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亞洲四個已開發國家之一,也是除了中國之外華人占比最高的國家,也是除了中國之外世界上第二個大規模使用簡體漢字的國家。新加坡普及簡體漢字,這還要歸功於新加坡首任總理,有新加坡「國父」之稱的李光耀。

眾所周知,新加坡是除了中國之外華人占比最高的國家,在新加坡561萬人口中,華人人口超過300萬,占新加坡人口比例達75%,每四個新加坡人中就有三個是華人,是除了中國之外華人占比最高的國家。雖然英語是新加坡第一官方語言(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在近代是英國殖民地),但新加坡實際上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與中國同步普及簡體漢字。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新加坡首任總量,有新加坡「國父」之稱的李光耀,李光耀是祖籍廣東梅州的華人。

作為移民國家,新加坡民族成分稍顯複雜,主要由華人、馬來人、南亞人和世界各地新移民組成,多民族造就了新加坡多元文化的異域風情。但新加坡畢竟是一個華人為主的國家,自新加坡共和國成立起,華人在新加坡的幾乎任何領域都占據強勢主導地位。因此,漢字在新加坡街頭巷尾隨處可見。而新加坡「國父」李光耀雖然是個從小就接受英式教育後又留學英國劍橋的學霸級領導人,但是他的國語水平卻一點都不差,他還寫了一本叫《學語致用——李光耀華語學習心得》的書介紹自己學習中文心得。

1965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聯邦宣布自行獨立,獨立之後新加坡實行「英語+母語」的雙語教育政策,這裡的母語值得就是中文漢字。新加坡很早就意識到簡體漢字對文化知識普及的重要性,由於漢字最困難的就是書寫能力的學習,在一點上,新加坡都不約而同的巧妙的和中國同步,那就是大力普及簡體漢字。

1969年,新加坡政府教育部頒布《簡體字表》,彼時只收錄了502個簡體漢字。1974年3月又再一次頒布了《簡體字總表》,這一次收錄的簡體字增加到了2200多字。1976年5月在前兩版的基礎上發布了更加完善的《簡體字總表》修訂本。該修訂本刪除了新加坡本土特有的簡體字,以及中國沒有簡化而新加坡加以簡化了的簡體字;同年,教育部頒發《異體字表》和《新舊字形對照表》,刪除不必要的異體字,並規範經簡化漢字的筆畫。此後新加坡的簡體字與中國大陸地區通行的簡化字基本相同。至此,新加坡簡體漢字徹底與中國接軌,其簡體字發展普及的時間幾乎和中國相同,在這一點上兩國可謂是心有靈犀不約而同。
此後,新加坡又廢除漢字豎排書寫,改為橫排橫寫。1971年起開始大規模普及漢字拼音。為了鼓勵新加坡華人接觸學習漢語,1979年9月7日,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在新加坡大會堂主持「推廣華語運動開幕典禮」,新加坡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漢語推廣運動。時至今日,新加坡人的漢語水平已經是除中國之外最好的一個國家,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李光耀對簡體漢字不遺餘力的支持普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