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在客工宿舍疫情爆發後,累計確診病例激增,在4月20日便超過印尼和菲律賓,成為東南亞冠病病例最多的國家。
當時新加坡的累計病例為6588起。而截止昨天中午,新加坡累計病例已經翻了一倍還多,到達遙遙領先的1萬5641起。其中客工宿舍的病例就有1萬3354起。

曾被世衛表揚的「模範生」,為何突然變成最差?在東南亞甚至不及兩個發展水平相對落後的人口大國?
香港英文的《南華早報》4月27日罕見發表一篇題為《新加坡冠病1萬4000多起,為何死亡病例那麼少?》的文章,指新加坡的確診病例在東南亞最高,死亡率卻是全球最低。
該文援引世衛組織的話說,死亡率低是新加坡「抗疫成功」的一個指標。因為公共衛生措施的主要目標就是挽救生命。

新加坡自1月23日開始抗疫至今,死亡病例只有14起。冠病死亡率是全球最低的國家之一。以目前常用的死亡病例占確診病例的比率來計算,新加坡的死亡率不足0.1%(目前為0.09%)。
而美國的死亡率為5.6%。第一個暴發疫情的中國,死亡率也是5.6%。被譽為防疫「模範生」的台灣,死亡率是1.4%,韓國是2.3%。馬來西亞表現也不錯,為1.7%。而東南亞死亡病例最多的印尼,死亡率為8.1%。
當然,死亡率還有一個算法,就是按人口基數來算。即每100萬人口當中的死亡人數。按這種算法,國家越大、人口越多,死亡比率會越低。以新加坡這樣的城市國家,相對較為「吃虧」。

美國疫情
但計算下來,美國每百萬人口當中的死亡人數是172人、西班牙為510人、中國為3人、印尼和馬來西亞都是3人。新加坡為2人。所以新加坡仍屬於死亡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回到常用算法,以確診病例為基數,全球的平均死亡率為7%。中美兩國都低於這一平均值。不少歐洲國家死亡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如西班牙的死亡率為10.3%,義大利為14.3%,法國為14.4%,比利時為15.5%。目前英國的死亡率是全球最高,達15.7%。

英國醫療人員用垃圾袋做防護
如果以累計病例規模相近的日本(1.4萬起)作為參照,日本目前的死亡病例達385起,顯然比新加坡的14起死亡病例多得多。這是世衛組織認為新加坡「抗疫成功」的關鍵。
新加坡的死亡率為何低?
《南華早報》也指出,新加坡的死亡病例少,是由幾種原因疊加而成的。
首先,新加坡最近新增的超過90%的病例都是相對年輕的客工。他們絕大部分症狀輕微,甚至完全沒有症狀,只需安排到社區隔離設施進行觀察。
新加坡衛生部長顏金勇日前透露,在4月份確診的客工中,至今沒有一人進入加護病房(ICU)。

第二,新加坡80歲或以上的年長人士在阻斷措施期間,都比較配合留在家中,大大減低了感染風險。最近在媒體上看到堅持出門的年長人士,都是相對「年輕的老人」。
第三,新加坡醫療團隊在治療過程中也借鑑他國成功經驗,改進療法。伊莉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告訴《南華早報》,目前負責治療最嚴重冠病患者的國家傳染病中心,已採用讓病人俯臥的姿勢來幫助他們呼吸。
因為最新研究顯示,冠病病患俯臥時可以比較順暢的呼吸,相比之下,仰臥者需要大量的氧氣供給。這是因為人體的肺部大面積在背部位置。

第四,新加坡醫院未雨綢繆,調整並調動所有醫護力量,將不著急的手術延後,騰出足夠的人手到前線幫忙。此外,新加坡也提早將輕症患者移至社區隔離設施,以便將醫院的醫療資源騰出來。新加坡也為醫護人員提供足夠的防護裝備。
另據新加坡英文《海峽時報》報道,新加坡14起死亡病例皆為年長者,年齡介於64歲到95歲。這證明年長者確實是高風險人群,因為他們更有可能在感染後引起嚴重併發症。
專家指,這種風險源於多種因素,包括免疫系統較弱,病患更有可能患有其他疾病,如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數據顯示,新加坡60歲以上的冠病感染者只有322人。這與龐大的累計確診病例數相比,是很小的一個比例。這也顯示了,新加坡在防疫工作中的側重是對的。

新加坡衛生部醫藥服務總監麥錫威副教授4月28日在記者會上透露,當局在發現涉及脆弱群體的確診病例後,就會迅速將該群體的其他人轉移到風險較低的環境,避免增加他們被感染的風險。
在年長人士中,80歲以上的冠病患者,每五人就有一人逝世。在這年齡層的老人有39人被感染,其中已有8人病逝。在目前14起死亡病例中,80歲以上老人就占了一半以上。這也說明,針對老人的防疫工作仍須更嚴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