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由新加坡職總恆習與培訓機構Netatech合作推出的「新心相連」培訓計劃(SGUS)數碼農業科技操作經理(Digital Agritech Operations Manager)課程,首批學生將於月底畢業。
01 農業發展願景
新加坡的「30·30願景」,到了2030年,本地出產的農產品預計將占國人營養需求的三成,促進本地農業發展
職總恆習首次設立名為「農業科技實驗室@賁耐」(Agritech Lab @ Benoi)的農業科技培訓中心。

占地超過3200平方英尺的培訓中心傳授學員與農業科技業相關的技術與知識,以培養新一代「綠領」勞動力,協助政府實現長期的糧食安全計劃。
這包括城市農耕和農場技術、質量標準和食品安全、商業規劃、銷售和營銷策略,以及電子商務等技術與知識。
02 培訓課程
課程的首批學員共有119名,他們可在農業科技行業獲得就業機會,例如成為農業經濟學家、農業工程師、農業銷售、業務經理、農場經理、質量控制和食品檢驗員等。

職總恆習主席黃慶生受訪時說,課程一推出便獲得熱烈反響,共吸引超過500人報名,下一批課程有60個名額,也有超過200人報名。
職總恆習計劃在2022年前招收180名學員,教授他們相關技能和知識,以在農業科技領域開展職業生涯。
課程費用為1萬7880元,在技能提升計劃的補貼下,符合條件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學費為500元。學員每月可獲得最多1200元的津貼。
03 行業調查
新加坡職總恆習(NTUC LearningHub)發布一項關於農業科技的行業調查顯示,97%受訪者支持發展農業科技,六成的受訪者也願意嘗試在農業科技業工作,但其中有八成受訪者不清楚該到哪裡接受相關培訓。
據悉,該項調查於今年3月開展,共300名專業人士和求職者接受調查。

其中有61%受訪者認為,相較於進口農產品,本地農產品的價格來得高,但71%願意付更多錢購買本地農產品,以支持本地農業,提高從業員的工資和就業前景。
職總恆習發文告指出,大部分受訪者(89%)相信本地農業科技行業將在未來兩三年內繼續增長。
目前沒有從事農業科技的受訪者中,近九成認同農業科技行業具備事業發展的潛力。
64%受訪者願意轉行嘗試農業科技工作,當中幾乎全數(98%)有意接受培訓掌握所需技能和知識,但81%受訪者不清楚應到哪裡接受相關培訓。
04 農業發展投入
為繼續支持農業食品業者採用科技推動轉型,政府將撥款6000萬元設立農業食品業轉型基金(Agri-Food Cluster Transformation Fund)。

申請者須持有食品局頒發的本地農場准證,新農場業者則須先確保其農業用地已得到當局批准,可進行擬議的農業活動。
符合資格的農場業者能獲得基金多達600萬元的共同資助,進行設施改造與採用先進科技以提高生產力,協助新加坡早日實現「30·30願景」。
此基金取代2014年推出的農業生產力基金(Agriculture Productivity Fund),繼續支持本地農場克服土地和資源局限。
首個農業專業文憑
新加坡第一個農業專業文憑是共和理工學院應用科學系開辦的名為「城市農業科技專業文憑」(Urban Agriculture Technology)的選修課程。

學生須用兩年半時間完成。
工藝教育學院畢業生可將之作為技能創前程在職培訓計劃的項目,修讀18個月之後,選擇結業或繼續多上一年課程,以獲得專業文憑。
為配合課程,共和理工學院專門設立了「農業科技實驗室」,引進多種包括垂直平面栽培及水耕等目前業內實際使用的室內農業種植系統,打造親力親為的實踐學習體驗。
符合條件的成人,若想轉行或精進農業科學技術,也可報讀此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