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民Robin Rheaume近日在濱海灣的百盛親水天地(PAssion Wave)看到一幅關於關愛蘋果螺(Apple Snail)的宣傳直幅,感到十分困惑。
於是,他在新加坡野生動物的臉書群組中發帖尋求解答。
直幅上寫道:
「想像自己被困在瓶子裡生長。蘋果螺的卵非常脆弱,常常被困在漂浮在本地蓄水池中的塑料瓶內,由於缺乏食物,生命周期因此縮短。」
因此Robin問道:
「是我誤會了嗎?我一直以為蘋果螺是入侵物種。為什麼當局會建議我們關愛它們?難道我們不是應該一發現它們就立刻清除掉嗎?」

掛在濱海灣的百盛親水天地一帶的直幅。(Robin Rheaume )
其實,這螺非彼螺!
新加坡本地有兩種蘋果螺:一種是蘋果螺(Apple Snail,學名 Pila scutata),它是本地的原生稀有物種;另一種是金色蘋果螺(Golden Apple Snail,又稱福壽螺,學名 Pomacea canaliculata),它是非本土原生的淡水軟體動物。
而蘋果螺的卵是白色的,福壽螺的卵則是粉紅色的。
根據資料,福壽螺主要分布在城市化的淡水棲息地,如水庫、池塘和溝渠等。福壽螺是雌雄異體的,雌性會將卵堆產在堅硬的表面上,如石塊、牆壁、原木、新生植被或枯木,通常距離水面約50公分。孵化期約為7至15天,受環境溫度的影響,孵化時間有時可能更長。
福壽螺繁殖力極強,一個卵團中通常含有200至300個卵,最多甚至可達到1000個卵,產卵間隔通常為數周。因此,福壽螺被列為「世界百大入侵物種」之一。
福壽螺對本地的原生蘋果螺群構成威脅,它們之間競爭食物和棲息地。自1980年代福壽螺被引入本地後,曾是新加坡最大淡水螺種類的蘋果螺數量有所減少。
若非原生物種的數量持續增加,可能會加劇與本地物種的競爭,包括爭奪食物和其他天然資源。
為了應對類似情況,公用事業局和國家公園局定期巡邏和監控蓄水池,並在日常維護中每周清除螺卵。例如在2024年10月的日常維護中,發現實里達下段蓄水池的螺卵數量有所增加,因此他們更頻繁清除螺卵。
科學研究表明,為了自我保護和防止捕食者,福壽螺的卵含有毒素。如果被誤食或直接接觸,可能會構成一定的風險,因此公眾應避免隨意觸碰福壽螺的卵,並注意自身安全。儘管福壽螺的卵含有毒素,但由於沒有天然的捕食者,這些卵並不會對水質造成影響。
由於本地的原生稀有物種蘋果螺(Apple Snail)與臭名昭著的福壽螺(Golden Apple Snail)英文名稱僅相差一個「Golden」,這導致不少不了解這類螺類的人,誤以為它們是新聞中常提到、需要消除的福壽螺。
想當年要保護的不是「金色蘋果螺」
百盛親水天地由人民協會管理。
人民協會在回應網絡媒體《慈母艦》(Mothership)詢問時表示,這些直幅是2015年為提高公眾對環境可持續性認識而製作的一系列宣傳橫幅的一部分。
橫幅上標明這是配合「護洋行動」開展的,該活動自2014年起啟動,旨在讓公眾有機會參與水道清理工作,並通過相關宣傳活動了解如何保護海域環境。
人民協會發言人表示:「我們劃皮艇進行定期清理水道的時候,經常在塑料瓶和鋁罐內含發現蘋果螺殼。」

2015年5月20日「護養活動」的工作人員剪開一個鋁罐,露出裡頭一隻在罐里長大的蘋果螺,它被困在裡面。(護洋行動臉書)
人協發言人補充說,當局將會更新直幅,以更好地反映當前關於蘋果螺的生態考慮。
同時,他們也呼籲公眾參與百盛親水天地的皮艇清理水道活動,親身體驗並了解更多關於保護環境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