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经济脉动看孩子的成长土壤
作为在新加坡生活的家长,我们总在关注这片土地的发展脉络——它不仅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更是孩子未来展翅的起点。
近期新加坡制造业与电子业的最新数据,正悄然勾勒出行业走向与人才需求的轮廓,值得每一位关心孩子教育与职业规划的家长细细品读。
行业现状:
在波动中展现韧性

新加坡统计局与经济发展局数据显示,尽管全球贸易环境风云变幻,本地制造业与电子业仍展现出强劲韧性:
连续扩张,增速趋缓:截至2025年3月,制造业已连续9个月增长,电子业更实现15个月的持续扩张。1月电子业产值同比激增18.9%,半导体、资讯通信等领域表现亮眼,印证了新加坡作为全球电子制造枢纽的地位。
挑战与机遇并存: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与地缘政治紧张,虽对供应链造成短期扰动,但生物医药制造(1月产值增长19.3%)、精密工程等领域逆势上扬,展现出新加坡产业多元化的抗风险能力。
这些数据不仅是经济报表上的数字,更预示着近年,甚至是未来十年高需求的职业方向——从半导体工程师到生物医药研究员,从供应链管理到智能制造,都将成为孩子成长路径上的“潜力赛道”。
对教育规划的启示:
锚定未来竞争力
学科选择:与产业需求同频

STEM领域持续升温:电子业的核心——半导体、通信技术等,依赖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的扎实基础。A-Level选考H2数学、物理,或IB课程中HL级别的科学科目,将为孩子打开工程、计算机等专业的大门。
生物医药崛起:作为新加坡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其对生物、化学等学科的需求旺盛。莱佛士书院、华中国际学校等名校的生物实验课程与科研项目,正为学生提供接轨产业前沿的机会。
商科与供应链管理:制造业的高效运转离不开物流、采购与国际贸易知识。A-Level经济学、商业管理课程,或IB的商业与管理学科,能培养孩子的商业思维,适应全球化供应链的人才需求。
升学方向:把握行业“刚需”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工程学院、南洋理工大学(NTU)计算机学院的毕业生,常年受本地电子巨头(如台积电、美光)及生物医药企业青睐。数据显示,2024年电子业相关岗位起薪较其他行业高15%-20%,职业发展路径清晰。
软实力培养:应对产业变革

贸易战与技术升级倒逼产业转型,具备跨学科能力(如“电子+数据分析”“生物+人工智能”)和全球视野的人才更具竞争力。IB课程的CAS项目、A-Level的拓展论文(EE),正是锻炼孩子解决复杂问题与创新思维的“预演场”。
在变局中布局未来

关注行业报告,对话升学顾问
定期查阅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统计局发布的产业数据,与学校升学顾问探讨学科选择与行业趋势的匹配度。例如,电子业的“智能化”转型,正催生对AI与自动化人才的需求,可引导孩子选修相关课程或参与竞赛。
利用本地资源,衔接产业实践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的“制造4.0”实验室、淡马锡理工学院的电子工程实训中心,均向中学生开放参观与体验,让孩子在实践中建立职业认知。
培养抗风险能力
无论是A-Level的专精路线,还是IB的多元发展,都需引导孩子在核心学科外,储备跨领域知识(如基础编程、数据分析),以适应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
以长远眼光,育未来人才
新加坡制造业与电子业的每一次波动,都是产业升级的“前奏”。作为家长,我们无需焦虑短期数据,更应从中捕捉长期趋势——这片土地对科技创新、高效制造的执着,正为孩子铺就一条“专业扎实、出口多元”的成长之路。
无论是选择深耕STEM领域,还是在商科、供应链管理中寻找机遇,关键是让孩子在扎实的学术基础上,保持对变化的敏锐与适应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