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股市近年來面臨了嚴峻的挑戰,特別是新交所(SGX)的上市情況。2023年,新加坡本地股市僅吸引了6隻IPO,籌集的資金大幅下降,遠低於2022年的11隻和2021年的10家以下。這一趨勢使得新加坡在全球資本市場中的地位下降,與東南亞地區其他國家如印度尼西亞的差距越來越大。

圖源:CNA
新加坡政府已採取了一些措施來振興本地股市,例如成立基金以支持高增長公司通過公開上市籌集資金,並為新交所上市公司的研究報道提供資金,但這些措施似乎效果有限,無法根本解決市場流動性不足的問題。
政府的舉措或許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一些專家認為,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等主權財富基金擴大其投資組合,包括新加坡市場,將是振興本地股市的關鍵。專家還建議採取其他措施,如要求保險公司將一定比例的資金投資於新加坡,以及建立一個專門針對東南亞初創企業的獨立交易所,通過這些措施,新加坡可以重新吸引投資者的興趣,並重振其作為國際股權籌集目的地的地位。

圖源:FACEBOOK
要實現這些目標,需要新加坡政府、新交所和其他相關機構之間的密切合作和持續的努力。新加坡的股市挑戰不僅僅是流動性問題。專家指出,新加坡缺乏可持續的機構資本周期,許多國家如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和馬來西亞都有法規要求將大部分國內儲蓄和保險資金回流到國內市場。然而,新加坡沒有這樣的規則或文化來偏愛本地市場。
新加坡的股市在科技新貴中缺乏吸引力,這歸因於幾個原因,包括由銀行和房地產行業推動的「舊經濟」股市,以及相對保守的投資者更喜歡股息收益率的藍籌股。
新加坡政府已採取措施提高當地股市的吸引力,例如成立兩隻基金,支持高增長公司通過公開上市籌集資金,目前這些基金已經投資了九家公司。然而,這些措施可能只是「創可貼」,無法解決市場國內缺乏可持續流動性的系統性問題。
新加坡或許可以借鑑日本的做法
還有一些計劃幫助支付上市成本,並為新交所上市公司的研究報道提供資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提供高達200萬新元的補助金,以幫助抵消上市相關費用。這些研究機構已經製作了900多份研究報告,涵蓋130多家新交所上市公司。

圖源:FACEBOOK
政府曾表示,其方法是開發一批可以在新交所上市的優秀公司。但一些專家認為,旨在幫助企業擴大規模和在海外創業的計劃仍然更適合那些擁有傳統業務的公司。
專家們建議新加坡借鑑日本的改革策略,規定上市公司如果其股票交易價格低於其帳麵價值,則必須採取行動。東京交易所集團去年敲定的市場重組規則包括,如果上市公司的市凈率低於1,則要求上市公司「遵守或解釋」,這表明公司可能沒有有效地利用其資本。
還有學者認為,應成立一個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新交所和像新加坡證券投資者協會(SIAS)這樣的協會組成的聯合工作組,以「提供多方面的方法」來重振新加坡股市。專家們指出,繁榮的股票市場有助於推動商業和就業機會,這超越了股票經紀人,包括會計、法律、諮詢和研究公司的一系列服務提供商。
綜上所述,新加坡的股市挑戰不僅僅是流動性問題,而是需要政府、新交所和其他相關機構之間的密切合作和持續的努力,以重振其作為國際股權籌集目的地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