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woodi Bohras什葉派清真寺
Al-Burhani清真寺位於新加坡主幹道的禧街,是新加坡唯一一座Dawoodi Bohras什葉派清真寺,這也是我繼曼谷之後拜訪的第二座Dawoodi Bohras什葉派寺。
Dawoodi Bohras派起源於10-12世紀統治北非的伊斯瑪儀什葉派法蒂瑪王朝。法蒂瑪王朝的伊瑪目在1067年從葉門派遣了一位叫做阿卜杜拉的人前往印度古吉拉特邦宣教,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此後,古吉拉特邦的信眾一直與葉門保持聯繫,並不斷發展壯大。1589年,這一社區的領袖Dawood Bin Qutubshah繼任,與葉門發生分啊裂,從此被稱為Dawoodis派。
從19世紀開始,印度古吉拉特邦的Dawoodi Bohras成員開始沿著印度洋前往各地經商,並於1875年開始在新加坡進行乾貨和香料貿易。1920年代後,更多Dawoodi Bohras商人從古吉拉特邦來到新加坡經商,新加坡的Dawoodi Bohras社區正式形成。
Al-Burhani清真寺始建於1895年,原本並不大,現在看到的高樓是1997年重建後的面貌。遺憾的是我們去的時候寺裡面沒有人,沒能進行交流。









艾哈邁迪亞派清真寺
Taha清真寺位於新加坡芽籠,是新加坡唯一一座艾哈邁迪亞派(Ahmadiyya)清真寺。艾哈邁迪亞是19世紀後期興起於印度北部的一個派別,創始人米爾扎·古拉姆·艾哈邁德(Mirza Ghulam Ahmad,1835-1908)聲稱自己是馬赫迪(救世主),1889年在印度旁遮普邦正式建立者瑪提。從19世紀末開始,艾哈邁迪亞派的追隨者越來越多,20世紀後開始向海外傳播。
1935年,艾哈邁迪亞派第二任哈里發派遣古拉姆·海珊·阿亞茲(Ghulam Hussain Ayyaz)前往新加坡宣教,新加坡的艾哈邁迪亞社區正式建立。1985年,新加坡艾哈邁迪亞社區正式建立Taha清真寺,艾哈邁迪亞派的第四任哈里發參加了奠基儀式。
我在Taha寺里與一位小哥聊了一會兒,這也是我第一次見到艾哈邁迪亞派的追隨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