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消息相信大家都知道了。
就在昨天,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在北京时,中国国家主席对他说:“你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长期关心和支持中新合作。”

(图源:PMO)
同日下午,与中国全国政协主席会晤时,政协主席也说:“李显龙多次访问中国,同中方领导人保持密切交往,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
李显龙:不要轻率否定中国影响力,新加坡对中国的未来仍有信心
有些读者不明白,网络上不总是说新加坡是“反华急先锋”“站队美国”“允许美国驻军控制马六甲海峡”,怎么还会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呢?
我知道有些人听了不高兴,不过,还是要弱弱说一句,别被那些自媒体骗了。
给大家看最近的一个例子——“新加坡下令与中国书同文,为什么新加坡要提高汉语的地位?”

首先,新加坡什么时候下令与中国“书同文”了?
要说官方语言嘛,华文一直是新加坡的四个官方语言之一,几十年了。
要说行政语言嘛,英文一直是新加坡的行政语言,几十年了。
要说国语嘛,马来文一直是新加坡的国语,几十年了。
要说简体字嘛,新加坡确实是与中国“书同文”,也几十年了;反倒是中国的港澳台地区尚未“书同文”。
新加坡哪来的什么“下令跟中国书同文”?而且还是对“中国帮柬埔寨开挖运河”的反应?
国家这边才说李显龙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它那边却说新加坡“上蹿下跳”“感到害怕了”。
该听谁的?
人家是玩流量的,知道什么东西吸引流量,才不管它是不是真相。
国家是干实事的,知道什么东西才是真相,才不管他有没有流量。
为什么网络上把新加坡写成“反华急先锋”就能吸引流量?原因很简单,就跟小说、戏曲、故事把曹操写成百分百的奸臣一样,越是脸谱化、简单化、绝对化,越容易吸引人;所以毛宗岗才有“曹操奸绝,关羽义绝,孔明智绝”的评论。“绝”,才吸引人。

哪有人有这份闲心去研究曹操究竟是奸臣还是能臣,哪有人有这份闲心去研究原来关羽没斩华雄,原来孔明没有草船借箭,原来刘关张也没有结义金兰。一般人不管这些,一般人只管看热闹。
所以,新加坡必须是“感到害怕,赶紧来巴结,赶紧书同文”了,如果按“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长期关心和支持中新合作”这个情节往下走,故事就编不下去了。还叫这些博主怎么讨生活?
我只要举几个现实中的例子,大家看看,就知道什么叫“吸引流量”了。
【插播一句:大家知道新加坡一共出了几个“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吗?请看下文】
一带一路与亚投行
首先,还记得“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吗?
还记得网络上怎么盛传新加坡跳出来反对“一带一路”,怎么反对亚投行吗?
事实是什么?
我们来看看中国的著名媒体财新网是怎么报道的。

2014年,财新网主编胡舒立采访李显龙,谈到了“一带一路”和亚投行。
胡舒立提问,韩国、澳大利亚和其他发达国家,对待亚投行比较消极,甚至反对,在发达国家当中,新加坡是唯一支持亚投行的。
李显龙回应说,新加坡认为,新兴国家需要庞大的基础设施投资,中国提出的亚投行和“新海丝”有价值,能够做出积极贡献,所以新加坡支持。
如果2014年的这段访谈还不足以说明情况,那么,我们看看十年后,CCTV是怎么说的。

今年5月,CCTV报道,新加坡是“首个公开支持一带一路的国家”。
感谢CCTV,说出了真相。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新加坡是最早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之一,也是积极支持中国加入CPTPP的国家。
可惜这些真相无法堵住那些造谣自媒体的嘴。
“美国驻军”“美军基地”
再说一个例子,网络盛传的“美军基地”“美国驻军”“控制马六甲海峡”。
我们曾报道过,新加坡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美军基地”“美国驻军”。
新加坡有的,只是给美军提供补给、维修、休闲的便利。
退一万步说,如果新加坡真要给美军提供基地,第一个跳起来的绝不是中国。
猜猜是谁?猜中无奖。
所以,新加坡不存在美军基地。
说到军事,昨天倒是有条新闻——新加坡、中国两国陆军反恐演习刚结束。


(新方军人使用中国191式自动步枪打实弹)


(以上图源:新加坡国防部FB)
这次代号为“合作24”的是两国陆军的第6次联合演习,科目是城市反恐,在河南驻马店的“确山综合战术训练基地”进行,连续12天,不短了。
新加坡武装部队的第三师和第一突击营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参加了本次演习。
《解放军报》报道,此次综合演练构设多种反恐情景,区分“渗透布势、突击营救、清剿撤离”3个阶段,重点围绕“侦察、营救、清剿、救治”等行动展开训练。其间,中新官兵混合编组,互学互鉴,有效提升了双方在指挥筹划、战术行动等方面的协同水平。
前不久,今年9月,新加坡海军“忠诚号”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054A型护航舰“三亚号”和082型扫雷舰“河间号”在湛江及附近海域进行为期五天的演习。
中国央视报道,这次演习以专业领域交流为背景,旨在巩固建立两国海军每年交替主办联演常态机制,扩大联演规模影响,塑造与东南亚国家军事合作良好局面。其间,双方将组织联合对海打击、海上补给、联合搜救、临检拿捕等课目演练。







(以上图源:新加坡国防部官网)
新加坡一共有几个“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众所周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及其主要领导人和高级官员褒称被其认为长期对中国、中共友好的重要外国人士的正式用语。
除了新鲜出炉的“老朋友李显龙”,新加坡还有几个“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答案是:一共四位——建国总理李光耀、第二任总理吴作栋、第六任总统纳丹,还有第三任总理李显龙。

其中,李光耀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整个过程比较曲折,回顾起那段起起伏伏的历史,对比当下,不禁感叹:曾经的敌人成了朋友,现在又成了敌人;曾经的朋友成了敌人,现在又成了朋友,似梦非梦,似幻非幻。
“与含有敌意的国家直接通信”
李光耀在《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说,除了英国,其他任何国家对新加坡政治发展的影响都不及中国来得大。
1949年之后,在新加坡,受华文教育者强烈的爱国情操和自豪感被激发出来,他们期待着强大中国的崛起,可以一雪多年以来在英国和欧洲人殖民统治下所蒙受的屈辱。但是,另一方面,这事引起了马来人、印度人、受英文教育的华人以及少数支持KMT的受华文教育者深藏已久的恐慌。
1963年,早在新加坡仍是自治邦,尚未独立之时,周恩来给李光耀写信,吁请支持废除和销毁核武,李光耀回信表示“这个方案将受到各方欢迎”。翌年,此信曝光,马来西亚首相东姑公开斥责李光耀“与一个马来西亚不承认,而且言论和行动都对马来西亚含有敌意的国家直接通信。”

(东姑与李光耀。图源:新加坡国家档案馆)
1965年,新马合并,中国并不承认当时的马来西亚,认为那是“新殖民主义的阴谋”。
1968年8月12日《人民日报》在批评“苏修叛徒集团”时,形容李光耀为“美英帝国主义的工具”;1971年5月2日《人民日报》把李光耀形容为“英帝国主义的走狗”。
从1966年至1976年,中国经历大动乱。在巅峰时期,新加坡一些华文书店进口大量印有“XXX语录”的邮票,入境的中国海员也带进了数以千计的小红书,在新加坡的ZG银行职员则在服务柜台向新加坡本地客户发放宣传W+G的册子。
李光耀政府把参与此事的狂热新加坡公民逮捕并提控,对中国公民则不加限制,“为的是继续维持我们同中国的贸易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