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
在新加坡,閩南人一般統稱為「新加坡福建人」,構成了新加坡華人當中的41%,是新加坡華人社區當中最大的群體哦。
閩風·閩藝·閩味
第七屆新加坡福建文化節將於2022年12月2至4日(星期五至星期日)在福建會館大廈隆重舉行。

由新加坡福建會館主辦,各閩屬會館、屬校及附屬機構支持的第七屆福建文化節,主題為「閩風·閩藝·閩味」,亮點項目包括建築及文物展覽、本地華族與福建文化表演,以及大家最愛的美食街。
新加坡福建文化節於2006年首次舉辦,旨在促進新加坡公民、居民和遊客對本地華族和福建文化的認識與了解。
今年的福建文化節開幕儀式上,黃循財副總理還親自到場祝賀,並品嘗了來自福建各地的美食。

圖源:福建會館微信群
那話不多說!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年SHF有什麼亮點吧🤩
「閩風恆傳」
文物展覽
本地福建社群最早的管理機構——古廟恆山亭僅存的三件文物——山門楹聯、恆山亭重議規約以及大伯公像,自1992年大火後散居於三處,並將於今年的福建文化節首次合體。

恆山亭楹聯
曾坐落惹蘭紅山石叻路的恆山亭,至少在1828年前已存在。廟宇在30年(1992年)前遭遇火災,遺址於1994年被徵用。福建會館兩年多前得知,恆山亭門前原先所懸掛的一副楹聯非但沒有毀於火海,而是輾轉被一名原籍新加坡的收藏家帶到了美國。楹聯在30年前倖免於恆山亭火患,但約10年前遭遇了風災及淹水,所幸沒有嚴重受損。

恆山亭大伯公
當年恆山亭正廳中央的神龕供奉福德正神,俗稱大伯公,左邊是城隍爺公,右側供奉註生娘娘。1992 年恆山亭被大火燒毀,廟裡的大伯公金身卻完好無損,目前供奉在金殿路的金蘭廟。大伯公是海外華人的保護神,多供奉於城隍廟或福德祠內。善信一般也會向他祈求財富、健康、平安等。

恆山亭重議規約(五條)
這是當時研究恆山亭早期墳山管理模式的珍貴史料。按規約記載,恆山亭當時已成立負責日常運作的「董事、總理、爐主、頭家和漳泉商人等」組成的管理委員會,至於維持山亭和尚「香資」和其他經營費用的方法,也有清晰的章程。
另一方面,為進一步提升訪客體驗,天福宮管理團隊開發了虛擬導覽網絡應用程式,並邀請到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在文化節開幕典禮上主持啟用儀式!
屆時,善信和訪客將能夠通過自己的手機或平板電腦,掃碼啟動程序了解這座近兩百年歷史古廟和新加坡歷史的緊密聯繫啦~
「閩藝薈萃」
文化表演
你對本地福建文化知道多少?文化節將聯手閩屬會館,帶你重新認識豐富多元的本地福建文化!

圖源:福建會館微信群
別錯過為期三天共20多場包括武術、偶劇、話劇、民謠、樂器演奏與示範等等的本地福建文藝表演,以及連續兩晚的福建歌謠說唱會哦!

武術表演
這次的武術表演可厲害了!包括五祖拳、雙匕首、字母蝴蝶刀等7種表演...精湛的演出在現場等著你們!

福州民謠及小調

莆田十音八樂與樂器及媽祖服示
莆仙十音的樂器是由尺胡,四胡,老胡,笛子,三弦,八角琴,雲鑼組成又稱「十番」。「八樂」則是由嗩吶,吹管,弦樂,彈鈸及打擊鼓組成,又稱「八樂吹」,「八樂」是以「十音」為基礎,配有八個人合奏加唱的一種表演形式,它與「十音」並臻,千百年來「八樂」的音韻在莆田大地上綿延不息,成為受眾最乾的民間音樂藝術,被國務院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漳州偶劇《乾坤在掌中》
將要失去的文化,也會因此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嗎?在這項戲中戲的演出當中,南僑小學的小五學生們,將會通過掌中布袋偶,為大家呈獻短劇《乾坤在掌中》。

Lim Tay Peng
Lim Tay Peng 新加坡的音樂 3 人幫 Lim Tay Peng 是由歌手兼歌唱導師林偉強,歌手鄭夏韻,與鋼琴手兼作曲人馮啟勝所組成的。Lim Tay Peng 這個有趣的組合名字是用三人姓氏的方言讀音所組成: Aaron Matthew Lim 林偉強的 Lim, Tay Sia Yeun 鄭夏韻的 Tay,Peng Chi Sheng 馮啟勝的 Peng。Lim Tay Peng 諧音閩南語《喝冰奶茶》!
現場從上午11點開始到晚上8點半都會有不間斷的表演讓大家觀賞,大家一定要多多支持哇~
觀看錶演之餘,爸爸媽媽也可以帶孩子參加由本地插畫家許光榮指導的閩南語插畫繪本製作工作坊哦~!活動在這三天上午11點,線上報名已經截止啦,有興趣的可以到現場去看一看🎈
「閩味飄香」
美食街

福州年糕

扣肉包

紅糟干煸鴨

油飯

福州魚丸

海蠣面線

滷肉鹼水粿套餐

豬腳飯
還有蝦棗、炒肉糕、炒薯粉、農家擦粉、興化炒米粉、荔枝肉.....等等等等,好吃的實在是太多啦!!除了熟食之外,還有十幾種福建的特產和乾糧哦~有什麼呢?到時候去了就知道啦😝

圖源:福建會館微信群
新加坡福建文化節
📍 福建會館大廈(直落亞逸街137號,天福宮對面廣場)
📅 2022年12月2日至12月4日
https://www.shhk.com.sg/z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