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眼按:武漢這次肺炎讓人聞之色變,與當年的SARS一樣,都被稱為非典型肺炎。一般的肺炎病原體是細菌,但是非典的病原體則是病毒。
人類對於病毒的了解到底有多少?生物、醫學、物理甚至計算機科學等各領域的科學家都從不同角度投入研究病毒的戰鬥。201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三位物理學家,發布過三張關於病毒蛋白的「漂亮」照片;南洋理工大學機械與航空航天工程學院終身教授蔡奕漁,憶及自己團隊曾用虛擬現實的技術可視化展現病毒蛋白。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三位物理學家獲殊榮,關聯的報道有三張漂亮的照片,是病毒蛋白的結構。

2003年新加坡發生薩斯病毒的大爆發,一段時間新加坡就像主題公園裡的過山車,新聞媒體的報道牽動了無窮多人的心。當時適逢自己正好進行虛擬現實與生物結構可視化的研究,於是就把薩斯病毒的幾個主要蛋白用開發的虛擬現實軟體看了一下,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活動。 先是因新加坡藝術館長的邀請,於2003年9月至2004年10月在其10號大廳展示我們的虛擬現實病毒互動過山車;為了豐富展出內容,團隊開發一個可以讓病毒蛋白變成音樂欣賞的技術,這個活動吸引了大量的公眾,也進一步激發了我對病毒的興趣。

2005年5月小長假,團隊應邀到上海東方明珠零米大廳展示病毒蛋白的虛擬現實作品,這次展出的是包括薩斯和愛滋病、登革熱等相關的重要病毒組成一個蛋白質主題公園,一周的活動吸引7萬多人的參觀,非常壯觀!當時文匯報頭版頭條還做了報道。



2005年10月金秋,團隊又受邀在北京的中國科技館C館展出虛擬現實的病毒作品,不過這次我們用萬里長城的形狀來表達病毒蛋白的結構,再加上當年小朋友喜歡的極限遊戲,讓他們在玩樂之間學習病毒、生物和生命科學。

病毒的虛擬現實展覽到此並沒有完,回到新加坡就被科技館邀請設計基因組的虛擬現實展示,2016年又被要求設計製作感冒病毒的虛擬現實展覽。

許多病毒可以引發對人類致命的傷害,尋找治癒病毒導致的疾病的方法一直是人類孜孜不倦努力的方向,許多科學家醉心於研究病毒蛋白的結構期盼能找到一種治癒這些疾病的良藥。遺憾的是,像流感、愛滋病、登革熱等眾多的疾病至今仍舊無藥可醫。 我們時常講,預防勝過醫療。因此,對於預防感染最近流行的新型病毒,儘量避開公共場合,工作、休息空間保持通風,勤洗手,注意休息,適當運動。 作者簡介
蔡奕漁博士是南洋理工大學機械與航空航天工程學院終身教授,主管南洋理工大學計算機輔助工程實驗室,擔任虛擬增強現實中心副主任、虛擬現實與軟計算策略研究計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