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內政部近日披露兩起震撼案件:一名 15 歲馬來族少女因沉迷極端主義資料,成為本地首名受《內部安全法令》限制的未成年女性;一名 17 歲華族少年則因右翼極端思想策劃襲擊五所回教堂。這兩起案件暴露出網絡極端主義對青少年的滲透風險,內政部長尚穆根警告 "我們正面臨新威脅"。

15 歲少女:從網戀到聖戰 "新娘"
該中學生自 2023 年起通過社交媒體接觸伊斯蘭國(IS)宣傳內容,短短數月內發展出八段跨國戀情,其中包括一名疑似 IS 武裝分子。她多次查詢飛往敘利亞的航班信息,甚至計劃成為女性聖戰者接受軍事訓練。更令人震驚的是,她通過轉發極端組織文章吸引關注,幻想與武裝分子組建家庭並 "養育下一代"。

17 歲少年:右翼思想催生暴力計劃
受反回教和白人至上主義影響,該少年形成 "東亞種族優越論",對馬來族群產生強烈敵意。他效仿紐西蘭恐襲者塔蘭特,觀看其屠殺回教徒的直播並從中獲得快感,計劃購買槍枝襲擊本地回教堂,目標殺害至少百人。調查顯示,他與此前被拘留的 18 歲極右分子李洐秋在網絡結識,兩人曾討論製造 "新加坡版恐襲"。

部長警示:極端化低齡化趨勢
內政部長尚穆根 4 月 2 日指出,這是本地首次出現未成年女性因極端主義受限制令,且青少年自我激進化周期縮短至數周。他強調:"任何針對特定族群的襲擊都將撕裂社會,我們必須共同守護多元和諧。" 數據顯示,過去兩年本地涉恐女性增至十人,年齡最小僅 15 歲,網絡成為主要滲透渠道。

社會聯動應對
當局已加強網絡監控與青少年教育,社區組織與宗教團體啟動 "數字監護人" 計劃。家長被呼籲關注子女網絡行為,學校增設極端主義識別課程。專家指出,需通過 "家庭 - 學校 - 社群" 三級防禦體系,構建抵禦極端思想的防火牆。目前,內政部正與國際反恐機構合作追蹤境外極端組織在本地的滲透網絡。
這起案件不僅是法律事件,更是對數字時代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警示。正如尚穆根所言:"極端思想的病毒正在侵蝕我們的未來,唯有全民覺醒才能築牢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