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仰忠
林仰忠的聲音,相信許多年長人士都非常熟悉。他不僅在播音領域是資深播音員,在其他有關聲音的行業也都有著一席之地。從播音員到戲劇演員再到潮語老師,雖然職業角色不斷轉換,但林仰忠一直用他那把磁性的聲音傳承著華族文化,用中正耿直的人格,演繹著人生的不同角色。
記憶童年
生活中的「角色表演」往往更能潤物細無聲。
上世紀40年代初,林仰忠的父親隻身從潮州來南洋謀生,生活安頓好後,父親回鄉接來母親和他們的大女兒。
當時父親20齣頭的年紀,在親戚的店鋪幫忙工作。他在潮州話叫「海嶼郊」的店裡賣魚翅、燕窩、海參等海產品。
林仰忠表示,當年父親讀書不多,一直以勞力換生活。他一生勤勉正直且刻苦耐勞,以汗水和良心換來的微薄薪水養活一家人,一直工作到70多歲才退休。母親則在家中打理全家人的生活起居,同時拿些手工活回家做,以補貼家用。
1952年,林仰忠就出生在這樣一個質樸善良的家庭中,在讀小學前他都是和父母親及兄姐一家6口人一起生活。1959年入讀端蒙中學附小時,他一個人在陌生的環境里,周圍都是不認識的人,幼小的心靈感到十分恐懼。
前一兩個星期,一進入學堂他就開始哭。一位鄰居大嬸十分可親,看到他哭就進去教室安慰他,告訴他不必害怕和擔心,放學時就算母親沒來,她也會帶幾個孩子一起回家。他到現在都記得這位善良的大嬸給他幼小心靈帶來的溫柔和慰藉,讓他深刻地理解與人為善的行為,是如此的彌足珍貴!
兒時因為家裡經濟不寬裕,並沒有請補習老師,學習全靠自己。學校老師留測驗,他就請母親幫他聽寫。可母親不會講華語,在家裡用潮州話讀生字,到學校後老師使用華語教讀,這給仰忠造成一定困擾,但也增強了他兩種語言快速轉換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他後來在電台使用方言播報新聞的基礎。
鄰居那位和藹的大嬸家裡有幾個孩子,其中與仰忠同齡的孩子在放學後經常和他一起遊戲、學習。因為兩家非常近,仰忠與他成為好友,經常同進同出。好友補習時,他也常常在旁邊「偷師」。年紀漸長的他,在這樣和諧的環境中越來越懂事,成績也越來越好。
小學階段,仰忠經常在班裡考第一名,所以從四年級開始,老師便讓他當班長。當時這位老師很年輕,教書的同時還在上師訓課程,在師訓中學到注音符號,回來學校上課時就教給學生。
林仰忠說:「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注音符號,之前的老師都沒有教過。我覺得很有趣,而且查字典也更容易,懂得了平翹舌,我從這時開始就把字音讀得很準。」
老師發現他華語越來越標準,又是班長,就推薦他參加華語演講比賽。他取得名次後對講標準華語更加感興趣,之後每年都作為班代表參加比賽。他表示,自己沒有上過專業的播音主持課程,那時也沒有這樣的專業課。這位小學四年級的華語老師成為他講標準華語的啟蒙老師。
仰忠人如其名,從小就仰慕忠誠耿直的人。他是不重名利的孩子,不爭不搶,當班長也是老師指定的。而且他當班長完全就是服務於同學,幫大家做事,反而是副班長更有班長的架勢。有一次老師讓班長懲罰調皮的同學,他因為心疼同學,打得太輕,老師就換副班長執行。結果被打的同學下課後就去找副班長的麻煩,他也因此躲過「一劫」。這也許就是善良的父母和鄰居對他性格潛移默化的影響。
小學時學校開設書法課,他很喜歡這些華族傳統文化。到了五年級時,因為貪玩沒有練字,被老師打手心。他現在還記得,也感謝這位老師把他「打回正路」。
1965年,仰忠升讀端蒙中學,中二時他的書法作品參加比賽獲得小楷組別第二名。中三時,仰忠第一次參與戲劇活動。他參加學校戲劇團,非常積極地投身其中。那時新加坡政府成立不久,有一些戲劇團體有政治傾向,是政府不允許的。學校老師怕戲劇營也會朝著激進的方向發展,所以停止了這項活動。
此時的仰忠已經迷上了戲劇,學校停辦戲劇營後,他就在放學後和戲劇團的同學們自發排練。他至今還記得排演《獲虎之夜》這個劇本時的場景。
可惜好景不長,老師發現他們放學後在學校排練,就把大家叫去訓話。可這並不是嚴重的問題,學生們只是喜歡戲劇,並沒有做壞事。後來老師說:「既然你們喜歡錶演,現在有一個活動,新加坡成立後的第一次博覽會,你們就代表學校去參加表演吧。」林仰忠記得他們表演的節目是詩歌朗誦《為少男少女們歌唱》,這是他第一次在大庭廣眾下登台表演。
中四時仰忠和朋友們因為對戲劇的熱愛,一起加入藝聯劇團,這是他真正參與專業戲劇團體表演的開始。當時劇團有一些資深的前輩,也有人是電台的播音員。通過參與劇團活動向前輩學習,仰忠得以不斷提高自己講標準華語的水平,同時對戲劇表演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認識,增添了許多表演上的實踐經驗。
中四畢業後,仰忠對藝術類課程比較有興趣,就報讀新加坡職業學院,學習古典家具雕刻與製作,同時他一直在藝聯劇團參加活動。在劇團期間,聽說新加坡電台要招華語廣播劇組演員,他和夥伴們一起去試音,順利通過。他一邊讀書一邊兼職去電台錄音,一周有兩個晚上會去電台,即使沒有輪到他錄,他也會在旁邊認真學習揣摩別人是如何錄音的,不斷提高自己的播音水平。那時他不但在華語組還在潮語組錄音。
仰忠報讀的藝術類課程是一年制,1970年畢業後,因為很快要去當兵了,他隨意找了一份在金飾店做銷售的工作,還在印刷廠做了一段時間。之後麗的呼聲電台潮語廣播劇組招人,同學拉他一起去,結果他被錄取。

80年代末,林仰忠在做電台特約節目的戶外直播
1970年10月他入伍服役時,特別告知教官周末需要去電台錄音,要求晚些回兵營報到。教官很支持他去電台錄音,所以在當兵2年的時間裡,並沒有耽誤他去電台。錄音在當時只是他的一份兼職工作。在當兵的最後半年,他開始申請新加坡電台的全職播音工作。
也許是性格使然,他在試音及筆試時並沒有向負責人提及自己已經在電台做兼職廣播劇演員,也沒有找當時在錄音時認識的電台朋友,只是像其他人一樣去報名參加考試。那時電台工作屬於政府公務員,考試非常嚴格,需要通過口試、筆試、面試才能錄取。過了半年,在服完兵役的數天後,他受聘加入新加坡港務局,不久也聽說電台已經錄取了6個人,心中不免有些失望。
1972年底,仰忠進入新加坡港務局做書記。兩個多月後,突然接到電台的錄取通知。他心裡興奮異常,這是他的愛好和興趣所在,可以通過聲音語言來工作,把愛好和工作相結合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呀!
播音與戲劇
1973年1月17日,林仰忠正式成為新加坡國家廣播電台的播音員,一直做了近20年。他負責編輯和播報華語及潮州話節目,節目類型有廣播劇、小說、音樂、體育現場評述、播報新聞等。他做過許多檔不同類型的節目,在電視台成立配音組後還被借調去做配音員。這期間,仰忠在聲音語言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成為大眾所熟知的播音員。
197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仰忠參加了有半個多世紀歷史的潮劇社——六一儒樂社和余娛儒樂社。當時樂社想吸收一些新人,仰忠就積極地去參加活動。他表示自己並沒有學習過戲曲專業課程,只是憑藉一腔熱忱投身其中,並向前輩虛心學習。

林仰忠在余娛儒樂社演出潮劇《鍘美》飾包拯
在十餘年的時間裡,他參加了無數的義務性演出,無論角色大小都願意演,哪怕是只站在台角幫忙跑龍套的小角色。他認為參與各類活動,不斷地實踐,就是不斷提高自己的不二法門。他亦帶著對原鄉文化傳承的一份心意積極參與這些地方戲演出,還負責劇團運營上的繁雜事務,幾乎把自己的休息時間都花在上面。
在參加地方戲活動2年後,朋友知道仰忠有戲曲方面的才能,就邀請他參加平社和天韻京劇社的活動。學唱京劇他都是靠向前輩請教,跟著老師的口授學習。後來有了錄音帶,他也努力聽學跟練。
仰忠除了對戲劇充滿熱情外,對相聲藝術也非常喜愛。兒時的他就抱著收音機聽相聲,有一些北京話詞彙開始聽不懂,後來聽多了就漸漸明白。相聲里的「抖包袱」,讓兒時的他覺得有趣極了。
1990年中國相聲大師馬季蒞新演出,當時身為電台播音員的林仰忠與馬季、趙炎、邱勝揚、黃家強,在第8播道「笑一笑、少一少」節目中演出群口相聲《五官爭功》。能與這些朋友同台表演讓他感到榮幸之至,一償他與名師登台表演相聲的夙願。

1990年,相聲大師馬季(右)蒞新演出,林仰忠(左)與大師同台演出群口相聲《五官爭功》
1995年,新加坡戲曲學院成立後,仰忠應創院院長蔡曙鵬博士的邀請去戲曲學院幫忙演出潮劇和黃梅戲等。仰忠參加演出的戲劇活動非常多,可他從來不特意記名字、列表格。他表示:「很多事情過了就過了,人生也只是如戲般的一個過場,這些都只是他人生的一些經歷罷了」。從不計較名利,勤勤懇懇做事,正正直直做人,這就是林仰忠!

2001年,林仰忠在戲曲學院演出潮劇《火燒臨江樓》後,劇組與時任副總理兼宏茂橋集選區議員李顯龍合影
1992年,仰忠和友人共同開設一家卡拉OK酒廊,做生意後就毅然辭掉了電台的工作。他本身並不是好酒之人,再加上做播音員要保護嗓子,平時也很少喝酒,但做生意就難免要應酬客人,喝酒應酬對於他來講十分辛苦。他做了2年後選擇退出。
相信郵輪旅行是很多人都喜歡的旅行休閒方式。邊工作邊旅行也是大家夢寐以求的,仰忠在結束生意後就在郵輪的娛樂部工作。主持節目與旅客們互動,這是一段有趣的工作經歷。
在工作的同時,戲劇一直是仰忠最鍾愛的業餘活動。他覺得新加坡的藝術環境並不是特別好,在早期的戲劇團體里,有一些老演員因為覺得自己演得好,有時會一直「霸住」位置,以致有興趣參與活動的年輕人無法出頭,導致新鮮血液流失,劇團不能推陳出新。從長遠考慮,沒有年輕人的加入,劇團是註定無法延續的。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時,他就會站在年輕人這邊,甚至當起「反派」角色。
仰忠平時生活中看起來溫文儒雅,可在戲裡,他也演過不少粗獷人物和反派,例如在藝聯劇團演出《原野》里的常五、潮語話劇《七十二家房客》里的包租公等角色。但現實生活中的仰忠,其外表形象和內心世界,都是正直善良的統一體。在社會活動中,仰忠因對戲劇的熱愛,曾出任過新加坡藝聯劇團團長,他還是新加坡潮州八邑會館董事。

藝聯劇團演出《原野》,林仰忠飾演常五

林仰忠和夫人陳海倫參與藝聯劇團演出潮州話劇《七十二家房客》後在舞台上留影
鄉音的傳承
鄉音是最讓人有親切感的一種聲音,潮州話就是仰忠最愛的鄉音。潮州話即潮汕方言,是閩南語的一個支系,是最古遠、最特殊的方言之一。潮州話有18個聲母、61個韻母、8個聲調,保留著許多現代漢語(華語)所沒有的古語音、古字音、古詞彙和古聲調,被稱作「古漢語的活化石」,在語言學研究上有重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