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經濟脈動看孩子的成長土壤
作為在新加坡生活的家長,我們總在關注這片土地的發展脈絡——它不僅是我們的第二故鄉,更是孩子未來展翅的起點。
近期新加坡製造業與電子業的最新數據,正悄然勾勒出行業走向與人才需求的輪廓,值得每一位關心孩子教育與職業規劃的家長細細品讀。
行業現狀:
在波動中展現韌性

新加坡統計局與經濟發展局數據顯示,儘管全球貿易環境風雲變幻,本地製造業與電子業仍展現出強勁韌性:
連續擴張,增速趨緩:截至2025年3月,製造業已連續9個月增長,電子業更實現15個月的持續擴張。1月電子業產值同比激增18.9%,半導體、資訊通信等領域表現亮眼,印證了新加坡作為全球電子製造樞紐的地位。
挑戰與機遇並存: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與地緣政治緊張,雖對供應鏈造成短期擾動,但生物醫藥製造(1月產值增長19.3%)、精密工程等領域逆勢上揚,展現出新加坡產業多元化的抗風險能力。
這些數據不僅是經濟報表上的數字,更預示著近年,甚至是未來十年高需求的職業方向——從半導體工程師到生物醫藥研究員,從供應鏈管理到智能製造,都將成為孩子成長路徑上的「潛力賽道」。
對教育規劃的啟示:
錨定未來競爭力
學科選擇:與產業需求同頻

STEM領域持續升溫:電子業的核心——半導體、通信技術等,依賴數學、物理、計算機科學的紮實基礎。A-Level選考H2數學、物理,或IB課程中HL級別的科學科目,將為孩子打開工程、計算機等專業的大門。
生物醫藥崛起:作為新加坡重點發展的戰略產業,其對生物、化學等學科的需求旺盛。萊佛士書院、華中國際學校等名校的生物實驗課程與科研項目,正為學生提供接軌產業前沿的機會。
商科與供應鏈管理:製造業的高效運轉離不開物流、採購與國際貿易知識。A-Level經濟學、商業管理課程,或IB的商業與管理學科,能培養孩子的商業思維,適應全球化供應鏈的人才需求。
升學方向:把握行業「剛需」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工程學院、南洋理工大學(NTU)計算機學院的畢業生,常年受本地電子巨頭(如台積電、美光)及生物醫藥企業青睞。數據顯示,2024年電子業相關崗位起薪較其他行業高15%-20%,職業發展路徑清晰。
軟實力培養:應對產業變革

貿易戰與技術升級倒逼產業轉型,具備跨學科能力(如「電子+數據分析」「生物+人工智慧」)和全球視野的人才更具競爭力。IB課程的CAS項目、A-Level的拓展論文(EE),正是鍛鍊孩子解決複雜問題與創新思維的「預演場」。
在變局中布局未來

關注行業報告,對話升學顧問
定期查閱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統計局發布的產業數據,與學校升學顧問探討學科選擇與行業趨勢的匹配度。例如,電子業的「智能化」轉型,正催生對AI與自動化人才的需求,可引導孩子選修相關課程或參與競賽。
利用本地資源,銜接產業實踐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UTD)的「製造4.0」實驗室、淡馬錫理工學院的電子工程實訓中心,均向中學生開放參觀與體驗,讓孩子在實踐中建立職業認知。
培養抗風險能力
無論是A-Level的專精路線,還是IB的多元發展,都需引導孩子在核心學科外,儲備跨領域知識(如基礎編程、數據分析),以適應產業結構的動態調整。
以長遠眼光,育未來人才
新加坡製造業與電子業的每一次波動,都是產業升級的「前奏」。作為家長,我們無需焦慮短期數據,更應從中捕捉長期趨勢——這片土地對科技創新、高效製造的執著,正為孩子鋪就一條「專業紮實、出口多元」的成長之路。
無論是選擇深耕STEM領域,還是在商科、供應鏈管理中尋找機遇,關鍵是讓孩子在紮實的學術基礎上,保持對變化的敏銳與適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