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邊站"的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普遍問題,不僅僅是對國家來說的,其實對每一個人來說,也都存在 "選邊站"的問題。
選邊站,一般人普遍理解為,一個國家在世界上兩大陣營或者更多的國際關係中選擇站隊。新加坡政府明確表示:不在中美之間 選邊站,這只是表明新加坡國家在國際環境中不 "選邊站"。實際上,在新加坡的國內環境中,也存在"選邊站"的問題:在親美或者反美者中支持誰的問題,從最近的一些報道中可以看出,新加坡面對國內環境的複雜環境,也堅持不選邊站。
世界是一個矛盾的世界,每一個人都會面臨選擇」矛「還是」盾「的問題。 如美國目前的」矛盾「,就是」保守派「與」自由派「鬥爭,具體表現在共和黨與民主黨身上,美國人選誰當總統,也是在 "選邊站",最近關於誰當總統的爭論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絕大部分的 」選邊站「的結果是:只有成敗,沒有是非。所以種種關於"選邊站"在理論上,誰是誰非的爭論是毫無意義的。
新加坡不歡迎理論上的 "選邊站"
最近,新加坡著名「智囊」鄭永年,從新加坡「跳槽」回到中國,引起中新兩國一些人士的密切關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跳槽」也是 」選邊站「的一種形式。
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曾經聘請新加坡政府原副總理吳慶瑞擔任特區辦顧問,直接參與中國的特區政策以及對外開放等政策的制定。在2020年9月,中國又聘請著名新加坡的學者鄭永年,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講席教授、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港中大(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長 ,直接參與中國的香港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政策制定。
然而,新加坡對他們兩人的報道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吳慶瑞和鄭永年相同點是:曾經都就職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的所長;
不同點是:吳慶瑞是代表新加坡政府的官方立場;鄭永年只是代表他本人的個人立場。對吳慶瑞受聘的報道基本上都是正面的,一致肯定,而對鄭永年「跳槽」的報道卻是從一條「負面」的報道中「披露」出來的。

鄭永年的許多文章,特別是他在《聯合早報》專欄上發表的文章,因為《聯合早報》的權威性,有人往往解讀為新加坡政府的「官方」觀點。鄭永年「親中「的觀點,與新加坡政府完全一致,沒有矛盾;但近年來鄭永年文章中一些「反美「的觀點,與新加坡政府是不一致的。這在外界沒有分歧的情況下沒有矛盾,當國際上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出現分歧時,仍然把鄭永年的文章解讀為新加坡政府的「官方」觀點時,就會引起一些人的「誤讀」。而鄭的一些文章的觀點,是明顯是「選邊站」的,這不符合新加坡始終堅持不」選邊站「的國策。
新加坡的華人 有人還在 」選邊站「
前兩年在新加坡發生的黃靖「事件」,黃靖曾經也是中國人,新加坡國立大學一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由於他試圖影響新加坡外交政策,被新加坡政府「限期」出境 。
近期還有一條新聞,就是一名新加坡國籍的華人,因為他在美國為中國竊取情報,被美國政府驅逐出境。前不久美國總統特朗普確診感染上新冠肺炎一事情,媒體上就有 《新加坡的民眾一片歡騰》的一篇報道。

新加坡的華人內部"選邊站"有悠久歷史
早在中國清朝末年,同盟會的總部一度設立在新加坡,當時革命黨領袖孫中山與保皇黨領袖康有為,在新加坡就成為他們展開激烈的論戰 。後來的同盟會改名為國民黨,在新加坡設立了國民黨南洋支部,後來國民黨又分裂出來蔣介石與汪精衛兩個」中央「,他們之間的鬥爭一直沒有停止過。可以說許多新加坡的華人,在他們之間都存在 」選邊站「。早期新加坡的華人,還長期存在,在中美(英)之間進行」選擇「的問題。
1965年,新加坡獨立建國後,雖然政府一直在強調,新加坡的華人不是」華僑「,同中國的華人,是不同國籍不同國家的人,新加坡人愛國首先要愛新加坡,但是在華人中仍然存在」愛中國勝過愛新加坡「的現象。
如在中國的文革期間,中國的桌球隊訪問新加坡,兩國桌球對比賽時,球場上出現「喝倒彩」現象,新加坡桌球贏球時出現「噓聲」;中國的桌球隊球贏球時卻「拚命地鼓掌」。
新加坡的「多元種族」的國情,以及國家所處的環境位置等方面來看,也決定了新加坡政府不能以這部分華人的觀點,從而動搖新加坡「不選邊站」「不反美」的基本國策。
所以,在「不選邊站」的重大原則問題上,新加坡不但面臨國際上的考驗;同時也面臨國內不同觀點的難題,這也在考驗新加坡政府的執政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