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業致命與重傷事故攀升 當局過去四個月加緊稽查工地

2018年08月21日   •   8550次閱讀

國家發展部兼人力部政務部長扎吉哈表示,安全與衛生表現良好的公司在各個層面都更有自發性,僱主與員工都會主動在工作場所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陳淵莊攝)

為提升安全水平,人力部在過去四個月稽查了全島750處工地,並向違例者發出1140張警告、罰款總額26萬元,也頒布了13個停工令。

建築業發生的致命與重傷事故攀升,今年上半年共有72起,比去年上半年的53起和下半年的69起都來得高。為提升安全水平,人力部過去四個月已稽查了全島750處工地,對違例者採取執法行動。

人力部發布了的最新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報告。

人力部昨天發布的最新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報告顯示,在致命事故方面,今年上半年共有20起,比去年下半年少三起,但比去年上半年多出一起。發生最多致命事故的是建築業,共有八起,其次是製造業的四起。

數據也顯示,截至今年6月,平均每10萬名工人中有1.3人死於工作場所意外事故,這個比例與去年同期持平。同期的受傷事故、危險事故和職場疾病個案也有減少。

國家發展部兼人力部政務部長扎吉哈昨天在面簿上轉載上述報告,並指針對建築傷亡事故的增加,人力部已在過去四個月稽查了全島750處工地,並向違例者發出1140張警告、罰款總額26萬元,也頒布了13個停工令。

扎吉哈指出,執法行動可發出阻嚇信息,但這並不是打造安全工作場所的完整方案。他說,有足夠證據顯示,安全與衛生表現良好的公司在各個層面都更有自發性,僱主與員工都會主動在工作場所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

他透露,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勞資政工作委員會(WSH2028)正在探討如何鼓勵更多公司自發地確保工作場所的安全與衛生,例如採用分化式(differentiate)執法,較少稽查表現與記錄良好的公司,並把執法資源投放在表現較差的公司,也與這些公司的高層進行更深入的討論,以解決違例問題。

「換句話說,我們是想更有針對性地幫助更有可能發生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事故的公司。」

製造業和運輸及倉庫業 致命與重傷事故個案下跌

另一方面,上述人力部報告也顯示,製造業和運輸及倉庫業的致命與重傷事故個案都有下跌,今年上半年分別有55起和22起,去年下半年則分別為61起和37起。

工作場所的致命車禍也有所下滑,今年上半年有四起,比去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個別的七起都低。

報告也顯示,從高處墜下或摔倒是導致重傷的最大組成因素,今年上半年共有142起個案,比去年上半年多30起,比去年下半年則多14起。

至於可能造成多人傷亡的危險事故,今年上半年繼續下跌趨勢,共有九起。去年上半年共有20起,下半年則有15起。危險事故大多數都與吊臂安全有關。

另外,與去年上半年相比,今年上半年的職場疾病病例下降了38%,從471起跌至294起。其中,噪音導致耳聾的案例,從去年下半年的133起減至今年上半年的102起;職場皮膚疾病的案例也從去年下半年的28起,降至今年上半年的21起。

人力部和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理事會昨天發聯合文告指出,當局在今年上半年展開了超過2600次稽查行動,以起警戒及教育作用。

在這些稽查行動中,當局共發現了超過5000個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的違例行為,並頒布了40個停工令。有350家公司被罰款,總額達8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