候、另一片土地重新紮根,欠缺的正是這種自信。我們對自己的前途憂心忡忡,老是想著,在這個變幻莫測的世界,命運將會做出什麼安排。」
ABC丨編輯
KT丨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