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6月底,新加坡入境中國的航班再次熔斷,中國各地的「7+3「隔離政策也只能讓人望洋興嘆了,與此同時,中國直飛新加坡的航班也是一直維持萬元以上,但由於新加坡入境政策相對寬鬆,因此也是很多人出行的首選之一。在經歷了疫情一波又一波的衝擊之後,很多人選擇放眼世界,擇優投資,一時間新加坡再次被推上話題榜,富人圈裡的資產避風港,國際企業的重點投資市場,移民人士的憧憬的花園生活,如此一波又一波的話題浪潮讓新加坡再次「火」出圈了。

從疫情開始以後的一年左右的時間裡, 有很多客戶開始通過過各種途徑聯繫到我們,主要就是諮詢來新加坡落地的可能性,家庭落地,企業落地以及如何落地, 其中不乏準備抓住機會來新加坡投資的中國投資人。
緣何新加坡?為什麼會選中新加坡,新加坡無論在地緣上的突出優勢,還是市場機遇造就的營商平台都大大吸引著有實力,並且時刻準備抓住機遇的投資人。比如在如此發達的新加坡,電商平台的使用以及普及程度遠不及國內,客流量最大的食閣,小販中心,付款方式基本還是維持現金以及食閣的「一卡通「,即使是在疫情嚴重的時刻,人人避免接觸,你也只能發現是使用現金付款機器的方式,而並不是在國內常見的微信,支付寶等零接觸的方式。

另外,小編的親身經歷分享哈,在疫情席捲的2020年,新加坡封城2個多月的時間裡,很多人去超市瘋狂」囤貨「,要麼就是在超市的網站上訂貨,然而小編只是加入了一個微信的「疫起團」,是居住地附近的購物團長發起的社區團購,平台上的貨品齊全,基本是來自中國,每周新貨櫃進港,團長都會在群里漢化,小夥伴們就開啟購物模式,滿金額即送貨上門,售後服務也很到位,足不出戶,在疫情期間可謂是相當舒適的購物體驗。

相信很多看的到機會的投資人已經從以上小小例子中品到了「機會」的味道,是的, 無論是電商平台,物流,以及娛樂遊戲平台上,新加坡還存在著巨大的潛在市場等待挖掘與發展。新加坡是一個消費力極強的國家,無論是本地新加坡人還是外籍人士,都具備一定的消費能力,平時除了旅行,每每到了周末以及各種小長假,商場裡總是絡繹不絕的購物人潮,更值得提出的是最近幾年的「雙十一」及其它電商購物節, 新加坡的幾大購物平台也是積極參與,成交量也是每年遞增。自2020年起,位元組跳動,騰訊,華為等多家科技公司都開始在新加坡成立分公司,也能在電信電話平台上也看到中國移動的身影,不再是過去的一提起電信電話,腦子裡中有Singtel, Starhub, M1了。

新加坡政府也是積極吸引投資人士落地新加坡,無論是投資移民項目還是來新加坡開設辦公室,程序相對簡單,時間周期短,大大消除了投資人在前期的準備中存在的顧慮。不僅如此,新加坡政府還會主動給公司補貼,通過13O法案成立的辦公室也享受免稅政策。同時新加坡是一個連通周圍國家資源的樞紐,溝通東西方,交流便利,文化差異小,一定程度上更容易開拓市場。
針對來新加坡投資還是有很多人對可能投資的行業與領域不太了解,小編跟大家分享一些主要的投資前沿領域:
首先,一定是科技及科技先進位造領域,毫無疑問,恆溫不下熱度,但是也不必局限於我們都知曉的IT,晶片之類的,目前很火的「元宇宙」,電子產業,航天航空科技一類的也是可以考量的內容。說到電子產業,在新加坡不得不提的就是英飛凌(Infineon),惠普(HP)和美光科技(Micron),新加坡過去十年的電子行業生產力的年增長率為2% - 5%,同時是全球第四大高科技出口國,也為新加坡提供了相當比例的工作機會,有這樣的行業領頭,更便於立足未來邁上新高度。

其次,醫療領域,包含醫療器械,醫療科技,醫美等等, 尤其是疫情經過疫情席捲的2年,相信無論哪個國家都會對這一方面更加重視,且要準備長足發展。
再有,物流及供應鏈管理領域,新加坡連續十年被世界銀行評選為亞洲最佳物流樞紐,為本區域和其他地區提供了世界一流的物流服務。這裡擁有亞洲最廣泛的自由貿易區網絡,占據了世界GDP的60%,為企業提供了商業的互聯互通,同時也為物流及供應鏈管理領域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還有,消費服務領域,消費與服務密不可分,這也就是為什麼海底撈一下子火了,但是疫情後期卻又不如之前的熱度,海底撈的服務是其火在消費者中的最大原因,然後疫情減少堂食,再加上很多後起之秀,比較之下,消費也糾結不再集中於一家了。消費服務領域涵蓋範圍極廣,業務寬泛,更是潛力巨大的發展領域之一。
除了以上提到的行業領域,還有城市可持續發展,自然資源開發,諮詢通訊,精密工程等等,後疫情時代,機會轉瞬即逝,機遇可遇而不可求,世界即將在疫情過後重新起航,而你準備好重「新」出發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