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峽時報)
作者 侯佩瑜
蟻粉知道孩子們的工作職稱(job title)嗎?你了解他們的工作範圍嗎?
教師、律師、助理等較傳統的職稱相信大家還相當了解,但「雲端工程師、數據科學家、管理培訓生、用戶介面設計師」等職稱,到底具體做些什麼樣的工作,就可能沒那麼清楚了。
再加上就業市場上新職位層出不窮,有時父母真的很難跟上。
職場社交媒體領英2015年曾針對本地503名工作人士與922名工作人士的父母進行調查,發現只有12%的工作人士認為父母了解他們工作的具體情況,而將近五成的工作人士覺得父母不會明白他們的職稱所代表的工作性質與內容。
參與調查的父母都對孩子的工作感興趣,但有三分之一不太了解孩子的工作內容。
至於兒女們,有時真的很想好好給父母解釋自己的工作,但工作性質複雜,三言兩語無法解釋清楚,有時講了父母還是摸不著頭腦。
為了讓父母對子女的工作有所了解,也讓子女知道如何向父母解釋,紅螞蟻這裡就給大家介紹幾個最常見、今年需求最高的,但新加坡父母又最不了解的職稱。

(聯合早報)
雲端工程師(Cloud Engineer)
這份工作跟高空作業或人工造雨可沒有半點關係噢。
你可能聽說過人們使用雲端、雲計算或雲存儲等術語。但云端究竟是什麼呢?
簡而言之,雲端就是網際網路。更具體地說,它是你可以通過網際網路遠程訪問的所有內容。當某些東西在雲中時,意味著它被存儲在網際網路伺服器上,而不是電腦的硬碟上。
雲端技術已經實際上存在於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就像你的電子郵件、照片,都是存儲在伺服器上,而不是存儲在你的電腦硬碟上,這意味著如果你的電腦出現問題,你將能夠從雲端里恢復你的電子郵件和照片等。
身為雲端的工程師,就是負責雲端平台的需求分析、方案設計、系統部署、建設以及升級、維護工作;確保系統安全、穩定與高效運行。
數據科學家(Data Scientist)
數據科學家就是採用科學方法、運用數據挖掘工具對複雜多量的數字、符號、文字、網址、音頻或視頻等大型數據集中析取數據,並進行統計推斷的統計學家。
他們可以看出數據的趨勢和模式,並知道如何使用數據來產生有用的、可行的結果。「數據會說話」這個說法也因此產生。
數據科學家處於現代企業的前沿,改變了我們的工作方式。
打個比方,數據科學家可以使用大型零售公司所生成的數據,來預測一系列結果,包括人們何時何地購買哪些物品。
這樣一來,零售公司就可以根據數據所說的「話」,策劃活動和銷售,以達到最大銷售額,為物品定價,來獲得最大的利潤,但同時又可以移動最大的庫存量。
人力部2020年各行業收入調查顯示,數據科學家的月薪中位數為6140新元。

疫情後,一些公司允許員工在家辦公數天。(海峽時報)
審計師(Auditor)
父母通常都把審計師歸類為會計師,都是負責記帳的,其實不然。
審計師可分為內部審計師與外部審計師。
兩者最大差別是內部審計師通常由公司管理層委任,屬於公司工作人員;外部審計師則必須來自獨立機構,由董事會內獨立審計委員會或類似機構來推薦,委任或續任都必須經股東大會投票通過。
在職務方面,內部審計師協助公司作出良好的內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由風險管理到對機構內部制度、治理系統作出獨立評估,他們注重企業治理表現,包括財務、運營、法規遵守和信息技術控制等。
外部審計師也稱為獨立審計師(independent auditor),負責審計年度財務報告,根據會計準則和審計程序,評估財務報告是否真實和公允,並對財務報告發表審計意見。
簡單來說,審計的基本職能是監督,還包括評價和公證,會計的基本職能則是對經濟活動過程的記錄、計算、反映和查帳。
管理培訓生(Management Trainee)
如果孩子大學畢業後,就說自己當上管理培訓生,別以為他找不到正職,將就著先當個實習生。
管理培訓生是大企業培養公司未來領導者的特殊項目,所以能當上管理培訓生,也得是企業視為有潛力成為高管的人才。
為了讓這些未來高管熟悉企業的基層業務,獲選參與類似項目的年輕職員會被安排到各個基層業務部門工作,每半年至一年就換個部門學習,全面了解公司的運作。
不過,最後是否能進入管理層,還是靠個人的表現。
用戶介面設計師(User Interface Designer)
現在什麼行業都有線上平台、App,而消費者要求平台要快捷又便利,因此用戶介面設計師尤其吃香。
如果把開發線上平台或App比喻為建樓,那麼用戶介面設計師就是大樓的裝修商,負責創建具有美感和互動性的介面。
他們會接收用戶體驗設計師提供的線框圖,為它們添加具有美感和風格的元素,以及引導用戶使用介面的視覺提示。
用戶介面設計師需要滿足用戶的需求,如何讓介面易用、可用,甚至超出用戶的期望,為顧客增值,都是他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據招聘網站Indeed今年3月15日發布的報告,2023年新加坡20大最佳工作就包括了高級用戶介面設計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