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4年4月20日,世界書香日暨文學四月天開幕的日子。星作家出版社主辦了 「在時光中讀詩——游以飄詩集《時差》分享會」。新加坡國家圖書館16層觀景閣內是濃濃的詩寫,室外配以瓢潑大雨,室內外呼應都是詩意。
整場活動圍繞著「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主題展開,分為寫作者、分享者、朗讀者三大部分。
「我和我的《時差》」
游以飄,詩集《時差》的作者,在全場熱烈的掌聲中走上講台。
他說:「時光,分曉了差異,得出了詩。」

《時差》作者:游以飄
游以飄,本名游俊豪 (Yow Cheun Hoe),1970年馬來西亞霹靂金寶出生,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2002),任教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現任華裔館館長、中華語言文化中心主任,曾任中文系主任。
作品發表於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報章與雜誌。曾獲重要文學獎包括花蹤文學獎新詩首獎(1995,1997)、新加坡金筆獎中文詩歌第二名(2005)。
主講人游以飄以「我和我的《時差》」為題,分享了自己創作的心路歷程,深入探討了創作背後的故事,揭示了自己如何在繁忙的公務之餘,利用每天上班路上的碎片時間構思詩篇,用手機記錄下詩意的片段。這種創作方式讓聽眾們嘖嘖稱奇,也為他的創作勤奮點贊。

《時差》是一部收錄了78首詩的全新詩集,跨越了兩年的時光。在全球疫情肆虐、人流阻斷的背景下,游以飄的詩歌雖未直接觸及疫情,卻在日常與異常之間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他通過調動意象、經營詞語,以詩的形式書寫自己的心路歷程,感悟出了自己在這個變動的世界中的立場。
游以飄說:「作為離散華人的一份子,又選擇以華文寫作詩歌,不但會牽動族群內部的探索,而且涉及跨越族群的想像。我逐漸認識到,並篤定認為,歷史進程的迥異與地理脈絡的特殊,兩者交錯影響之下,各處離散族裔與成員,雖然擁有部分共同的記憶,但更多的是相異的境遇。

游以飄認為,詩人的責任在於展示作品的獨特性,這取決於對周遭環境的敏銳感知和觀察。他不僅注重詞語與意義的提純,還嘗試著將象徵與符號轉化為詩歌語言。他深信,詩歌的存在將為個人與族裔提供另一種理解和思考的維度。
在分享的最後,游以飄引用了西蒙·阿米蒂奇的詩歌論文,闡述了詩歌作為一種藝術的兩極,即淺顯與晦澀。他強調,詩歌應當在表達個人情感的同時,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和思考。
解讀詩歌,感受詩意
整場分享會歷時三個小時,在文字的世界裡,大家相遇、相知、相伴,共同感受著詩意生活的美好。
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詩歌分享活動,除了游以飄的分享外,還邀請了六位分享者娃娃、東珵、李湘宇、何杉、許利華和得一忘二范老師依次上台,從不同的角度解讀游以飄的詩歌作品。

第一位分享者是娃娃,《時差》詩集的校對、責任編輯、星作家出版社的出版人,自稱是游以飄詩歌的重度愛好者。分享題目是「守護者與」,帶領大家回味月亮帶的聯想,又介紹了「獨體為文,合體為字」的概念,總結出月亮既是一個文化符號的總和,也是所有文字的總和。
第二位上台的分享者是東珵,他是書法家、建築商、詩人,也是暢銷書《新加坡封城日記》的作者,分享的題目是「用洋蔥剝離法欣賞與」。
東珵從他的感受入手,提到讀游以飄的詩作,就好像是剝洋蔥一樣,不光可以一層層讀下去,在讀的過程中不經意間就被打動了,也好像是在剝洋蔥的過程中被洋蔥的味道或者汁液嗆出眼淚一樣。最有趣是他說道:「洋蔥帶有特殊刺激性香味二流丙烯等,能促進新陳代謝。」大機率他在隱喻讀游以飄的詩,也會促進閱讀的「新陳代謝」。

分享嘉賓東珵,作者,詩人
第三位分享者李湘宇是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博士生,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她分享的題目是「時空的深意——宇宙導讀」。
與之前的分享者不同,湘宇拿著手持麥克風走到了大螢幕前,結合宇宙、道德經、結合陳子昂,慷慨激揚。她的熱情感染了全場,《道德經》的背誦張口就來。

分享嘉賓李湘宇,NTU博士
第四位分享者何杉(寫作者)雖未親臨現場,但通過視頻分享了他對游以飄詩歌的重新書寫與再讀發現的見解,展示了詩歌作品的不同面向。

第五位分享者是許利華。她是詩人,也是星作家出版社的合伙人。她的分享題目是「《紙上》談詩」。
利華娓娓道來,將她的思考和讀詩的感受分享給大家,她提醒說:「讀游以飄的詩,你要放下你的閱讀成見,你要有耐心。」

分享嘉賓許利華:詩人,星作家出版社合伙人
第六位,也是最後一位出場的是詩人、翻譯家得一忘二范老師。范老師對游以飄的詩有著深入的研究。
他也是專門研究詩歌的學者專家,自己又用中文寫詩、用英文寫詩,還做雙向的翻譯,把英語世界的優秀詩人介紹給中文世界,並將中文世界的優秀作品翻譯成英文,介紹到英文世界。

分享嘉賓得一忘二范老師,詩人、翻譯家
朗讀詩歌,傳遞詩情
活動還設計了朗讀者環節,朗讀者們以自己的聲音解讀、演繹詩歌。

第一位是的朗讀者,Angela Bai, 她自我介紹是生於北京成長於新加坡的加拿大人。她也是特別繁忙的空中飛人。她以動人的聲音朗誦了《時差》,並分享了自己的時差經歷。

Angela Bai
第二位是的朗讀者,毛雪,她是《讀者》海外版新加坡負責人。她說:「我自己組織過不少活動,但從來都是在幕後;我也經常讀詩但朗讀詩卻是第一次。這次受星作家的邀請,是我的第一次公開朗誦。」現場,她不慌不忙拿出手機,調出選好的配樂,現場完成了配樂詩朗誦。

毛雪
第三位是猛小蛇,他介紹自己是一個流浪在馬里士他的廢材,喜歡養狗釣魚。四川話的朗誦會將大家帶回到現實的世界裡。

猛小蛇
第四位是的朗讀者,劉利,她是德威家長讀書會會長。她在一開始感謝邀請之後就表明態度:「我有珍貴的兩分鐘時間,第一分鐘我會用來讀詩,第二分鐘我會用來簡單地講一下自己的解讀。」她快快地讀完之後,就詩中的影子進行了心理學層面的分析。

劉利
第五位是的朗讀者,阮陽,她自我介紹是與書為業教育工作者。她還預錄了她的詩朗誦。在現場朗讀之後,她也分享了她對於這首詩的詳盡體會。

阮陽
第六位是的朗讀者,Ice方繢珊,她是魚尾燕語燕窩品牌創始人。
她說,「這是我人生以來第一次那麼接近詩。」

Ice方繢珊
第七位是的朗讀者,張志華,他來自新加坡翰林書會,也是游以飄《時差》新書發布會的主持人。

張志華
分享會也邀請了一些不熟悉詩歌的朋友,他們用個人的感受解讀了詩歌,並分享了的心得。
通過這次分享活動,觀眾們不僅領略到了游以飄詩歌的多重魅力,也深入了解了詩歌閱讀的豐富內涵。分享會不僅是對游以飄作品的賞析,更是對詩歌藝術的深入探索與傳承。

最後,所有朗讀者與詩人游以飄合影,大家在詩歌中相遇,在詩歌中照亮生命。

詩集《時差》封面、護封、腰封,作者游以飄,2023年8月星作家出版社榮譽出品
TZ丨編輯
HQ丨編審
星作家文學丨來源
星作家文學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