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根据《新加坡宪法》,新加坡实行议会共和制。总统为国家名义元首,储备国家第二把钥匙,由全民选举产生,任期6年。总统委任议会多数党领袖为总理。总统有权否决政府财政预算和公共部门职位任命;可审查政府行使内部安全法令和宗教和谐法令所赋予的权力以及调查贪污案件。总统顾问理事会受委向总统提供咨询与建议。总统在行使某些职权,如主要公务员任命时,必须先征求总统顾问理事会的意见。总统和议会共同行使立法权。议会称国会,实行一院制。议员由公民投票选举产生,任期5年,占国会议席多数的政党组建政府。上届大选在2011年举行,执政的人民行动党的总得票率创历史新低,只达到60%,低于2006年的67%,更低于2001年的75%。

法律
新加坡是一个严刑峻法的国家,旅客在该国贩毒或犯上谋杀罪及叛乱罪,亦有机会被新加坡法务机关判死刑。不过新加坡政府已经废除两种罪犯面对的强制性死刑刑罚,让符合条件的运毒跑腿和在较轻微谋杀意图下致死他人的犯人有机会免除死刑,但会被判处终身监禁。不过,要免除死刑,走私毒品的跑腿必须符合两大条件:一是仅运毒,没有供应或贩卖毒品;二是犯人必须给予中央肃毒局实质而有效的合作,又或他因为有智力缺陷而无法明白罪行的严重性。如果符合条件,法官可酌情判处犯人死刑或判终身监禁外加鞭刑。

司法
新加坡设最高法院和总检察署。最高法院由高庭和上诉庭组成。1994年,废除上诉至英国枢密院的规定,确定最高法院上诉庭为终审法庭。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理推荐、总统委任。大法官陈锡强,总检察长桑德莱什·麦农。

国会
新加坡实行一院制,任期五年。国会可提前解散,大选须在国会解散后三个月内举行。年满21岁的新加坡公民都有投票权。国会议员分为民选议员、非选区议员和官委议员。其中民选议员从全国12个单选区和15个集选区(2011年大选)中由公民选举产生。集选区候选人以3~6人一组参选,其中至少一人是马来族、印度族或其他少数种族。同组候选人必须同属一个政党,或均为无党派者,并作为一个整体竞选。

非选区议员从得票率最高的反对党未当选候选人中任命,最多不超过6名,从而确保国会中有非执政党的代表。官委议员由总统根据国会特别遴选委员会的推荐任命,任期两年半,以反映独立和无党派人士意见。本届国会2011年5月7日选举及其后两次补选产生,共有99名议员,其中人民行动党80人,新加坡工人党7人。而3席非选区议员分别为在野工人党严燕松和余振忠及新加坡民主联盟的罗文丽。

经济介绍
新加坡属外贸驱动型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高度依赖美、日、欧和周边市场,外贸总额是GDP的四倍。经济长期高速增长,1960~1984年间GDP年均增长9%。1997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但并不严重。2001年受全球经济放缓影响,经济出现2%的负增长,陷入独立之后最严重衰退。为刺激经济发展,政府提出“打造新的新加坡”,努力向知识经济转型,并成立经济重组委员会,全面检讨经济发展政策,积极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商签自由贸易协定。根据2014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报告,新加坡是全球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

工业
1961年,新加坡政府为加快工业化过程、促进经济发展,创建了裕廊工业区。该区的面积为70平方公里,包含了来自各地的跨国公司和本地的高技术制造业公司。新加坡政府也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将新加坡东北部划为新兴工业和无污染工业区;沿海的西南部、裕廊岛和毛广岛等划为港口和重工业区;中部地区为轻工业和一般工业区。新加坡的工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2012年产值为1085.5亿新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1%。制造业产品主要包括电子、化学与化工、生物医药、精密机械、交通设备、石油产品、炼油等产品。迄今新加坡已经成为东南亚最大修造船基地之一,以及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农业
农业园区位于林厝港,拥有可耕地面积六百多公顷,产值占国民经济不到0.1%。农业中保存高产值出口性农产品的生产,如种植兰花、热带观赏鱼批发养殖、鸡蛋奶牛生产、蔬菜种植,还有养渔场。截至2014年,新加坡有50个蔬菜农场、三个鸡蛋农场,以及126个陆地及沿海养鱼场。蔬菜产量大约占总消耗的12%,鸡蛋和鱼类产量,各占本地消耗的26%和8%。

服务业
新加坡的服务业扮演着重要的经济角色,主要产业包括批发零售业(含贸易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交通与通讯、金融服务业、膳宿业(酒店与宾馆)、其他共六大门类。批发与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交通与通讯业、金融服务业是新加坡服务业的四大重头行业,其中批发零售业由于包括贸易在内,因此份额最大。新加坡商务服务业则包括不动产、法律、会计、咨询、IT服务等行业。交通与通讯行业,包括水陆空交通及运输,也包括传统的邮政服务和新兴的电信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则包括银行、证券(股票、债券、期货)、保险、资产管理等门类,可以说正是依托这四大服务业的发展,新加坡才确立了其亚洲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2012年产值为2780.7亿新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4.3%。

旅游业
新加坡的旅游业占GDP的比重超过3% ,旅游业是新加坡外汇主要来源之一。游客主要来自东盟国家、中国、澳洲、印度和日本等地。据新加坡旅游局统计,新加坡在2014年接待的外国旅客总数五年来首次下降至1510万人次,比前年少了3%。旅游收益则同前年同期一样,保持在235亿新元。

消费税
新加坡征收7%的消费税GST,如果游客在新加坡的合作商家购物,并从购物之日起2个月内通过新加坡樟宜机场或实里达机场将商品带出新加坡时,可以请求返还消费税。陆运或海运不适用于消费税返还规定。

贸易
外贸是新加坡国民经济重要支柱,进出口的商品包括:加工石油产品、化学品、消费品、机器之零件及附件、数据处理机及零件、电信设备和药品等。主要贸易伙伴:马来西亚、泰国、中国、日本、澳洲、韩国、美国、欧盟、印尼等。

文化介绍
语言
新加坡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拥有4种官方语言,即是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基于和马来西亚的历史渊源,《新加坡宪法》明定马来语为新加坡的国语,主要是尊重当地原住民所使用的语言。由于内在和外在因素的考量,新加坡采用英语,作为主要的通行语和教学语,因为新加坡种族多、语言杂,四大族群中,没有一种语言有近半数的他族人懂得,选择任何一族语言做为主要语言,均会引起他族的不满。英语虽本为殖民地的语言,但有过半数的各族人懂得,较易为各族人所接受。

新加坡华裔的籍贯相当繁杂也趋于多样化,华人民间也通行各种汉语方言,基本上35岁以上的新加坡华人都通晓几种方言,包括闽南语(福建话)、潮州话、广府话、客家语、福州话、莆田话和海南话等。为了扭转不同籍贯的华人使用方言的习惯,政府在1979年推广“讲华语运动”,这个运动推行了30多年,当前很多的华人能说普通话。虽然新加坡多年来努力不懈地推展讲华语运动,但政府仍保留方言新闻这一块,听众至今仍可从城市频道,收听到6种方言新闻播报,让听不懂普通话的年长者,能掌握国家大事或时事新闻,不至于脱节。

文字
新加坡官方使用与中国大陆一致的简体汉字。但在1969年至1979年间曾短暂拥有自己的汉字简化标准,民间以简体字为主但偶尔也会出现繁体字与简体字混用的现象。新加坡的官方文字为英文,因此公函、商务往来和其他经济业务性质的书信通常以英语为主。

文化传承
早期离乡背井到新加坡再创家园的移民者将各自的传统文化带入新加坡,各种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仅创造了今日多民族的和谐社会,也留下了丰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华人,刻苦耐劳的精神底蕴,勤奋实干的创业精神。他们与各族和平相处,积极融入、反馈于当地社会。中华文化精髓也深深影响着新加坡的生活型态。如欢欣多彩的农历新年,或慎终追远的清明节和传统祭祖普渡的中元节。当然风行于华人文化的风水之说,也可反映在新加坡的多项建筑设计里面。

新传媒拍摄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新加坡电视剧,注重介绍新加坡华人先辈如何飘洋过海来到南洋,以及一群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比如《雾锁南洋》《和平的代价》《出路》,还有以各个籍贯的华人的剧情片《客家之歌》《潮州家族》和《琼园咖啡香》等。透过本地制作的电视剧,年轻的新加坡人看见了祖先离乡背井,不屈不挠地挣扎求存的最真实面貌。

娘惹文化
东南亚有个海峡华人族群,是数百年前中国移民和马来女性所生的后代,主要在槟城、马六甲、新加坡和爪哇一带。男的称为峇峇,女的叫娘惹。峇峇娘惹保存的中国传统习俗来自历史的某段时空,然后停格了,后来加入了马来文化习俗的影响,所以不等同于中土文化。新传媒8频道在2008年推出《小娘惹》作为台庆大戏,内容是几户峇峇家族几代人的恩怨情仇,特别着重介绍峇峇娘惹的文化习俗。《小娘惹》堪称新加坡版《大长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加上色彩绚丽的民族服饰与娘惹美食的完美烘托,非常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