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
在新加坡短短的歷史上,出現了不少為這個家國拋頭顱、灑熱血的人民英魂。
抗日英雄、抗疫英雄、英雄監工、消防英雄...... 如果沒有他們的奉獻和犧牲,哪有今天的風淡雲輕?
《新加坡眼》謹以此文,向這些人民英魂致敬!

抗日英雄林謀盛(1909-1944)

林謀盛,出生於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梅林鎮後埔村。父親林路是建築商,擁有磚廠、餅乾廠、橡膠園等實業,在中國和新加坡有大批房地產,為人樂善好施,聲望卓著。
林謀盛早年在廈門鼓浪嶼英華書院念書,16歲時到新加坡,在萊佛士書院繼續求學,畢業後到香港大學進修商科。
1929年,林謀盛繼承了家業,經營磚廠、餅乾廠和建築企業。除了經商以外,林謀盛也在新馬一帶的華僑商人社群中很活躍,頗有威望,在20餘歲時曾擔任新加坡建築商公會會長、新加坡中華總商會董事、新加坡福建會館執委兼教育主任等職位。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積極參與抗日活動,包括籌集資金支持中國的抗日戰爭。
1942年日軍占領新加坡之後,林謀盛逃往印度,後加入中英兩國合作的136部隊,在被日軍占領的馬來亞進行情報活動。
1944年1月,馬來亞人民抗日軍的一名游擊隊員被日軍俘虜,日軍隨後展開全面的反間諜行動。到了3月下旬,日軍憲兵隊摧毀136部隊的情報網絡,林謀盛在馬來亞一個檢查哨站被日軍憲兵隊識破身份並抓獲,被帶到憲兵隊總部嚴刑拷問。
儘管遭受各種酷刑,林謀盛拒絕向日軍大西覺少佐透露任何有關136部隊的情報,並對日軍在獄中虐待他的戰友表示抗議。
1944年5月底,林謀盛患上痢疾,臥床不起,最終在6月29日凌晨去世,年僅35歲,被埋葬在監獄後面一個沒有標記的地方。
1945年日本投降後,12月7日林謀盛的遺孀和長子將他的遺體運回新加坡。

1946年1月13日,林謀盛葬禮在政府大廈舉行,隨後他的遺體被運到麥里芝蓄水池的一座小山上,以軍禮下葬,當時的中國政府追贈林謀盛陸軍少將軍銜。
為了紀念林謀盛,新加坡本地華人社群捐款,籌募建築林謀盛紀念塔所需資金。紀念塔所在的地皮則由英殖民地政府劃撥。
1954年,林謀盛紀念塔正式揭幕。

紀念塔塔基安放了四尊銅獅和四面銅製紀念匾,用英語、中文、淡米爾語和爪夷文(馬來語)記載了林謀盛的光輝一生。
2010 年 12 月 28 日,林謀盛紀念塔被正式列為國家古蹟。
抗日英雄安南中尉(1915-1942)

安南賽迪(Adnan Saidi),1915年在馬來亞雪蘭莪出生。
1933年,他加入馬來兵團,表現優異,獲得「最佳新兵」獎。1936年,晉升上士軍銜。
1941年,他被派到駐新加坡部隊。完成軍官課程之後,晉升中尉,派到馬來兵團第一步兵營第三連第七排,擔任排長。
1942年2月,安南率42人,前往鴉片山(今Kent Ridge Park),抵禦日軍第56步兵營的進攻。
2月12日至14日,兩軍激烈交戰。在日軍炮兵、坦克和優勢兵力面前,安南部隊寡不敵眾,而且彈盡糧絕,但拒絕投降。安南鼓舞士兵,堅守陣地,血戰到底。
到了14日,安南和他的士兵只剩下幾枚手榴彈,只能拼刺刀。儘管中彈,安南堅持作戰,最後壯烈犧牲。
關於安南的犧牲,至少有三種說法。根據日軍的記錄,安南被俘虜,之後被處決,處決之後,遺體被倒掛到一個櫻桃樹上。英軍沒有記錄安南被俘虜,但同樣記錄遺體被倒掛到櫻桃樹上。還有第三種說法,就是他被俘虜之後,被綁在樹上,然後被日軍用刺刀活活刺死。

(圖源:新加坡國家圖書館)
安南後來被安葬在克蘭芝陣亡戰士墓園。
抗疫英雄趙光灝醫生(1965-2003)

趙光灝是中央醫院血管外科顧問醫生。
2003年,沙斯(非典)病毒肆虐,入侵新加坡。
趙光灝醫生原本在美國度假。由於新加坡中央醫院出現院感,許多醫護人員被隔離,人手短缺。趙醫生自願銷假,提早回國幫忙,奮不顧身地投入抗炎前線,到中央醫院支援。
當時一名沙斯患者病情嚴重,無法馬上轉入陳篤生醫院,由趙醫生負責照顧這個病人。
4月12日,趙醫生出現發燒症狀後,就搬到義兄家裡自我隔離,不讓家人去探訪。
三天後高燒不退,住進中央醫院,22日早上呼吸困難,心臟跳動不規律,當晚1915時病逝。
媒體報道,趙太太說,趙醫生曾經在電話中告訴她,從美國回來後染病,自己從來沒有後悔過;「他告訴我說,現在每個人都在努力抗疫,身為醫務人員的他,也應該要盡一份力,而且,這裡的病人也都需要他,所以雖然回來後不幸染病,他卻從來沒有後悔過選擇了回來。」
趙光灝醫生是新加坡已故著名法醫趙自成和退休小學教師黃玉才的獨子。
在2002年11月至2003年7月,全球一共8096人感染沙斯,774人死亡。新加坡一共238人感染,33人死亡。
33人當中,至少五人是醫護人員,包括趙醫生。
本文謹此向所有醫護人員致敬!
捨己救人王耀標(1964-2004)

2004年4月20日下午3點30分左右,正在施工中的新加坡地鐵環線(Circle Line)工程,一條正在挖掘中的地鐵隧道發生嚴重坍塌。

(圖源:GCG報告)
地面上的尼誥大道(Nicoll Highway)出現一個寬達六車道、深及三十米的大洞。事故造成四死三傷。坍塌之後地下的煤氣管道起火,火焰甚至竄出了地面。
當時40歲的督工王耀標,在發現支撐結構發生問題的時候已逃出工地,卻又折回去呼喚仍然在工地中工作的工人(大部分是外籍勞工)撤離,結果自己不幸被困無法逃生。
逃出生天的泰國工人說:「王耀標原本有機會逃命,然而,他卻沒有這麼做。我們都很感激他,他是我們的英雄。」
王耀標的前上司說:「當時我趕到工地查看,下令疏散所有工人,沒想到王耀標重回工地救人。」
他每年都到事發地點祭拜,以表對王耀標的感恩和追思。
2014年是尼誥大道坍塌事故10周年,淡濱尼尚育公民諮詢委員會出資設置「王耀標紀念長椅」。長椅上的鐵牌記錄著王耀標捨己救人的感人事跡。


淡濱尼集選區國會議員伍碧虹在致辭時多次讚揚王耀標的英勇行為,「他把其他人的生命和利益置於自己前,沒有衡量比較新加坡人和客工的生存價值,在那危機的一刻,他選擇去救客工。」
消防英雄吳宏澤(2001-2022)

2022年12月8日,亨德申路第91座的租賃組屋發生火患。
19歲國民服役消防員吳宏澤上士在滅火時倒地昏迷,送院不治。
哈莉瑪總統說:「聽聞年輕的民防部隊消防員在執行任務時犧牲,我們深感悲痛。他勇敢地履行了自己的職責。我向他的家人和親人表示哀悼,在這艱難時刻,我們與你們同在。」
新加坡民防部隊徵求了家屬的同意後,為吳宏澤上士舉辦葬禮。

吳宏澤的驗屍報告顯示他死於「壓縮空氣耗盡,導致窒息」。調查並沒有發現任何因設備故障而導致吳宏澤死亡的證據。
2023年10月,吳宏澤的上司被控上法庭。他被指控在事發時違反民防部隊的消防訓令(doctrine),將吳宏澤獨自留在失火單位內滅火,並且沒有通知任何人有關此事。
清明
為新加坡奉獻過熱血和生命的人還有很多,包括前幾年倒在covid抗疫前線的。
清明時節,讓我們以肅穆和感恩的心情,緬懷他們,向他們致最崇高的敬意!
人民英魂,永垂不朽!
網絡資料整理丨來源
網絡資料整理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