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逢考試季節,家長和老師都會囑咐學生不要臨時抱佛腳,平時就要勤溫書。
他們不知道的是,「抱佛腳」已經過時了,現在的大學生竟然流行膜拜:
鐘形曲線神(Bell Curve God)。
到底它是何方神聖?
它每年會以不同形象出現在大學校園的各個角落,今年它就「化身」為一顆牛油果(avocado,又稱鱷梨)。
據《今日報》報道,今年3月初,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工程學院附近的一盞路燈下,忽然出現一個牛油果形狀的鑰匙扣,相信是學生不小心丟失的。

痴痴地等待主人。(X/Singaporose)
由於牛油果的形狀使人聯想起大學考試採用的鐘形曲線評分系統,消息很快就傳開了:
「今年的鐘形曲線神終於現身了!」
沒人想落在鐘形曲線的左邊
這條看似簡單又神秘的鐘形曲線,其實掌握著無數學生的命運。

想要科科都考A,可沒那麼容易。(網際網路)
鐘形曲線的中間是平均值,也就是最普遍的分數。離中間越遠的部分,就是最低或最高的分數。
舉個例子:如果平均值是70分,大多數考生的分數應該介於50分至90分,只有少數學生會低於50分或高於90分。
校方會根據這個曲線分布來劃定成績等級,為每個等級規定一個最低分數。比方說,考取特優的最低分數可能定在70分。
學生人數越多,鐘形曲線就越長,考獲特優的機會也就越高。
成績好的學生就會希望考題難一點,把大家的平均分數拉低。水平較差的學生考得不好,就會落在曲線的左邊「墊底」。
成績一般的學生就會祈禱自己能擠進曲線的右半段,甚至是最右邊的「特優」。
聽完解釋,蟻粉應該知道鐘形曲線對考生有多重要了吧?
想必那個小小的牛油果鑰匙扣也沒料到自己會一夜之間成為學生競相膜拜的對象……
不到幾天,虔誠的「信徒」們就用紙皮為了它搭建一個「神壇」,還獻上一堆零食糖果當供品。
仔細一看,神壇里擺著一把「尚方寶劍」,兩旁還有「樂高」(Lego)積木士兵當「左右護法」。(還真是戒備森嚴啊)

大家怎麼知道「鐘形曲線神」愛吃甜食?(X/Singaporose)
堆積如山的甜食,「鐘形曲線神」一口也沒碰,卻引來了蛇蟲鼠蟻,校方只好在今年4月中旬一併清除。
原以為這場鬧劇就此告一段落,沒想到「鐘形曲線神」很快又以3D列印的牛油果模型「重生」:

3D列印模型竟然跟鑰匙扣一樣可愛!(X/Singaporose)
或許是怕它形單影隻太淒涼,學生不久後又給它添了一個伴:

兩顆牛油果,雙重「威力」?(新明日報)
看來「信徒」們也學乖了,不敢供奉任何零食,這下校方沒有理由清除了吧?
截至昨天(4月28日),這兩顆牛油果仍「安然無恙」地守在校園內的路燈下。
上傳了不少照片的網民Singaporose說出了紅螞蟻的心聲:
「學生與校方的鬥智斗勇,誰會笑到最後?」
且聽下回分解……
— 🇸🇬🇺🇦城北Rose (@Singaporose) April 20, 2024
學生宿舍和電梯里也有
「鐘形曲線神」由誰在哪一年發明,第一次出現在哪裡,至今仍沒人說得清。
紅螞蟻只記得,10多年前在南洋理工大學念書時,它就已經「出道」了。(又不小心曝露年齡了)
當年的版本是長這個樣子:

早期的「鐘形曲線神」是頭戴方帽,身穿畢業袍的形象。(網際網路)
當時還有大學宿舍在方桌上鋪白布當作「神壇」,並在白板上列明「祭拜」步驟:
按鈴。
從碗里拿一些供品(糖果)。
鞠躬。
用功讀書。
獻上自備的供品。
(看來看去還是第四步最實際)

糖果放在碗里,就不會引來螞蟻。(網際網路)
新加坡管理大學的學生則在電梯里貼上電腦列印的「鐘形曲線神」圖像,鼓勵學生把寫上願望的便利貼,貼在圖像底下。

弄髒電梯誰負責?(網際網路)

GPA滿分也只有5.0吧,哪來的5.1?(網際網路)
不想跟他人「共享神明」的學生,則在房裡用紙筆手繪圖像,以巧克力棒代替香燭供奉。

用的是中文稿紙,難道是中文系學生?(網際網路)只為博君一笑 認真就輸了?
別以為「鐘形曲線神」的名氣只局限在校園裡,它在多年前早已衝出海外!
英國廣播公司(BBC)在2016年盤點「亞洲十大備考儀式」時,提到香港學生在考試前愛吃蘋果(諧音「平過」),韓國學生會避免洗頭(以免「洗掉」頭腦里的知識),而代表新加坡的正是「鐘形曲線神」。
BBC是這樣形容它的:
「鐘形曲線神體現了新加坡大學生對評分系統的恐懼。這個評分系統衡量的不只是你在考試中的個人表現,而是你相較於班上其他同學的表現。」
「對一個已經取得很高成就的國家來說,這將競爭力推向了極致。」
「鐘形曲線神」紅到海外後,甚至還成為學術界的研究對象。
新加坡管理大學校長江莉莉教授曾在2016年發表的論文中指出,亞洲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眾所周知,隨之而來的壓力也不容忽視,而「鐘形曲線神」正是新加坡學生應對壓力的方法之一。
據她觀察,除了「祭拜」神壇,一些學生也把「鐘形曲線」設定為手機壁紙,甚至列印出來穿在身上。

鐘形曲線是你的信仰?祝你好運。(網際網路)
「有的學生透過模仿某種宗教信仰來尋找幽默,有的則透過真心祈禱來換取某種保障……但一些看起來和感覺起來像宗教信仰的物品和行為,如果做得過度,又顯得像在『惡搞』和嘲諷宗教。」
民俗學家徐藝庭接受《新明日報》訪問時也提醒學生,不該「隨地供神」。
她建議,若想祈求考試順利,可到寺廟祭拜傳統文神,如孔夫子或文昌帝君。

雙手合十?你也太認真了吧!(新明日報)
身為「過來人」,紅螞蟻也能理解大學生面對考試機制的無奈和力不從心,仿佛有一隻手在冥冥之中操控著所有人的成績。
即使用功讀書也未必能考到好成績,因為最終評分還得取決於其他同學的表現,使大家不得不陷入相互競爭的漩渦中。
久而久之,大家養成一種你死我活的利己心態,膜拜「鐘形曲線神」也只是在間接祈求有更多同學落在自己後面「墊底」。
這不也反映了現實生活殘酷的一面嗎?
我們可以給每個人平等的機會去爭取特優,但每個人的能力畢竟參差不齊,加上名額和機會有限,最終獲得的結果和待遇自然很難是平等的。
求神拜佛,或許只是在尋求一種自我安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