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則消息相信大家都知道了。
就在昨天,新加坡國務資政李顯龍在北京時,中國國家主席對他說:「你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長期關心和支持中新合作。」

(圖源:PMO)
同日下午,與中國全國政協主席會晤時,政協主席也說:「李顯龍多次訪問中國,同中方領導人保持密切交往,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
李顯龍:不要輕率否定中國影響力,新加坡對中國的未來仍有信心
有些讀者不明白,網絡上不總是說新加坡是「反華急先鋒」「站隊美國」「允許美國駐軍控制馬六甲海峽」,怎麼還會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呢?
我知道有些人聽了不高興,不過,還是要弱弱說一句,別被那些自媒體騙了。
給大家看最近的一個例子——「新加坡下令與中國書同文,為什麼新加坡要提高漢語的地位?」

首先,新加坡什麼時候下令與中國「書同文」了?
要說官方語言嘛,華文一直是新加坡的四個官方語言之一,幾十年了。
要說行政語言嘛,英文一直是新加坡的行政語言,幾十年了。
要說國語嘛,馬來文一直是新加坡的國語,幾十年了。
要說簡體字嘛,新加坡確實是與中國「書同文」,也幾十年了;反倒是中國的港澳台地區尚未「書同文」。
新加坡哪來的什麼「下令跟中國書同文」?而且還是對「中國幫柬埔寨開挖運河」的反應?
國家這邊才說李顯龍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它那邊卻說新加坡「上躥下跳」「感到害怕了」。
該聽誰的?
人家是玩流量的,知道什麼東西吸引流量,才不管它是不是真相。
國家是干實事的,知道什麼東西才是真相,才不管他有沒有流量。
為什麼網絡上把新加坡寫成「反華急先鋒」就能吸引流量?原因很簡單,就跟小說、戲曲、故事把曹操寫成百分百的奸臣一樣,越是臉譜化、簡單化、絕對化,越容易吸引人;所以毛宗崗才有「曹操奸絕,關羽義絕,孔明智絕」的評論。「絕」,才吸引人。

哪有人有這份閒心去研究曹操究竟是奸臣還是能臣,哪有人有這份閒心去研究原來關羽沒斬華雄,原來孔明沒有草船借箭,原來劉關張也沒有結義金蘭。一般人不管這些,一般人只管看熱鬧。
所以,新加坡必須是「感到害怕,趕緊來巴結,趕緊書同文」了,如果按「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長期關心和支持中新合作」這個情節往下走,故事就編不下去了。還叫這些博主怎麼討生活?
我只要舉幾個現實中的例子,大家看看,就知道什麼叫「吸引流量」了。
【插播一句:大家知道新加坡一共出了幾個「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嗎?請看下文】
一帶一路與亞投行
首先,還記得「一帶一路」和「亞投行」嗎?
還記得網絡上怎麼盛傳新加坡跳出來反對「一帶一路」,怎麼反對亞投行嗎?
事實是什麼?
我們來看看中國的著名媒體財新網是怎麼報道的。

2014年,財新網主編胡舒立採訪李顯龍,談到了「一帶一路」和亞投行。
胡舒立提問,韓國、澳大利亞和其他已開發國家,對待亞投行比較消極,甚至反對,在已開發國家當中,新加坡是唯一支持亞投行的。
李顯龍回應說,新加坡認為,新興國家需要龐大的基礎設施投資,中國提出的亞投行和「新海絲」有價值,能夠做出積極貢獻,所以新加坡支持。
如果2014年的這段訪談還不足以說明情況,那麼,我們看看十年後,CCTV是怎麼說的。

今年5月,CCTV報道,新加坡是「首個公開支持一帶一路的國家」。
感謝CCTV,說出了真相。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新加坡是最早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之一,也是積極支持中國加入CPTPP的國家。
可惜這些真相無法堵住那些造謠自媒體的嘴。
「美國駐軍」「美軍基地」
再說一個例子,網絡盛傳的「美軍基地」「美國駐軍」「控制馬六甲海峽」。
我們曾報道過,新加坡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美軍基地」「美國駐軍」。
新加坡有的,只是給美軍提供補給、維修、休閒的便利。
退一萬步說,如果新加坡真要給美軍提供基地,第一個跳起來的絕不是中國。
猜猜是誰?猜中無獎。
所以,新加坡不存在美軍基地。
說到軍事,昨天倒是有條新聞——新加坡、中國兩國陸軍反恐演習剛結束。


(新方軍人使用中國191式自動步槍打實彈)


(以上圖源:新加坡國防部FB)
這次代號為「合作24」的是兩國陸軍的第6次聯合演習,科目是城市反恐,在河南駐馬店的「確山綜合戰術訓練基地」進行,連續12天,不短了。
新加坡武裝部隊的第三師和第一突擊營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陸軍第81集團軍參加了本次演習。
《解放軍報》報道,此次綜合演練構設多種反恐情景,區分「滲透布勢、突擊營救、清剿撤離」3個階段,重點圍繞「偵察、營救、清剿、救治」等行動展開訓練。其間,中新官兵混合編組,互學互鑒,有效提升了雙方在指揮籌劃、戰術行動等方面的協同水平。
前不久,今年9月,新加坡海軍「忠誠號」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054A型護航艦「三亞號」和082型掃雷艦「河間號」在湛江及附近海域進行為期五天的演習。
中國央視報道,這次演習以專業領域交流為背景,旨在鞏固建立兩國海軍每年交替主辦聯演常態機制,擴大聯演規模影響,塑造與東南亞國家軍事合作良好局面。其間,雙方將組織聯合對海打擊、海上補給、聯合搜救、臨檢拿捕等課目演練。







(以上圖源:新加坡國防部官網)
新加坡一共有幾個「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眾所周知,「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及其主要領導人和高級官員褒稱被其認為長期對中國、中共友好的重要外國人士的正式用語。
除了新鮮出爐的「老朋友李顯龍」,新加坡還有幾個「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答案是:一共四位——建國總理李光耀、第二任總理吳作棟、第六任總統納丹,還有第三任總理李顯龍。

其中,李光耀被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整個過程比較曲折,回顧起那段起起伏伏的歷史,對比當下,不禁感嘆:曾經的敵人成了朋友,現在又成了敵人;曾經的朋友成了敵人,現在又成了朋友,似夢非夢,似幻非幻。
「與含有敵意的國家直接通信」
李光耀在《李光耀回憶錄:1965-2000》說,除了英國,其他任何國家對新加坡政治發展的影響都不及中國來得大。
1949年之後,在新加坡,受華文教育者強烈的愛國情操和自豪感被激發出來,他們期待著強大中國的崛起,可以一雪多年以來在英國和歐洲人殖民統治下所蒙受的屈辱。但是,另一方面,這事引起了馬來人、印度人、受英文教育的華人以及少數支持KMT的受華文教育者深藏已久的恐慌。
1963年,早在新加坡仍是自治邦,尚未獨立之時,周恩來給李光耀寫信,籲請支持廢除和銷毀核武,李光耀回信表示「這個方案將受到各方歡迎」。翌年,此信曝光,馬來西亞首相東姑公開斥責李光耀「與一個馬來西亞不承認,而且言論和行動都對馬來西亞含有敵意的國家直接通信。」

(東姑與李光耀。圖源:新加坡國家檔案館)
1965年,新馬合併,中國並不承認當時的馬來西亞,認為那是「新殖民主義的陰謀」。
1968年8月12日《人民日報》在批評「蘇修叛徒集團」時,形容李光耀為「美英帝國主義的工具」;1971年5月2日《人民日報》把李光耀形容為「英帝國主義的走狗」。
從1966年至1976年,中國經歷大動亂。在巔峰時期,新加坡一些華文書店進口大量印有「XXX語錄」的郵票,入境的中國海員也帶進了數以千計的小紅書,在新加坡的ZG銀行職員則在服務櫃檯向新加坡本地客戶發放宣傳W+G的冊子。
李光耀政府把參與此事的狂熱新加坡公民逮捕並提控,對中國公民則不加限制,「為的是繼續維持我們同中國的貿易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