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消息,在國內被列入失信執行人名單之後,ofo在新加坡也因拖欠兩家物流公司的欠款而被施壓,要求其儘快還清欠款。
據當地媒體《Today》報道,現在至少有兩家公司在給ofo施壓,要求其還清超過51.1萬美元的物流欠款,SB Express 公司律師本月已向 ofo 發出繳款通知書。不過這也不是ofo新加坡第一次被追債了。
實際上,在今年6月,ofo就與新加坡一家物流公司存在物流糾紛,而且雙方未能談妥,這導致ofo在新加坡的部分單車被後者甩賣,一輛小黃車售價約250人民幣。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還曾表示,截至11月1日,除了ofo以外,獲得在新加坡運營許可的其他6家公司都已經移除多餘的單車。
新加坡陸交局已經向ofo發出違例通知,並有意採取相關執法措施。根據新加坡法案,共享單車運營商如果沒有達到標準,將面臨最高10萬新元的罰款、責令要求減少單車數量、暫停或撤銷運營執照等處分。
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曾要求共享單車運營商必須在7月7日之前申請新的許可證,並要求按照新的規定進行整改。9月29日,該管理局公布評估結果,ofo、摩拜等獲得全面營業執照,並且這兩家公司都獲准可運營25000輛單車。ofo當時表示,雖然很高興獲得了執照,但是25000輛根本滿足不了當地居民出行的需求。
然而到了10月30日, ofo就通知新加坡陸路交通局,在履行財務責任方面遇到困難,要求將車輛縮減至1萬輛。根據新加坡相關規定,共享單車企業除了得支付1500元的一次性申請費,也須為每輛腳踏車支付30元保證金以及30元的常年執照費。這顯然與其之前的戰略截然不同,新加坡是該公司此前重點發展的地區,其為此注入了很大的精力。
ofo的新加坡業務於16年底正式開展,該公司先期就投放了1萬輛單車,當時的ofo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加坡是ofo將重點開拓的海外市場之一。到了今年7月6日,ofo更是宣布海外市場已經完成開拓業務階段,隨後將進入下一階段,深耕新加坡等規模大、增長迅速的重點市場。彼時的ofo還稱,截至今年5月,ofo新加坡累計訂單量突破2500萬單,用戶約占總人口五分之一,平均周訂單約100萬單。
但是目前看來,戴威自身難保,更別提挽救ofo新加坡的命運了。據《電商報》了解,截至11月15日ofo運營主體東峽大通已經被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等多個法院的多個案件中列入被執行人名單,涉及執行標的超5360萬元;其APP上的退押金排隊人數也已經超過1300萬。
拖欠物流公司欠款,單車被拋售,開展業務所需的資金無法交齊,內外交困的ofo新加坡之後恐怕難以繼續經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