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脫下制服,戴著口罩的新航空姐們依然難掩空服員的氣質。(邱德拔醫院)
作者 陳姿潓
受疫情影響,本地的航空服務暫時大規模暫停,不少航空公司為客克服這次的危機,無可奈何地對部分乘務員實施了無薪假期。
突如其來的「停職」並沒有打倒這群擁有積極心態的空服人員,反而從「天上」轉型到「地面」前線服務行業,當起了「交換生」。
服務業的典範
身為新加坡人,紅螞蟻想大家一定會毋庸置疑地贊同一點:新加坡航空的服務無論是在服務業內還是在航空業內,都是數一數二的。
那麼,作為一名病患或病患家屬,在身心最為脆弱的時刻,倘若從醫院方面接受到「新航級別」的服務,聽起來會不會稍微舒心一點呢?
如今,這些都不再是幻想,因為來自新航的至少300名空服人員都將化身為「關懷大使」,被派往缺乏人手的醫院內幫忙。

化身為「護士」的新航空姐。有沒有注意到雖然她們換上了輕便的白T恤衫,但是髮型、妝容和姿勢依然保持新航水準?(海峽時報)
在疫情期間,由於絕大部分的醫療人員都被分派到前線治療冠病患者,導致一些醫院內出現醫療人員人數稍微緊缺的現象。
為解決醫院人手不足的問題,「關懷大使計劃」就此誕生,將無法「展翅高飛」而空閒下來的空服人員打造成專業的入門護理員。
在這個計劃下,首批入選的30名「交換生」已到第一家參與此計劃的公共醫院——邱德拔醫院進行為期一周的培訓。「畢業」後她們將化身為關懷大使,展開長達三個月的交換生涯。
在培訓期間,空服員將學會基本的醫療用詞和操作一些基本的護理步驟,如檢查血壓、喂食、幫病患翻身和走動等。在完美掌握這些新技能之後,他們會被分配至低風險病房,協助護士照顧病患。

(邱德拔醫院)
其中,課程也包括了教導空服員如何防範傳染病措施和佩戴個人保護裝備。為更進一步確保這些關懷大使的健康安全,空服員們也預先進行了身體檢查和注射必要的疫苗。
在某種程度上,空服員與護士的工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關心服務的對象,從服務對象的出發點去思考,提供他們所需的貼心服務。
新航領班空少薛旨惟就是其中一名關懷大使,他對這項計劃的態度十分正面,認為在培訓期間所學到的醫療知識,在以後返回原先崗位時也能派上用場。
確實,對空服人員來說,具備醫療知識只再好不過的事情,若是在飛行時碰上醫療方面的緊急狀況,也可以更好的應對。因此對於他們來說,這次的交流體驗也是獲益匪淺的。

(邱德拔醫院)
另一方面,「關懷大使」的到來確實能夠填補醫院人手的空缺,提高醫院的工作效率。邱德拔醫院護理總監王雪莉對於此次與新航的合作表示開心與感激,同時她也認為這次的「交換生活」能為雙方帶來益處。
「這對於我們的護士而言也是一個能夠交流服務方面的知識和技巧的極佳機會。我們希望這對於他們來說會是一個充滿意義的體驗。」
在這三個月的合約期間,新航並不會支付這群空服員任何月薪或補貼。但是通過這個關懷大使計劃,他們依舊可賺取一筆月薪,其中的75%在僱傭補貼計劃下由政府資助,而剩餘的25%則由個別醫院承擔。

利用專業做出貢獻
另一邊廂,在捷星亞洲航空(Jetstar Asia)服務了八年的乘務長王德瑋也深受疫情影響而停飛。所幸的是,公司隨即與政府部門合作,替他們找到「新工作」。
在停飛期間,他與其他200多名乘務員將暫時擔任保潔大使、安全距離大使、或支援前線醫療工作。

(8視界視頻截圖)
在三個工作選項中,王德瑋認為保潔大使的工作性質與空服員較相近,因此決定選擇這個職務。
王德瑋通過公司與環境局的培訓之後,終於在上周開始履行保潔大使的職責。他每天工作時長八小時,每周五天,任務是走訪巴剎和熟食中心為民眾進行宣導工作、分配傳單並講解照顧個人衛生的重要性。
雖然在工作當中遇到一些不太配合或防備心較高的民眾,但他還是利用了在航空業所累積的服務經驗迎刃而解。
他堅信只要用極大的耐心,溫柔地對待民眾,他們就會更容易去接受這些疏導和勸告。在談到保潔大使這個職務的高光時刻時,王德瑋認為是當一些民眾在接受他們勸告之後,回以一句「謝謝」,就能讓他感動許久。
多樣化轉型
由於大批航班取消,部分新航空服員陷入了「無業」處境。看不見盡頭的空窗期讓新航母公司蒙受損失,並已進一步做好最壞打算和應對措施。
儘管如此,在這緊要關頭,新航並沒有裁員,也沒有削減員工的基本薪金,只是讓他們放無薪假期,將員工的損失減至最低。
不過,新航也開放特定職位,讓處於無薪假期的空服員可以充當自願者,暫時轉移到其他有客服需求的崗位上。這項特殊「轉行」活動一開放,就有約2000多名空服員報名當志願者。
在新航工作了15年的資深領班空服員餘光明也是自願者之一,他這次轉移到任重道遠的社交媒體團隊,幫忙處理社交媒體上大量的客服諮詢。
比起在家無所事事,餘光明更樂意花時間投入在新工作上。他對於新航有著深厚的歸屬感,而且曾經接受過公司的幫助。今公司需要人手幫忙,他認為這也是自己的分內之事。

(海峽時報)
值得一提的是,新航也顧慮到受疫情影響的員工,因此在3月27日推出了員工扶助平台,為有需要幫助的員工配對醫療機構的臨時職缺。
如此一來,員工不僅能夠找到一份新的臨時工作,也能在無薪假期時賺取一部分收入。已有員工通過這個平台的短期培訓後,成為臨時的醫院前台客服人員。
這個平台也能為經濟方面有困難的員工向銀行或國內稅務局和建屋發展局申請貸款或補貼。
空窗期「不留白」
航空業迎來淡季,本地各個主要航空公司接下來該如何完善地利用這段空窗期呢? 政府早前已撥款3億5000萬元來加強航空業援助配套及僱傭補貼計劃(Enhanced Jobs Support Scheme),協助相關企業度過危機。
全國職工總會秘書黃志明於上周五(3日)也爭取到本地幾個主要航空公司如新航公司、酷航、新航工程和新翔集團(SATS)等企業的高層支持,接下來將會加速這些航空業員工的技能提升,以此節省人力成本,同時對經濟恢復之後的商機做好充足準備。

(海峽時報)
酷航已承諾讓約1900名機組和機艙人員參與課程,提高數碼意識。目前已有23名員工完成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