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初被本地抖音用戶@justmillenial稱為「最愚蠢的設計」的有蓋走廊,就位於榜鵝臨谷坪(Edgedale Plain)巴士站正後方。(新明日報)
作者 張麗苹
新加坡的有蓋走廊一向被譽為「最貼心的公共基礎設施」。因此,當民眾12月初爆出榜鵝一帶的有蓋走廊設計不那麼貼心後,立刻在坊間引發熱議,持續一個多星期依然熱度不減。
這幾天連續有讀者寫信到《海峽時報》針對這個課題發表意見。

(海峽時報)
那個被本地抖音用戶@justmillenial稱為「最愚蠢的設計」的有蓋走廊,就位於榜鵝臨谷坪(Edgedale Plain)巴士站正後方。
乍看之下,有蓋走廊的屋頂確實與巴士站的屋頂銜接上,無可挑剔。壞就壞在,巴士站與有蓋走廊的地面存有高差,然而供行人使用的梯級卻開在離車站和有蓋走廊幾米外無遮蓋的地方。
這即意味著在下雨時,沒有帶傘的人依然會被淋濕。有帶傘的人還得撐傘走這幾步路,無形中讓有蓋走廊的「無縫銜接」功能形同虛設。(見下圖)

公眾在雨天出行,為了這幾步路就必須撐傘。(新明日報)
很多人看到這個另類設計,都與抖音視頻里發言的男子想到一塊兒去:
「有蓋走廊卻無法擋雨,那又有何用?」
這個抖音視頻在網上瘋傳三天後,當局很快就派工人到巴士站施工,開闢一道新的梯級,可以直接從有蓋走廊下到巴士站,這下,公共基礎設施的設計終於人性化了。

@justmillenial抖音視頻截圖
後來,《新明日報》去採訪當地居民後才從居民口裡得知,這個問題懸而未決,至今已有一年多了,因為建屋局必須和陸交局及其他有關當局協調,才能獲得批准延長遮蓋。
不合理的有蓋走廊設計不在少數
《海峽時報》讀者Lew Sin Hoe今天分享了兩個星期前所拍的一張照片,批評說圖中這個位於蔡厝港第142座組屋旁,新建成的有蓋走廊的設計不太合理。
「其中一頭有柱子阻擋,另一頭則通往室內籃球場……行動不便的公眾若想使用有蓋走廊,就會被柱子擋住。」
好不容易花那麼多錢建有蓋走廊,卻無法使用,讓他感到痛心。

(Lew Sin Hoe)
名為「Betty Ho」的讀者今天在寫給《海峽時報》的信函中則舉了2017年卡迪地鐵站外那個離地鐵站10米處就驟止的有蓋走廊為例。當時身為義順集選區議員的李美花在國會上說:
「對我來說,有蓋走廊根本是未完成。我問建屋發展局,發生什麼事?你們是要在雨天時,訓練我的居民跑10米衝刺賽嗎?」

李美花:你們是要在雨天時,訓練我的居民跑10米衝刺賽嗎?(李美花面簿)
各大媒體當時報道說,這個有蓋走廊「有頭無尾」是因為需要滿足緊急防火逃生通道要求。由於建屋局和陸路交通局無法達成共識,所以就沒有建造最後一段有蓋走廊。阿花姐當時在國會上也補充說:
「建屋局說,因為他們面對很多陸路交通管理局設的挑戰和要求,他們辦不到,所以就不建這一段了。我要求開會並告訴兩個機構,我不管要怎麼樣,我就是要這個有蓋走廊。」
經阿花姐在2017年3月「強勢爭取」後,兩家機構回應說將一起合作解決問題,終於在2017年12月將有蓋走廊的最後一段「補上」,事情總算圓滿解決,讓居民鬆一口氣。

這些「茶杯里的風波」雖然看似最終都解決了問題,但其實內在「治標不治本」的問題依然根深蒂固。
誠如Betty Ho讀者所說:
「這些事件曝露了不同政府機構之前仍缺乏協調與合作,最後吃虧的是居民。」
另一名《海峽時報》讀者Felix Kim則寫道:
「光天化日出現一個未完成品難道當局不會有人覺得奇怪而敲響警鐘嗎?從批准項目招標的人、到負責設計的承包商、到現場施工的人員,到最終視察現場簽收交接的人員,難道就沒有人覺得整個『完成品』怪怪的,無人提出疑問嗎?」
「還是我們的工作文化已經變成一種自掃門前雪,大家都有種『按時完工拿錢走人,管他設計合不合理反正不關我的事』的心態?那整改工程的費用最終會由誰出錢?」
紅螞蟻最初看到榜鵝臨谷坪那個「未完成」的有蓋走廊時也是傻眼。那麼多專業的政府機構人員和施工人員都沒有發現問題,經居民投訴後整整一年也無法協調解決問題。
然後有一天,一名完全不懂設計與施工的公眾,偶然用抖音視頻將不合理的設計「抖」出來後,有關當局就突然行動迅速,很快就解決了問題。這不就證明,問題原本並不難解決嗎?
這讓紅螞蟻想起花姐2017年曾說過的一句話:
「這些只是小項目,就面對這麼多障礙。我想在更大的政策決定上,會有更大的阻礙。我們的公務員難道不能以做出成績為目標,而不只是顧著守著自己的地盤嗎?」
三年過去了。機構與機構之間協調困難重重、溝通不善的問題顯然還是無法解決。
在我們看來或許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有蓋走廊,卻因為橫跨不同機構(國家公園局、公用事業局、建屋局、陸路交通管理局等)的地盤,不再簡單,需要錯綜複雜的協調。
那就協調啊!
別忘了,在小市民看來,那些稱謂不同的機構都隸屬於同個政府,民眾才沒空管你協調上遭遇多少困難,他們想要的只是生活上的便利。
這些小項目或許看似微不足道,但只要積少成多,讓公眾看到貼心背後的那份不用心,那五年後難免就得面對一場硬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