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公共廁所的骯髒程度,令許多公眾難以接受,成了年復一年仍找不到解決方案的社會問題。
國人吐槽公廁的相關數據日前出爐。時隔兩周,環境局昨天推出一年一度的清潔公廁運動。
活動今年以「自動自發,人人有責」為主旨,鼓勵人們即便在周圍無人的情況下,還是懂得主動保持廁所衛生乾淨。

環境局預計明年初推出新課程,讓學生清洗學校的廁所。(海峽時報檔案照片)
不過,最吸睛的不是這個活動的細節,反而是另一項宣布所要帶出的信息更有趣:
如廁時不忘維持環境潔凈的觀念及好習慣,應當從小就打好基礎。
自2021年起就支持清潔公廁運動的公共衛生理事會,將在明年為新加坡小學生試行一項清潔廁所的課程。最初會讓小學三年級和四年級學生落實,旨在灌輸正面的社會價值觀和清潔規範。
環境局說:
「通過這項課程,學生們能學習到實用技能和知識,了解如何保持廁所等公共空間的清潔。」
重點來了:雖然課程細節還未敲定,但預計會在明年初推行,而所謂的實用技能,包括讓學生清洗學校的廁所。

理事會將與學校和學生交流聽取多方意見後,才具體落實「校園洗廁所計劃」。(聯合早報)
公共衛生理事會主席康安德魯說,這麼做是確保學生能培養上廁所後,也學習清理的好習慣。
這項課程料將推廣至每一所小學。至於學生實踐環節(洗廁所)的範圍,理事會將與學校和學生交流聽取多方意見後,才具體落實。
學生洗廁所,變相增加教師工作量?
看來,在應付課業之餘,清洗廁所未來極有可能成為新加坡小學生的必修課,讓他們在踏入社會前做好準備,知道上廁所時該怎麼做。
消息一出,網民有贊有彈。有趣的是,許多網民竟開始「憶當年」分享說,被要求在校園洗廁所並不是新鮮事。
他們透露,自己在念小學甚至是升上中學後,洗廁所都是學生生涯的一部分。男生服兵役期間,也必須時刻保持廁所的清潔。

其他網民則看法不一。有人認為,這項計劃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也有人說,不是什麼事都得靠學校教育學生,這樣只會變相增加教師的工作量。

其中一名網民說,與其把洗廁所的責任交由小學生,更妥善的做法是先讓成年人到小販中心,參與保持廁所環境整潔的工作。
「如果有必要培養良好價值觀,可以鼓勵孩子們清洗家裡的廁所,並拍下視頻分享出去,對他們這個年齡層來說應該更合適。」

安華:學生洗廁所能學會尊重他人
無獨有偶,鄰國馬來西亞幾個月前也宣布,將探討在學校通過洗廁所推行衛生教育。
馬國教育部的這個想法,源自於首相安華在6月初的一段發言。
他當時說,由於他收到多項揭露學校廁所的清潔水平數十年來極其惡劣的報告,他已指示教育部長法麗娜調查學府廁所的情況。
安華認為,學校廁所骯髒不堪的問題應被正視,因為學生們總得上廁所,因此也應該教導他們如何洗廁所。

馬國首相安華說,他收到多項揭露學校廁所的清潔水平數十年來極其惡劣的報告。(陽光日報)

(網際網路)
安華也說,學生們要負責任地使用校內設施,藉由洗廁所更能讓他們學到良好的價值觀。
「除了能學習個人衛生,他們(洗廁所時)也能學會尊重他人,包括清潔工……孩子們也會感激母親把家裡打掃乾淨,以及那些打掃路邊和公廁的工人。」
法麗娜事後在社媒平台X上發文,對安華指學生應更積極參與維持校園清潔工作的建議表示歡迎,並說這會給學生留下正面和有價值的影響。
孩子上學得學習洗廁所,家長怎麼看?
馬國家長教師聯合會當時基本上同意安華的提議,但會長說,校方或許可先對有紀律問題的學生執行此計劃,那些調皮或欺負同學的學生,就會被要求洗廁所。
家長得知孩子得洗廁所,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接受。安華曾透露,1986年他擔任馬國教育部長時,就已指示所有學府讓學生輪流洗廁所,但一名受過高等教育的家長當時寫信向他「抗議」,認為把孩子送去學校是讓他們受教育,不是去洗廁所。

馬國政府斥資6億馬幣,翻新超過8000所學校的廁所,如今多所學府的廁所已煥然一新。(網際網路)
馬國學生洗廁所的機會教育進展如何,目前仍是個未知數。能肯定的是,當地學校的廁所過去幾個月經過整修後已煥然一新,學生們再也無須心慌慌,可以放心如廁。
今年7月,馬國政府斥資6億馬幣(約1億8720萬新元),去解決超過8000所學校廁所「慘不忍睹」的問題。
截至9月底,90.3%的學府展開或已完成廁所翻新計劃,預計10月底所有學校的廁所都會完成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