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僅有50餘年發展歷史的小國,新加坡的文化古蹟常常被大家忽視。然而事實上,坡島可以觀光的文化古蹟並不少。今天跟著小助手一起來看看這些古蹟打卡點吧!
斗母宮
後港的斗母宮建立於1921年,是新加坡最早的九皇爺廟。它的香火來源於馬來西亞檳城的香港巷斗母宮。
在過去,後港斗母宮坐落在椰林中,旁邊是亞答屋,為新加坡早期的鄉村廟宇。

來源:kannanyang.com
每逢農曆九月初一至初九,在新加坡的華人社團中,都會隆重舉行九皇爺誕辰慶典。在此期間,以祭祀九皇大帝為主神的斗母宮香火旺盛,上香者絡繹不絕。
地址:779A Upper Serangoon Road,Singapore 534648
Civilian War Memorial
在新加坡高樓林立的市中心,一座高高的紀念碑並不顯得起眼。紀念碑佇立在一座公園內,碑座用4種文字刻著「日本占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偶爾有三三兩兩的人走過,歷史的硝煙化作綠樹清泉,格外肅穆。

來源:aidu.com
每年2月15日,在新加坡都會有二戰紀念活動,不少人會來到「日本占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前悼念。
地址:Beach Road,War Memorial Park,Singapore, 179013
丹戎巴葛火車站
丹戎巴葛火車站曾經是新加坡往來馬來西亞和泰國的火車站,始建於1932年的英屬時期 。
火車站由設計師伯特衛茨(D.S. Petrovitch)領團設計,外牆以樸實的鋼筋水泥建造,建築風格有濃厚的歐洲色彩。

來源:vannst.com
如今這塊不再使用的火車軌道並沒有被遺棄,反而成了運動愛好者跑步追捧的場地,攝影愛好者拍攝外景的最佳拍照背景。
2025年這裡將重新開放,銜接即將開通的環線Cantonment MRT station。
地址:30 Keppel Road, Singapore 089059
中央消防局
新加坡中央消防局老樓,建於1929年,是新加坡歷史最悠久的消防局。
這座建築物的樣式源於上世紀初英國愛德華時期的流行風格,紅磚外牆飾以白色條帶,被戲稱為「血和繃帶」建築。1988年,中央消防局老樓被列入國家文物。

來源:bisan8.com
近幾年中央消防局已在老樓後面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擴建,但有近百年歷史的老樓仍保留了其歷史風貌。為普及消防知識,現在的老樓已闢為新加坡消防博物館,供人們免費參觀。
地址:62 Hill Street, Singapore 179367
土生華人博物館
土生華人在馬來語中稱為「Peranakan」,指15世紀初期中國移民在東南亞與當地婦女結婚生育的後代。其中男性叫峇峇,女性稱為娘惹。

來源:vannst.com
土生華人文化融合了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的多民族文化元素,土生華人博物館內上下三層展出了許多家具、珠寶等精美文物,還通過一些多媒體形式再現了土生華人的婚禮、習俗以及文化的時代演變。置身在館內,仿佛瞬間回到了小娘惹們生活的時代。
地址:39 Armenian Street,Singapore 179941
Cathedral of the Good Shepherd
Cathedral of the Good Shepherd(好牧羊人大教堂)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天主教禮拜場所之一,也是新加坡羅馬天主教大主教的所在地。

來源:huanzhenz.com
這座教堂見證了天主教在新加坡的傳播,也記載了早期天主教傳教士對新加坡宗教、建築和教育領域的貢獻。
地址:4 Queen Street, Singapore 188533
孫中山南洋紀念館
孫中山南洋紀念館又稱晚晴園,這裡是新加坡的文化中心,也是民族文化教育基地、旅遊勝地。晚晴園曾是孫中山在南洋的革命基地。

來源:zleei.com
孫中山南洋紀念館不只見證了南洋華人對辛亥革命所作出的貢獻,更反映了二十世紀初新加坡華社的多元性,通過歷史照片、油畫、孫中山墨寶等文物,以宏觀全面的視角,展示二十世紀前半葉的新加坡華社面貌,並探討辛亥革命對新加坡及南洋華社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地址:12 Tai Gin Road,Singapore 327874
Former Admiralty House
新加坡的老海軍部大樓也是官方認證的古蹟之一,建築主體包括一座兩層樓的主樓和一座擴建的一層翼樓。這裡曾駐紮過新加坡的主要軍事指揮官,它見證了附近的前新加坡海軍基地的發展,也體現了新加坡的軍事歷史。

來源:sghotmm.com
這座建築是典型的工業美術風格,包括上層優雅的裸露磚外牆、懸挑檐的高聳屋頂,以及建築的不對稱平面圖。
地址:345 Old Nelson Road, Singapore 758692
回顧新加坡的這些有重要意義的歷史古蹟,感覺就像看到了新加坡是如何從風雨飄搖的殖民地,發展到獨立繁華的現代化國家。
如果想要多了解新加坡一些,不妨去感興趣的古蹟打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