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石油这个热点
新加坡走的可是技术流路线
这里炼出来的油纯度杠杠的~
不信?你干一杯就知道!

年产37万吨的PX装置
旁边还没一公里,就是居民区!
但是到现在为止
没有污染事故的发生
新加坡指甲大的地方
风一吹来,全岛都会被影响到
裕廊岛发展化工产业几十年了
新加坡的空气质量仍然优良
不是牺牲性的
而是讲求可持续性的发展
吹完了打脸来一波
壳牌公司在新加坡毛广岛的炼油厂大火

四面环伺
放眼望去周边都是
不那么友好的老大哥(印尼,大马啊)
在夹缝中生存的同时
突然发现自己emmm…
占尽了C位!

马六甲海峡堪称“海上十字路口”
我椰奶有句话说的好
在十字路口有个门头
卖咸菜馒头都能发财
马六甲海峡扼住
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
占尽了天时地利又遇见天降英才
简直一个C位玩到风生水起
新加坡港成为
世界十大港口之一
吞吐量仅次于上海港

站在C位还不够
靠什么让别人给你打call?

不养鸡种田,种花!
岛民贫困饿肚子
第一个想到就是种田养鸡
但是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没有农民
摆几盆花花草草就敢叫农场
养家畜闹了瘟疫怕“灭岛”
而且春天播种秋天才能收获
这样不实用,发展经济更实用
说白了肉和菜,都能用钱买
新加坡的农场就是遛娃
和短途游的功能

如果说种田没有钱途
那种花更是虚无了呀!
然而,目睹了工业化浪潮
对自然的毁坏后
新加坡在建国初期就实行的
“花园城市”的理念了

人均8平方米绿地的指标
仅700多平方公里却在中央保存了
150平方公里的永久保护区
谁也别想打主意
发展到了今天
新加坡还是一样的绿意盎然
算是人和自然平衡

不说母语,说英文
长著华人的面孔却说英文
这事在当时想感觉也是匪夷所思
甚至还有过关华校的时期
总之就是在华人占3/4的地方推行英文

但是,语言就是通天塔
新加坡是多种族国家
华人说华语,马来人说马来语
印度族说泰米尔语
这些人还都讲英文
直接的结果就是来开公司的
来旅游,甚至来工作的人
都没在沟通上感到障碍
无形间,又打开了新大门

没有自然奇迹,自己DIY!
九寨沟没有的
吴哥窟,大峡谷什么也都不存在的
新加坡怎么就成了旅游城市?
大家来看什么?
人为奇迹
金沙酒店无边泳池
全球著名的打卡胜地
金正恩也来打卡!

死亡之岛圣淘沙
一跃成为著名旅游目的地

东南亚唯一环球影城

繁华的乌节路上
也有很多东南亚甚至亚洲地区
唯一唯二的名品店

屌丝逆袭了!
总之,建国后的新加坡
完全就是一场
屌丝逆袭的励志戏码
先是发展代工厂承包制造业
东南亚各国,甚至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
都小小的借鉴了这种模式

制造业
就在大家还在学习这种模式的时候
新加坡又摆脱劳动密集型产业
走向了“高端制造业”
啥意思?
就是不做手套拖鞋和饼干

用各种化工,电子,炼油技术
挣起了外汇

金融业
但是出口型国家风险大
意识到这点后(主要是经历经济衰退)
新加坡又开始发展金融
虽然英国爸爸留了个金融空架子
但是我们再用上帝视角看
发现新加坡这个位置简!直!了!
全球24个时区中缺了8个时区
想要衔接好,需要3个金融中心

诶?新加坡在纽约和伦敦之间
这个位置也是没sei了
赶快整个了【7小时经济圈】
来争一争这亚太金融中心之位
来,先画个圈,飞行半径7个小时

覆蓋了各国和地区,香港、台北、北京、上海、东京、首尔、新德里、孟买、毛里求斯、柏斯、墨尔本、雪梨
在圈里开始打造起来!
世界贸易中心、海港转运中心
航空中心、会议中心、教育中心
医疗保健中心、国际医药中心
等等等等,走起!

旅游业
旅游业也是传统行业啊
但是新加坡做的非常“叛逆”
樟宜机场可曾听说?
那简直就成了新加坡一个景点了
好逛,好吃,好玩

咱们就拿中国游客来说
下了飞机可以全程讲华语

没有宰客的黑心商人
也没有拐卖孩子的人贩子
是非常亲家庭的旅行地

打个车、退个税
发现竟然能在中国以外的地方
刷支付宝!!!

你再往后想想
中国游客以后来新加坡
可能不需要排队换外汇
甚至拿着手机就能移动支付走天下了
感觉这就知道新加坡
在布一个多大的局


不难看出
新加坡的发展占尽了
天时、地利、人和

从被剥削的代工厂
到全球金融中心之一
靠的是忍辱负重的勇气
从不起眼的小渔村
成为了享誉世界的花园城市
靠的是眼界和求生欲
实现了人民有钱买菜买肉
居者有其屋的小小成绩

小小成就不值得大肆吹嘘
但是却可以获得一阵鼓励的掌声
同意的椰友举起你们的手
啪~啪~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