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如何融合不同文明的

2019年09月20日   •   9063次阅读

你也许已经注意到了,第一个话题的故事中,可以被抽象出几个要素,就是葡萄牙人装载了一船的中国商品,在新加坡旁边被抢了,荷兰人又把它卖到欧洲,发了笔大财。

中国、欧洲,这两个相距遥远的地方,却通过新加坡被联系起来了。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二个话题,在远洋贸易的时代,新加坡作为全球贸易的重要中转站,以及多重文明的交汇之地,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亚洲地区的传统贸易网络

实际上,在西方人来殖民亚洲之前,公元15、6世纪以后,亚洲地区就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区域市场,以中国和印度作为两轴,以东南亚作为中介。这些区域市场都是以海洋为通道的,东亚的海洋贸易和印度洋贸易,通过南洋连接起来。

新加坡地处这几个区域的核心地带,扼守着马六甲海峡的咽喉,毫无疑问就是贸易的重要中转站。东亚海洋贸易和印度洋贸易,很早就分别由中国商人和印度商人主导,就算后来英国人来殖民亚洲了,也只能是借助于中国和印度两国民间早就打造出来的传统贸易网络,参与进其中,再想法改造它。

只举一个例子,你就知道当时这种传统贸易网络的强大了,鸦片战争之前英国人卖到大清的鸦片,主要都是在印度种植的,中印之间几乎所有的贸易,英国人只是起到宏观管理的作用,微观层面上,具体的贸易商人基本都是印度人。

而东亚地区的海洋贸易,英国人同样也是只能在宏观层面从事大的批发商工作,微观层面上具体的分销工作必须借助于中国商人完成,否则英国货就得烂在港口。

新加坡的华人移民

东亚海洋与印度洋这两大贸易圈,在新加坡发生交集,两大贸易圈的主导族群,就向新加坡有很多移民。

所以我们在新加坡可以看到三个重要的族群,一个是土著族群马来人,这肯定得有了,但他们只占人口的大约七分之一,最重要的是华人族群,大约占人口的四分之三,此外还有是印度人族群,大约占人口的十二分之一。此外就是一些零星的其它族群。

这么多华人是怎么来的呢?

从宋代开始,就有华人自发地远赴南洋讨生活。到了15世纪之后,下南洋的华人渐渐形成了规模,并形成了侨居当地多代的土生华人群体,他们还和中国东南沿海的家乡有着各种联系,凭借这些联系,这些人主导了东南亚的贸易与经济秩序。

但是土生华人还根本没法在新加坡占据那么大的人口比例,最大规模的华人移民,是在鸦片战争之后,西方人建立起一个由他们控制的华人移民网络。西方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直接招募华工到东南亚工作,让他们挖锡矿,采橡胶,搞种植园等等。

这些华人乘船出海,第一站就是东南亚的交通枢纽新加坡,于是新加坡的华人比例就大幅上升,逐渐达到了占人口绝大多数。

英国殖民者的法律化管理

来到南洋的华人,背井离乡,为了不挨人欺负,就组织成各种会社,实际上就是形成各种黑社会组织。其中让英国殖民统治者最头疼的黑社会组织,曾经让康熙也极为头疼,就是天地会。

我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讲述华人会社的展厅里,曾经看到会社挂出的一幅对联,读过《鹿鼎记》的人都不会陌生,上联是“地振高冈,一派溪山千古秀”,下联是,“门朝大海,三河合水万年流”。但是这天地会跟韦小宝以及跟反清复明都没啥关系了,平时经常干各种杀人越货的勾当。

这些黑社会肯定让英国殖民当局很头疼,所以在1877年,英国人成立了一个机构,要求会社要到这来注册。只要你注册了,就算是合法的,不注册,就算非法,当局会天天想法打你。

对会社来说,还是注册了省心一些,可是注册之后,就要接受法律管辖,慢慢地就只能走正道了。咱们前面说的,西方人的统治带来法律秩序的扩展,这里又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黑社会组织也会通过法律化的方式,被逐渐驯化掉。

更有意思的是,由于英国人的法律提供了一个所有人都必须接受的秩序,于是各种不同的文明在这里开始获得了一种互动的规则。不同的文明群体之间有什么矛盾,都会在法律框架之下解决,反倒不容易发生太多的暴力冲突。

我们通常看到的文明之间的冲突,往往都是不同的人群彼此之间对于规则没有共识,一旦发生矛盾,为了能够让自己一方获胜,就得强化自己的动员能力;其中用宗教来动员是最简单高效的,于是一般的利益矛盾,就会迅速转化为文明的冲突。

但是在新加坡,这个问题就不严重,因为大家对于规则有共识,不肯接受共识的,英国人会强迫你接受,大家逐渐形成习惯了。各种矛盾就不会上升到文明冲突这个高度,都作为一般的利益冲突,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了,于是新加坡不同族群之间的关系比较和谐。

我在新加坡看到的一个让我非常吃惊的例子就是,在一个大排档里,我看到一家清真摊位,中间没有任何遮挡,紧紧挨着的隔壁摊位是卖肉骨茶的,就是一种排骨汤。两家和谐共处啥矛盾也没有。

新加坡人的海洋视角

另一方面,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得当地人、即便是华人,看待世界的视角也与身处中原的人天然不一样。

他们天然地是从海洋的视角看世界。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同时从太平洋、印度洋这两个大洋的角度来看世界,同时看到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中华文明。

跨文化、多元交融天然地就在他们的视野里,从来不觉得异文明是什么了不得的洪水猛兽。相反,异文明人群的到来,可能意味着开拓更大市场的可能性,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气生财嘛,文明之间的和谐共存,在这里也更成为可能。

新加坡这个国家毕竟太小,它要面对的问题相对于中国简单得多,所以新加坡的经验不可能直接搬到中国来用。但是其中一些重要的原则,还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新币兑人民币又新高!中国超过日本,成为新加坡人首选出国目的地!
2025年07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刚刚,新加坡人又能再领300新币补贴!
2025年07月02日   •   3万次阅读
新加坡人等了十年!5分钟出国,中国制造
2025年07月02日   •   3万次阅读
“从中产到破产,只隔着一个新加坡?”——新移民中产家庭生存实录曝光!
2025年07月01日   •   3万次阅读
事关准证、汇款、出入境!7月,这些大事将影响全岛604万人
2025年07月03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毫无个性,冷漠!旅游后大失所望”
2025年06月29日   •   2万次阅读
83岁蔡澜安葬新加坡!来看看他笔下的海南鸡饭和咖喱鱼头
2025年06月30日   •   2万次阅读
看看七年内,新加坡地铁是否通到你家门口?
2025年06月29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电信公司狂推“无国界”数据配套!不用激活e
2025年06月30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这么小,抵抗有什么用?挡得住吗?
2025年07月04日   •   1万次阅读
新柔地铁要来了!中马跨境火车正式进入退役倒计时
2025年06月30日   •   1万次阅读
你真的适合在新加坡生活吗?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2025年07月01日   •   1万次阅读
看惯了珍珠坊熟悉的黄绿色外墙 你喜欢它红艳艳的新装吗?
2025年07月01日   •   9747次阅读
前夫抢人!她从杭州追到新加坡,只为夺回6岁的孩子......
2025年06月29日   •   9576次阅读
新加坡巴士上丢东西怎么找回来?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7月03日   •   9234次阅读
黄循财喊你领钱了,这些人最高可领800元
2025年07月03日   •   8892次阅读
新加坡华人正在消失?为啥70%华人选印度人做官,文化舆论成推手
2025年06月30日   •   8721次阅读
从清北到牛津再到南洋理工博士,在新加坡送外卖的背后真相
2025年07月02日   •   7011次阅读
新加坡前内阁部长将出任南洋理工大学高级顾问
2025年07月04日   •   6840次阅读
在新加坡购买彩票指南!手把手教你
2025年07月02日   •   6840次阅读
新加坡组屋区要开通无人巴士了!中国造,靠谱吗?司机怎么办?
2025年07月03日   •   6669次阅读
最新!新加坡储蓄券VS国库券VS定存!哪种方式收益最高?
2025年07月03日   •   6327次阅读
李光耀的遗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如何分开的?
2025年07月01日   •   5985次阅读
新加坡银行转账手续费大科普
2025年06月30日   •   4959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