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民Robin Rheaume近日在滨海湾的百盛亲水天地(PAssion Wave)看到一幅关于关爱苹果螺(Apple Snail)的宣传直幅,感到十分困惑。
于是,他在新加坡野生动物的脸书群组中发帖寻求解答。
直幅上写道:
“想象自己被困在瓶子里生长。苹果螺的卵非常脆弱,常常被困在漂浮在本地蓄水池中的塑料瓶内,由于缺乏食物,生命周期因此缩短。”
因此Robin问道:
“是我误会了吗?我一直以为苹果螺是入侵物种。为什么当局会建议我们关爱它们?难道我们不是应该一发现它们就立刻清除掉吗?”

挂在滨海湾的百盛亲水天地一带的直幅。(Robin Rheaume )
其实,这螺非彼螺!
新加坡本地有两种苹果螺:一种是苹果螺(Apple Snail,学名 Pila scutata),它是本地的原生稀有物种;另一种是金色苹果螺(Golden Apple Snail,又称福寿螺,学名 Pomacea canaliculata),它是非本土原生的淡水软体动物。
而苹果螺的卵是白色的,福寿螺的卵则是粉红色的。
根据资料,福寿螺主要分布在城市化的淡水栖息地,如水库、池塘和沟渠等。福寿螺是雌雄异体的,雌性会将卵堆产在坚硬的表面上,如石块、墙壁、原木、新生植被或枯木,通常距离水面约50公分。孵化期约为7至15天,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孵化时间有时可能更长。
福寿螺繁殖力极强,一个卵团中通常含有200至300个卵,最多甚至可达到1000个卵,产卵间隔通常为数周。因此,福寿螺被列为“世界百大入侵物种”之一。
福寿螺对本地的原生苹果螺群构成威胁,它们之间竞争食物和栖息地。自1980年代福寿螺被引入本地后,曾是新加坡最大淡水螺种类的苹果螺数量有所减少。
若非原生物种的数量持续增加,可能会加剧与本地物种的竞争,包括争夺食物和其他天然资源。
为了应对类似情况,公用事业局和国家公园局定期巡逻和监控蓄水池,并在日常维护中每周清除螺卵。例如在2024年10月的日常维护中,发现实里达下段蓄水池的螺卵数量有所增加,因此他们更频繁清除螺卵。
科学研究表明,为了自我保护和防止捕食者,福寿螺的卵含有毒素。如果被误食或直接接触,可能会构成一定的风险,因此公众应避免随意触碰福寿螺的卵,并注意自身安全。尽管福寿螺的卵含有毒素,但由于没有天然的捕食者,这些卵并不会对水质造成影响。
由于本地的原生稀有物种苹果螺(Apple Snail)与臭名昭著的福寿螺(Golden Apple Snail)英文名称仅相差一个“Golden”,这导致不少不了解这类螺类的人,误以为它们是新闻中常提到、需要消除的福寿螺。
想当年要保护的不是“金色苹果螺”
百盛亲水天地由人民协会管理。
人民协会在回应网络媒体《慈母舰》(Mothership)询问时表示,这些直幅是2015年为提高公众对环境可持续性认识而制作的一系列宣传横幅的一部分。
横幅上标明这是配合“护洋行动”开展的,该活动自2014年起启动,旨在让公众有机会参与水道清理工作,并通过相关宣传活动了解如何保护海域环境。
人民协会发言人表示:“我们划皮艇进行定期清理水道的时候,经常在塑料瓶和铝罐内含发现苹果螺壳。”

2015年5月20日“护养活动”的工作人员剪开一个铝罐,露出里头一只在罐里长大的苹果螺,它被困在里面。(护洋行动脸书)
人协发言人补充说,当局将会更新直幅,以更好地反映当前关于苹果螺的生态考虑。
同时,他们也呼吁公众参与百盛亲水天地的皮艇清理水道活动,亲身体验并了解更多关于保护环境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