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新加坡人面對的一個難題,就是無法睡個好覺,有時想方設法花錢找治療方案,依然於事無補。
但原來不只新加坡,亞洲人其實也「同病相憐」。
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睡眠與認知研究中心的研究員,與芬蘭一家睡眠追蹤器製造商合作,過去一年分析了該品牌來自全球35個國家、超過22萬名用戶的睡眠資料。
這些用戶大多是年齡介於30歲至55歲的工作人士,研究團隊平均從每名用戶收集了242個夜晚的資料。
為了更準確地評估工作日對睡眠模式的影響,周日和周末的睡眠數據是分開分析的。
8月初刊登在科學雜誌《睡眠醫學》的這項研究結果發現,相比歐洲、大洋洲和北美洲,亞洲人的睡眠品質在三方面相形見絀:
睡得更少;
工作日何時入睡以及睡眠時長都有較大變數(variability);
比較遲睡。
該研究也指出,過往有調查發現,睡眠時間更短往往與更高的睡眠效率成正比,因為人們會儘量善用得來不易的睡眠時間來獲得更高效的睡眠。而睡眠效率越高,就會睡得越好。

研究發現,亞洲人周末延長睡眠的時間也是最短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必須在周末陪伴家人或花時間打點家裡的一切。(商業時報)
然而,數據經分析後卻顯示,亞洲人不只睡得更少,睡眠效率也偏低。
此外,研究也提出另一個觀點:
一般上,由於平日可能睡眠不足,人們就會在周末試圖補眠,從而催生出一種被稱為「周末延長睡眠」的現象。
值得關注的是,就算把周末睡眠數據納入考量,亞洲人的周末延長睡眠時間也是最短的。
研究團隊認為,亞洲人和歐美人的睡眠品質之所以出現差異,其中一個主因是工作。

亞洲人和歐美人的睡眠品質之所以出現差異,其中一個主因是工作。圖為一名上班族利用休息空檔補眠。(海峽時報)
國大睡眠與認知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阿德里安·威洛比在報告中說:
「在歐洲國家,周末通常會比較放鬆,與家人朋友參與社交活動。不過,亞洲人也許會把周末都用在趕工作、做一些周一至五沒時間做的事,或花時間打點家裡的一切。」
「我們認為,亞洲人工作時間較長及工作文化的差別,意味著他們沒有太多機會利用周末補眠,反而只能在平日一有時間就嘗試小憩或睡多一些。」
人們過半時間都在側睡
新加坡人工作太勞累影響睡眠品質,如今研究印證,這與亞洲的工作文化也息息相關。
如何才能睡個好覺,不同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因為當中牽涉太多因素,如大腦還過於活躍、周圍環境等。
那麼,睡眠品質和一個人的睡姿有多大的關係?
至今沒有太多大規模針對哪個睡姿的研究,因為一個最大的障礙,就是要如何判斷人們怎麼睡。
為此,各地研究員試了各種方法,像是拍攝人們睡覺時的模樣、或請他們睡覺時戴上能監控他們動作的可穿戴儀器。
丹麥就有一組研究員,讓研究參與者在睡前分別在大腿、上背部和上臂戴上小型的動作探測器,以此來判定他們最偏愛的睡姿。

調查發現,人們會花超過一半的睡眠時間側睡。(海峽時報)
結果顯示,受訪者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在側睡、約38%的時間面部朝上,以及7%的時間背部朝上。
與此同時,年紀越大的人會花更多的時間側睡。
左側、右側或平躺,哪種人睡眠狀態最佳?
不只人們最常側睡,也有研究發現,這種睡法也能幫助人們改善睡眠品質。
一項小型觀察性研究揭露,那些右邊側睡的人,比起那些左邊側睡的人睡得稍微好一些,緊跟其後的是面部朝上入睡的人。
經常側睡其實也有它的功效。如果長時間側躺能有助於清除呼吸道、避免舌頭阻塞喉嚨,從而減少打鼾。
無獨有偶,在一些情況下,打鼾是由嚴重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severe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所引起,而長期仰臥的人會較常出現這種症狀。
曾有研究指出,有些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的病例,從臥躺逐漸改為側躺睡覺後,病情最終有獲得改善。

(新報示意圖)
至於哪種睡姿最適合自己,有專家建議,其中一個檢測法就是自己試一試哪種睡姿最有助於入眠,然後再慢慢把它培養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