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規劃使得
整個國家的景觀
不會顯得壓抑
人們可以經常
仰望天空,面朝大海
心向自由!


這樣的房子多少錢?
之前椰子給大家
扒過全島組屋價格
在全球第一貴的新加坡,房子到底有多便宜?(附全島23個區組屋價格)
新加坡期房
BTO價格一覽
(*僅符合條件的公民可以購買)
盛港的四房式組屋
拿了買房津貼之後才
20多萬新幣
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
還有公積金帳戶
可以用來買房
還有還每個月的房屋貸款
基本上沒有買房壓力

要知道,香港的面積
可是新加坡的近4倍!
但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積
卻僅有15平方米

被新加坡人均居住面積的
30平方米
遠遠甩在身後

新加坡有100多萬組屋
30多萬私宅
公私比例7:3
而高達82%的國民
住在組屋裡!

這麼小的地方
公私住房比例能做出這樣的成績
而且房價還能如此感人
到底怎麼做到的?
50年前,新加坡還是小漁村
人均住房面積不足6平
現在人均近30平
擁屋率超過90%
1960年,新加坡建屋局
定下第一個5年規劃:
蓋5萬房子

短短50年間
新加坡是坐言起行,蓋了
超過100萬套組屋

在50年代的新加坡
如果發生了暴亂
年輕人會把汽車掀翻、燒了
而60年代中,這些人有了
住房和其他資產
發生暴亂時
他們會趕緊把摩托車抬回家裡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開始思考差異的原因,儒學大家孟子的一句話給了他答案:有恆產者有恆心。
於是李光耀下定決心,要讓新加坡每個家庭都有真正的資產讓他們去保護,尤其是住房。」
李光耀意識到了這個道理
有恆產者有恆心
於是一個來函去了建屋局
當時的局長劉太格
立馬率領建屋局甩開膀子蓋房子
一年間創下了
房屋竣工數的巔峰:
6萬5千套

新加坡城市規劃之父:劉太格
劉太格也說過
新加坡組屋提供的是一種
宜居的生活方式
這裡,沒有給組屋定下
建設的上限
只要國民需要這樣的住房
就會繼續建下去

花園城市新加坡
匠心獨運的組屋
讓住戶們幸福無界
值得擁有大大的贊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