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柔長堤全長1公里,新馬第二通道全長約2公里,兩條連結新馬國境的橋樑,承載了無數在新工作馬國人的不可承受之輕。跨越那1、2公里的距離,就能賺取比馬國工作優渥數倍的工資。為了給自己和家人謀求更好的生活,不少馬國人前仆後繼越過新柔海峽前來我國工作打拚。

舟車勞頓是馬國勞工無法逃避的生活課題。(網際網路)
在新加坡工作的馬國人當中,基本上可分為長居本地和每日通勤往返兩大形態,其中從事勞力工作的藍領工人則占多數。根據《星報》報導,非正式統計顯示每天有多達33萬馬國人往返於新加坡和柔佛兩地通勤工作,他們通勤的方式包括機車、公共巴士和汽車。
一天之內,穿梭於兩個國度,這些在新加坡工作,回馬國居住的馬國勞工往往需要耗費比一般工作人士更多的精力。因此,常常有人戲稱他們賺取的薪資,是「辛幣」,即「辛苦賺來的新幣」。1新元兌換3令吉的誘惑很大,隱藏在細節裡的,卻是每日在新馬兩地奔波勞碌必須面對的公路意外和健康耗損風險。

許多馬國勞工選擇往返新馬兩地工作,騎乘機車是其中一種方式。(中國報)
通勤馬國勞工的意外事件頻仍
5月1日勞動節,一名在新加坡任職廚師的53歲馬來西亞華裔男子在下班返家途中發生致命車禍,魂斷新馬第二通道,而這場意外也只是多起意外中的冰山一角。
《中國報》報導,該起意外發生在新馬第二通道28.1公里處往北方向路段。死者葉志成(譯音)於5月1日的淩晨1點半左右下班回家途中,在前述路段意外撞上一輛停在緊急車道的轎車。
柔佛州依斯干達布蒂裡警區的文告表示,死者在意外當下被拋飛至路面,導致頭部受重創,不治身亡。據悉,事發路段沒有路燈照明,導致現場非常昏暗,該轎車疑似沒有打開訊號燈和放置三角錐提醒其他公路使用者。
今年2月26日,新馬第二通道的大士關卡發生一起馬國工廠巴士疑似剎車器失靈撞上圍欄的事故。事故導致兩名前座乘客被拋出車外,墜落橋底的草坪。意外一共造成1死16傷,所有死傷者皆為在本地工作的馬國勞工。
2月23日,一名同樣往返新馬工作的馬國勞工,疑似過勞導致心肌病變,在其馬國住家休克猝死。據家屬表示,擔任玻璃廠技術人員的死者已在新加坡工作長達9年,生前經常投訴自己非常疲累。
2月16日,在新馬第二通道第11.3公里處,一名從新加坡下班騎車返回柔佛的54歲馬國勞工在途中突然失控翻覆,傷重不治。
今年稍早的1月,在馬國境內的第二通道也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交通事故。一群在高架橋下避雨的機車騎士,被一輛失控的休旅車失控撞上,導致7名機車騎士受傷送院。
2017年和2018年,也發生了多起往返新馬工作的馬國勞工在通勤途中遭遇車禍身亡毀天倫的悲劇。
2016年甚至一度發生兩周內有5名馬國勞工,因各種交通事故身而亡的悲慘事件。這些死者之中有4人為機車騎士,在不同地點發生嚴重車禍而喪命,另外一名馬國勞工則在步行越過長堤時被失控的機車撞上而傷重不治。
這些不幸的悲劇,隱約透露出往返新馬兩地工作的馬國勞工,在承受冗長工時和通勤時間的同時,其實都長期曝露在交通意外和精神疲勞的風險中。拿未來的健康,換取現在的金錢,是這群人明知不可為,卻不得不為之的無奈。

新馬兩地通勤的馬國勞工除了面對舟車勞頓的疲乏,也長期曝露在公路意外的風險中。(STOMP)
馬國薪資水準遠遠不如新加坡
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最新的《2017年薪資調查報告》顯示,馬國2017年的平均薪資為2千880令吉(960新元)。考慮到平均薪資(average salaries)可能被極端值的高薪雇員拉高,中位數薪資(median salaries)應該更能代表馬國雇員的真實受薪狀況。而根據該報告,馬國2017年的中位數薪資為2千160令吉(720新元)。
馬國的中位數薪資也隨著教育程度而有所浮動,其中大專學歷的中位數薪資可達3千400令吉(1千133新元)、中學學歷中位數薪資則是1千750令吉(583新元)、小學學歷1千400令吉(467新元)和無正式學歷為1千100令吉(367新元)。
紅螞蟻從某個面向馬國公民,專門提供新加坡工作資訊的面簿群組中截下了以下幾個招聘廣告。





從上方幾個招聘廣告來看,這類藍領工作的基本月薪基本上坐落在1200新元至1800新元之間,學歷的最高要求通常是相等於本地O水準文憑的馬來西亞教育文憑(SPM),有些工作則未對學歷有特別需求。整體而言,前來新加坡工作的馬國勞工要賺取1200新元以上的月薪應該不算難事。類似水準的月薪摺合成馬幣至少都在3600令吉以上,如此薪資水準在馬國並不是人人都有機會達到。
能省則省,許多人寧願舟車勞頓再多存一些
儘管新加坡月薪相對馬國為高,但在新加坡居住的租金和伙食費對部分馬國勞工而言,或多或少都會造成他們的手頭拮据。以在新加坡租下一間2人1房的單位為例,每人租金幾乎都在300新元以上。如果以最節儉的方式,一天10新元解決三餐,一個月下來也需要一筆300新元的可觀數目。加總起來,以完全沒有生活消遣的方式在新加坡同時工作與生活,一個月基本開銷至少也要600新元,換算成令吉則是1800令吉,而這個數字尚不包含在新加坡乘搭公共運輸工具的費用。
部分在新加坡工作的馬國勞工從小在柔佛州成長,因此可能在柔佛已有自己或家人的房子,省下在新加坡居住的成本,每日返回馬國生活也是順理成章之事。對來自柔佛柔佛巴魯以外區域的馬國勞工而言,在新加坡的租金動輒300新元以上,而這樣的租金也僅足夠與人搭房,無法獨享生活空間。如此一來,通勤來往新馬兩地,以每月400令吉至600令吉(133新元至200新元)的租金在馬國租下一間能夠自己獨享的房間也是不錯的選項。在馬國居住的他們也能省下在新加坡用餐的開銷。許多通勤一族會在馬國用完早餐後再出發工作,並順便在馬國打包當天的午餐,晚餐則在下班後返回馬國解決。
如果採用通勤的方式往返新馬兩地工作,多出的1800令吉在扣除交通費和租金後,仍有1000多令吉左右。此外,對許多已娶妻生子,有家室的馬國勞工而言,在新加坡租房子也不是長遠之計。
省下了在新加坡租房子和生活的開銷,他們能以那筆每月近2000令吉的費用,在柔佛一帶購買一間20萬令吉以上的有地房產或公寓打造屬於自己家人的安樂窩。對他們而言,比起能夠給自己和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並且還能每天把握短暫的時光回家與家人共用天倫之樂,每日來往新馬兩地的辛勞或許真的不算什麼。

每月不到2千令吉(667新元)的供期在柔州可買下環境不錯的房子。(示意圖)
下面這位每日通勤新加坡工作的馬國線民所列出的計算方式,也可以讓我們一窺每日往返新馬兩地工作的馬國勞工究竟以何種心態來決定是否要承受舟車勞頓之苦。
「那我算算,住新加坡通常350左右一個床位,一天交通吃保守20,一個月就600,供950,馬幣2,700(實際上應為2,850)。我來回,但是在pelangi租房子,馬幣500,每天過關4*20(80新幣),油錢馬幣4*30(120馬幣),吃30馬幣一天(900),500+120+900+240=1740,省個1,000馬幣……」
許多來新打拚的馬國勞工,無非是匯率換算後,新加坡較馬國為高的薪資所吸引。能省則省,能存多少是多少,更是許多馬國勞工來新工作時刻緊守的原則,因此,數以萬計的馬國勞工每日通過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前來新加坡工作,下班後再返回馬國居住生活,使新馬邊境成為全球最繁忙的邊境之一。
犧牲睡眠、「沒有生活可言」是他們的寫照
2018年,一名叫莫哈末凱魯的馬國勞工通過面簿分享了他每日從往返新馬兩地通勤工作的經歷,在網路上引起許多通勤一族的共鳴。
莫哈末凱魯每日通勤行程如下:
早上4點半:起床
早上5點:出發上班
早上7點到下午3點半:工作時間
下午3點半到下午5點或6點:出發回家
下午5點或6點到晚上9點半:自由時間
9點半到淩晨4點半:睡覺

莫哈末凱魯指出,他每日往返的通勤時間大約為5小時左右,扣除每天8小時的工作時間,他仍能在每日維持7小時的睡眠時間下,保有4小時半的閒置時間。除此以外,每週工作6天的他還能有一天休息。
不過,相對幸運的他,每天只需要工作8小時。更多從事藍領工作的馬國勞工,其實工時皆遠多於此。以服務業為例,一些在餐廳工作的馬國勞工工時有可能達到每天12小時。
除此以外,莫哈末凱魯的上下班時間剛好與一般辦公時間錯開,因此出發工作和回家時剛好可避開繁忙時段。
有者每日睡眠不足5小時且沒有休閒時間
紅螞蟻採訪了一名在建築公司上班,同樣每日通勤工作的馬國勞工,阿保(化名)。比起莫哈末凱魯,他顯然就沒那麼走運。阿保的上班時間為早上9點至傍晚6點(但通常加班至晚上7、8點)。家住古來的他每天清晨4點半就必須起床趕搭5點的公共巴士前往柔佛的柔佛巴魯關卡。
阿保抵達柔佛巴魯關卡的時間通常是早上5點45分左右,在柔佛巴魯關卡通關後已是6點左右。為了避開新柔長堤上已經大排長龍的車陣,他會選擇直接步行20至30分鐘越過長堤。當他會在6點半至7點之間抵達新加坡兀蘭關卡。此時,持有就業准證(Employment Pass)的阿保和其他持有工作準證(Work Permit)和S准證的馬國勞工一樣,可以使用自動通關系統通關。
通關出來後已是7點半至8點之間。阿保的工作地點在宏茂橋,因此他會選擇在兀蘭關卡轉搭160、170或950公共巴士前往克蘭芝(Kranji)地鐵站或馬西嶺(Marshiling)地鐵站,再從上述地鐵站轉乘地鐵至楊厝港(Yio Chu Kang)地鐵站,最後從該處再轉搭公共巴士抵達上班地點。